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海有機污染

20世紀80年代以來,影響我國近岸海域水質的主要污染因子是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1985~1988年資料表明,中國近海水體中營養鹽類超標嚴重,且無機氮較活性磷酸鹽污染更為嚴重。四個海區中以東海為甚,無機氮和磷酸鹽平均值分別高達0.48mg/L和0.017mg/L,超標率分別為84.93%和66.8%,其中無機氮監測數據中有近90%超過三類海水水質標準(0.40mg/L),最大值高達10mg/L以上。2001~2007年統計資料顯示,全國近岸海域海水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仍有超標,但其平均濃度和超標率均有顯著的下降趨勢。四大海域中東海無機氮濃度均值和樣品超標率均最高,其餘依次為渤海、黃海和南海,無機氮濃度均值和樣品超標率水平相當I東海活性磷酸鹽濃度均值和樣品超標率均最高,渤海、黃海和南海活性磷酸鹽濃度均值和祥品超標率水平相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近海有機污染
  • 外文名:Offshore organic pollution
  • 類別1:溶解氧DO和化學需氧量COD
  • 類別2:營養鹽類
  • COD污染:營口、舟山、福州、嘉興海域
  • 鹽類: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
溶解氧DO和化學需氧量COD,營養鹽類,

溶解氧DO和化學需氧量COD

根據1978~1988年資料表明,中國近海水體的充氧狀況良好,DO的平均值變化不大。然而20世紀90年代後,中國海岸逐漸出現低氧問題。北端的錦州灣、遼河口、萊州灣,中部的長江口,南端的廈門灣、汕頭海域、珠江口和香港周邊海域等地,都有低氧區的報導(中國海灣志編纂委員會,1997韓舞鷹,1998 Li et al,,2002 Yinet al,,2004王繼龍,2004孟春霞等,2005 Dai et al.,2006)。1999年8月在長江口123°E附近水域發現存在DO<1mg/L的貧氧現象,8月份分布範圍最大,11月份消失。2002年秋季海域DO含量整體處於不飽和狀態,其不飽和程度自西向東、由表至底逐漸加劇,大部分斷面在水深20m左右存在明顯DO躍層,在50m等深線(123°E附近)底層仍然存在較大面積DO低值區,但其溶解氧含量較夏季已有所上升,面積也有所減小(寧修仁等,2004:朱建榮,2004)。
2001~2007年的統計結果表明,全國近岸海域海水COD平均濃度和樣品超標率均有所下降。近年來,COD的平均濃度和樣品超標率的變化趨勢不大。2001~2007年間,四大海域中,渤海、黃海和東海的COD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或下降,但南海保持下降趨勢。其中營口、舟山、福州、嘉興海域的COD污染相對較嚴重。

營養鹽類

20世紀80年代以來,影響我國近岸海域水質的主要污染因子是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1985~1988年資料表明,中國近海水體中營養鹽類超標嚴重,且無機氮較活性磷酸鹽污染更為嚴重。四個海區中以東海為甚,無機氮和磷酸鹽平均值分別高達0.48mg/L和0.017mg/L,超標率分別為84.93%和66.8%,其中無機氮監測數據中有近90%超過三類海水水質標準(0.40mg/L),最大值高達10mg/L以上。2001~2007年統計資料顯示,全國近岸海域海水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仍有超標,但其平均濃度和超標率均有顯著的下降趨勢。四大海域中東海無機氮濃度均值和樣品超標率均最高,其餘依次為渤海、黃海和南海,無機氮濃度均值和樣品超標率水平相當;東海活性磷酸鹽濃度均值和樣品超標率均最高,渤海、黃海和南海活性磷酸鹽濃度均值和祥品超標率水平相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