迷延胡索

迷延胡索

本科約42屬650餘種,主要產於北溫帶,多集中分布於地中海氣候區或草原沙漠乾旱地區,少數產美洲延至熱帶。我國約19屬約400餘種,南北均有分布。本科多種植物有重要毒性,主要存在於罌粟屬、博落回屬、紫堇屬、白屈菜屬,如罌粟、博落回、白屈菜等;中毒症狀表現為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循環障礙和胃腸道刺激。本科植物罌粟和延胡索是重要的鎮痛藥,其生藥、活性成分以及許多化學合成衍生物在臨床上有廣泛套用。博落回有殺蟲作用,可作農藥。虞美人是重要的觀賞植物,多栽培於庭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迷延胡索
  • 拉丁學名:corydalis arabigua Cham.Et Schlecht.
  • :植物界
  • :罌粟科 
  • 分布區域:產東北
  • 拼音:mí yán hú suǒ
基本信息,本科概述,化學結構分類,生物鹼分類,中毒表現,作用機制,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迷延胡索
種拉丁名 corydalis arabigua Cham.Et Schlecht.
形態特徵 產東北。
毒性 全草有毒[A-3,15]。
化學成分 含小檗鹼型等多種異喹啉生物鹼[38,40]。
科中文名 罌粟科
科拉丁名 Papaveraceae

本科概述

由於本科許多植物具有較強的生理活性,一百多年來,對該科植物進行了深入的化學和藥理學研究,為人類提供了不少有用藥物。對罌粟的研究早在十九世紀初就開始了,1803年首次從植物罌粟中得到第一個生物鹼嗎啡鹼(morphine)(66—1),從而開創了植物化學研究的新領域,目前已從該植物分得50餘種生物鹼。我國學者趙承嘏、黃鳴龍等對延胡索的研究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已經開始,現分出約20種生物鹼。本科植物的研究仍然是當前植物化學和藥理學的一個重要領域。本科主要化學成分為多種異喹啉類生物鹼。

化學結構分類

按化學結構又可分為苯菲里啶(bcnzo[C]Phenantridine)型、原小檗鹼(berberine)型、原阿片鹼(protopine)型、苯甲基異喹啉(benzylisoquinoline)型、嗎啡(morphinane)型、麗春花鹼(rhoeadane)型、酞基四氫異喹啉(phthalidetetrahyroisoqmnoline)型等。在有毒植物中,罌粟(又稱鴉片、大煙)是最重要的一種,原產南歐,後經引入東南亞地區栽培。鴉片在第七世紀由波斯輸入中國,唐《新修本草》已有記載,宋《開寶本草》為“米囊子”,明《本草綱目》為阿芙蓉,俗稱“鴉片”。罌粟含有豐富的嗎啡等嗎啡型生物鹼。這類生物鹼具有鎮痛、止咳等重要醫療價值,但同時有嚴重的麻醉樣副作用及成癮性,對入健康為害極大,為國際嚴格控制的麻醉品。罌粟莖、葉及花均有毒,以果含毒最多,種子無毒。果未成熟時刈制鴉片,鴉片含生物鹼約20%,從中已分出20多種生物鹼,主要成分是嗎啡(66—1),占5—15%,主要毒性作用以嗎啡為代表,其次是那可汀(oarcotine)(66—12)、可待因(codeine)(66—2)、蒂巴因(thebaine)(66-4)等。

生物鹼分類

所含生物鹼按結構可分為(一)嗎啡型:有嗎啡、可待因、蒂巴因、降嗎啡(normorphine)(66—3)、7—氧二氫蒂巴因,(salutaridine)(66—5)等。(二)苯甲基異喹啉型:有罌粟鹼(papaverine)(66—6)、杷拉鳥定鹼(Palaudine)(66—7)、東罌粟靈(orientaliue)(66—8)、鴉片黃(papaveraldine)(66—10)、四氫罌粟鹼(tetrahydropapaverine)(66—9)等。(三)原阿片鹼型:有原阿片鹼(protopine)(66—11)、隱品鹼(cryptopine)、別隱品鹼(-allocryptopine)、二氫原阿片鹼(dihydroprotopine)、氧化隱晶鹼(13—oxo-cryptopine)等,(四)苯菲里啶型:有血根鹼(sanguinarine)(66—14)、氧化血根鹼(oxy.Sanguinarine)、丙酮基二氫血根鹼(6—acetonyldihydrosanguinarine)(66—16)等;(五)小檗鹼型:有二氫小檗鹼(canadine)、考雷明(coreximine)、光千金藤定鹼(stPholidlne),還有那可汀(66—12)、那碎因(narceine)(66-13)、木蘭花鹼(magnoflorine)(53—14)[1,2]等。

中毒表現

口服嗎啡5—15mg引起輕度中毒,在幾分鐘內出現面紅、疲倦、心煩、口渴、瞳孔縮小、呼吸和脈搏慢、站立不穩、嗜睡等,6—8小時以上恢復。20—30mg,除上述症狀外,由嗜睡很快進入深睡,喚醒後自覺意識混亂、噁心、厭食、便秘。100—350mg,引起嚴重中毒,病人昏睡、反射消失、脈搏弱而慢、且不規則,皮膚冷濕。瞳孔很小,對光反射消失,7—12小時死亡。長期服用嗎啡或鴉片者則耐受量漸增,進而成癮,成癮者漸呈慢性中毒:有唾液分泌減少、發汗、瞳孔縮小、消瘦、消化障礙、便秘及下痢、頭痛、暈眩、不眠、四肢震顫、神經痛、神經錯亂,乃至呆瘕等。成癮者如突然中止吸食,即出現惡寒、欠伸、頭痛、神經痛、下痢、嘔吐、不眠等症狀,嚴重者陷於精神病狀態,甚至因虛脫而死。嗎啡中毒死於呼吸麻痹,因其對呼吸中樞有高度選擇性抑制。還能選擇抑制大腦皮層的痛覺區,抑制消化腺的分泌和腸的蠕動,尚有鎮痛、催眠、鎮咳作用[2,3]。

作用機制

對嗎啡生物鹼的作用機制研究很多,六十年代以後取得了重要進展,通過對嗎啡鎮痛作用的研究證實,動物體內神經系統等存在專一性的嗎啡作用受體,稱為阿片受體(opiatcreceptors),並且發現了作用於受體的內源性激動劑腦啡肽(enkehaline),而嗎啡等麻醉鎮痛劑是這種受體的強激動劑。這些發現,不僅較深入地解釋了嗎啡多方面特殊作用,而且巳發展成為神經藥理學的重要新領域[4]。蒂巴因和那碎因對呼吸有興奮作用,在兔2mg/kg蒂巴因可消除5mg/kg嗎啡引起的’呼吸抑制,那可汀(15mg/kg)和蒂巴因(1mg/kg)的混合物對呼吸有強烈興奮作用。大劑量蒂巴因能引起痙攣和呼吸麻痹。那碎因還能強烈降低血壓和刺激小腸的蠕動。原阿片鹼、隱品鹼和別隱品鹼主要影響心臟,是有效的冠狀動脈血管舒張劑,靜脈注射於兔和豚鼠;開始血壓輕度上升,而後很快出現心律不齊[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