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衛摩托化步兵第33旅

近衛摩托化步兵第33旅即烏曼—柏林摩托化步兵旅﹙榮獲蘇沃洛夫勳章、庫圖佐夫勳章和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的近衛紅旗烏曼—柏林摩托化步兵旅﹚1942年12月組建於卡盧加州,番號為摩托化步兵第57旅,下轄3個營,兵力約3000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近衛摩托化步兵第33旅
  • 組建時間:1942年12月
  • 別名:摩托化步兵第57旅
  • 兵力:3000人
近衛摩托化步兵第33旅
烏曼—柏林摩托化步兵旅(榮獲蘇沃洛夫勳章庫圖佐夫勳章和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勳章的近衛紅旗烏曼—柏林摩托化步兵旅),1942年12月在卡盧加州組建,番號為摩托化步兵第57旅。編有3個摩托化步兵營、追擊炮兵營,炮兵營、高射炮營等部(分)隊。1942年12月末編入坦克第3軍(1944年11月20日起為近衛坦克第9軍),在其編成內作戰,直至戰爭結束。
因收復烏曼(3月10日,參見烏曼—博托沙尼戰役)有功,榮獲烏曼旅榮譽稱號(1944.3.19)。因成功地強渡德涅斯特河,協同其他兵團攻占別利齊(3月26日),挺進蘇羅國境,連戰皆捷,榮獲紅旗勳章(1944.4.8)。
1944年盧布林—布列斯特進攻戰役中,因在登布林地域戰鬥中立功,榮獲二級庫圖佐夫勳章(1944.8.9)。因全旅官兵在對德軍戰鬥中,表現英勇頑強,並具有高度的組織紀律性,榮獲近衛稱號,並改稱為近衛摩托化步兵第33旅(1944.12.1)。
1945年,在華沙—波茲南和東波美拉尼亞兩次進攻戰役中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出色完成各項戰鬥任務,因而於1945年4月26日榮獲二級蘇沃洛夫勳章和二級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勳章。在解放波蘭的戰鬥中,該旅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以自身的榜樣鼓舞全體官兵去殺敵立功。1945年1月22日,機槍連連長、共產黨員西赫諾上尉高喊“為了祖國”,帶領戰士冒著德軍猛烈的步機槍火力撲向制高點。儘管德軍進行頑抗,但蘇軍終於攻占了這一具有重要戰術意義的高地。爾後,德軍企圖奪回這一高地,組織猛烈反撲,西赫諾上尉靈活機動指揮全連,並親自用機槍和手榴彈殲敵數十名。為表彰這一戰功,授予他蘇聯英雄稱號。全旅官兵在柏林進攻戰役中表現英勇頑強,並發揮了高超的軍人技能。因在柏林攻堅戰(參見柏林戰役)中立下戰功而榮獲柏林旅榮譽稱號(1945.6.11)。戰爭年代,全旅約有3000名官兵屢建戰功,榮獲不同等級的勳章和獎章,其中6名軍人榮獲蘇聯英雄稱號。
歷任旅長;1942年12月—1943年2月為扎別莫少校,1943年2月—1944年1月為阿爾日巴中校,1944年1—4月和1944年8月—1945年3月為沙馬爾金上校,1944年4—7月為克列夫斯上校,1945年4月至戰爭結束為巴邊科中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