迂迴生產經濟學

迂迴生產經濟學

迂迴生產經濟學,是以“迂迴生產”為核心概念、以系統歷史唯物論為方法新經濟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迂迴生產經濟學
  • 提出者:馬克思
  • 套用學科:經濟學
基本理論,系統歷史唯物論,組織生態理論和成本化解理論,資本新論,內容概述,起因和初步探索,進一步探索,對課題科學性的邏輯論證,簡要的展望,

基本理論

它包括以下三個層次的基本理論。

系統歷史唯物論

是迂迴生產經濟學的基礎層級。馬克思創立的歷史唯物論其核心思想是:“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由此馬克思劃分了人類物質生活方式的五種形態(即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但是,這五種形態只是人類發展五個特殊階段的生活方式,並不是系統統一的“人類物質生活方式”,由此可見,馬克思的歷史唯物論並沒有達到系統的程度。其實,動物也有物質生活方式,比較可知,動物物質生活方式的特點是直接消費(直接消費從自然界獲得的生活資料);人類物質生活方式的特點是迂迴生產(通過發展生產工具迂迴地獲得生活資料)。顯然,迂迴生產是區別於動物的因而也是人類系統統一的物質生活方式,馬克思所說的五種形態不過是迂迴生產方式的邏輯展開和歷史過程。

組織生態理論和成本化解理論

組織生態指以人和工具為元素的各種組織及其環境所構成的體系,組織生態是迂迴生產方式的現象形態。迂迴生產起源於工具的發明,但迂迴生產方式的發展不限於工具發明及其發展,人類建立組織及形成組織生態的活動也是迂迴生產,而且是更高層級的迂迴生產。人類從原始社會發展到現在其間有著巨額經濟成本,成本化解理論探討的則是這一巨額成本被化解的過程和規律。建立科學的組織生態理論和成本化解理論,才可能真正科學地展開迂迴生產方式發展的時間過程;而建立了這樣一個框架,則全部現存的和一切可能的經濟學成果都將邏輯地整合為一個系統。

資本新論

是迂迴生產經濟學關於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的特殊理論。迂迴生產方式發展到近代已進入完善階段(其完善的標誌是:在直接生產過程中,工具(機器)體系對整個人類的替代,此時人類的“勞動”則主要是科研、文化和娛樂,到那時共產主義社會就來到了)。在這一階段,邏輯上要求迂迴生產方式人格化,從而迂迴生產方式能夠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資本是自我增殖的價值,因而是迂迴生產方式人格化天然的社會形式。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的區別不在於是否有資本,而在於什麼樣的資本占主體地位。資本主義社會是私有資本為主體,其它資本為私有資本服務;社會主義社會是公有資本為主體,其它資本並存競爭。

內容概述

起因和初步探索

大家知道,20世紀80年代末,蘇聯和東歐相繼發生巨變,這表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遭到失敗。到了90年代,我黨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模式是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繼而在全國進行國企產權改革。在當時,我所從事的是國有企業行政管理工作,直接參與了國企產權改革,在實踐中遇到很多問題,發生了很多困惑。例如,蘇聯和東歐原來實行的是計畫經濟,這些國家發生巨變、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遭到失敗其經濟上的根源就在於實行計畫經濟,而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也是要擯棄計畫經濟,這說明計畫經濟是行不通的。但是,社會主義社會要實行計畫經濟,這是馬克思經濟理論的邏輯結論,那么,馬克思的錯誤在哪裡?此外,在馬克思經濟理論中,計畫經濟是從資本主義達到共產主義的橋樑,是共產主義從空想變成科學的重要依據之一。年青時,我曾看過一個“神筆馬良”的電影短片,影片中的“神筆”馬良用神筆先畫了一座金山,金光燦爛,接著在金山前面又畫上大海,波浪滔天。金山的確美妙,但必須有船渡過大海達到金山,從而美妙才能變成現實。如果將共產主義社會比如馬良筆下美妙的“金山”,那么馬克思構想的計畫經濟則是渡過大海達到“金山”的那隻“船”。現在,我們擯棄計畫經濟,這實質上就是否定馬克思構想的這隻“船”可以達到共產主義那座“金山”。那么,共產主義還是不是科學、還能不能成為我們為之奮鬥的理想?作為一個共產黨員,尤其是上世紀70年代初入黨的黨員來說,這不是一個小問題,而是涉及到我們靈魂的根本問題。為弄清這些問題,我到處找書看。當時,圖書館的書幾乎都是講計畫經濟的書,此外沒有什麼新書;柳州市是一個小市,很少書店,其中的書也都是一些如何炒股、賺錢等急功近利方面的。後來我利用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出差的機會先後購到了一些新書,如美國薩繆爾森經濟學》,樊綱和張曙光主筆《公有制巨觀經濟理論大綱》,樊綱《現代三大經濟理論體系的比較與綜合》,盛洪《分工與交易》,等等。這些書對我啟發很大,“迂迴生產”這一概念,就是通過樊綱現代三大經濟理論體系的比較與綜合》了解到的,樊綱這本書專門有一小節其標題是:迂迴生產。通過讀書和思考,我寫了七篇論文,後收入論文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議》(中國商業出版社1999年);這些論文的基礎和核心概念就是“迂迴生產”,其內容包括: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性質的認識、對馬克思經濟理論的錯誤及其根源的認識、對共產主義社會及其必然性的認識和對國有企業改革一些基本問題的認識。因為篇幅限制,下面僅簡要介紹我對馬克思經濟理論的錯誤及其根源的認識,其他從略。
大家知道,馬克思經濟學說的特色和成功在於他發現了歷史唯物主義,他是運用歷史唯物主義來研究經濟生活的。但是,通過看書和思考,我發現,馬克思經濟學說的失誤同樣在於他發現的歷史唯物主義,他的歷史唯物主義不完善或者說不徹底(“成也蕭何敗亦蕭何”)。不難看出,歷史唯物主義就其本來的意義或者說其最基本的原理,可以由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一段著名論述中的一句話來表達,這句話就是:“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但是,恰恰是這句話,馬克思沒有將其具體化。人類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具體是什麼?這一方式邏輯和歷史的過程怎樣?馬克思並沒有做出深入的研究和科學的回答。我以為,這正是馬克思後來得出社會主義社會必須實行計畫經濟這一錯誤結論的根源。
經驗證明,事物的區別建立在比較的基礎上,而堪與人類相比較的只有動物。這就是說,要找到人類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必須與動物生活方式相比較才有可能。稍做比較,我們立即發現:動物的生活方式是直接消費方式。一隻猴子爬在一棵結滿果子的樹上,抓往一隻果子送到嘴裡吃了——這裡是如此“直接”,直接到“生產”和“消費”是同一個過程。然而,人類的生活方式則與動物不同,人類的生活方式是迂迴生產方式。人類是先生產生產資料,爾後再用生產資料去獲取生活資料——這裡是那么“迂迴”,不僅“生產”和“消費”不是同一個過程亦即是迂迴,而且“生產”本身也有很多中間過程亦即“生產”本身也是迂迴。
進而,我們發現,人類的迂迴生產方式有一個產生、發展到完善的邏輯過程和歷史過程,正是這一方式及其過程,制約著人們的經濟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引起、規定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實現社會更替。這一方式發展到近代(亦即進入資本主義社會),開始進入自我完善階段。邏輯上說,迂迴生產方式要自我完善,必然要求迂迴生產方式人格化。然而,資本是價值增殖的價值,因而是迂迴生產方式人格化天然的社會形式。這就是說,從封建社會未一直到進入共產主義社會以前這一整個歷史階段,資本(私有資本和公有資本)是不可能消亡的。很顯然,資本是市場經濟(無論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實體,因此,所謂市場經濟必然是也只能是資本經濟。馬克思未能找到人類具體的生活方式,也就不可能透徹地認識資本在這一方式中的歷史地位,因而未能避免得出社會主義社會必須實行計畫經濟的錯誤結論。

進一步探索

1999年,拙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議》在中國商業出版社出版,為此我托朋友找到張曙光老師,請他作序。感謝張老師不嫌我是一個經濟學的業餘愛好者,欣然為拙著作序。張老師在序中一方面肯定了我的探索,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指出了書中的缺陷,並指出造成這些缺陷的根源在於“沒有接受過現代經濟學的系統訓練”,“書讀得不多,特別是現代的很多學術名著沒有讀過”等等。這給了我很大啟示。我出身在農村,剛進國中就發生了文化大革命,接著參軍入伍,因此在本該讀書時沒有讀到書。後來提乾任宣傳理論幹事讀了一些馬列的著作,至於自然科學和企業管理的一些知識,還是80年代初在部隊補的課。我從來沒有刻意想要進行理論研究,進入理論探索完全是因為在實踐中遇到了困惑,是“知不足而後學”。不過,進入21世紀情況要好得多,現代經濟學方面的書,書店有買,圖書館也有不少;後來我上網發現網際網路上還有期刊網和超星圖書館。這樣,我能夠看到的書和文章就多了,例如,由茅于軾為主任的編委會編輯的《新制度經濟學名著譯叢》那幾本書,我都購到並閱讀了;又如,天則經濟所舉辦的論壇,我也可以看到。通過看書,我對前面產生的一些想法有了進一步思考,這些思考體現在如下五篇論文中:《誰持彩“鏈”當空舞?——產業鏈化初探》、《成本化解初探》、《有血有肉的馬在哪兒?——關於經濟學對象問題的探討》、《組織生態初探》、《有關價值理論幾個問題的思考》;此外,還有一些想法沒有成文。這些論文和還沒有成文的想法,作為提出“迂迴生產經濟學”這一課題的重要依據,可以概括為如下三個初步理論(恕我狂妄,將之稱為“理論”)。

對課題科學性的邏輯論證

通過上面的討論,我們有必要也有可能對“迂迴生產經濟學”這一課題的科學性給出簡潔的邏輯論證。所謂邏輯論證,由論據和結論兩部分組成。其論據有如下三個。
第一個論據。從思想淵源上說,迂迴生產經濟學始於一個原始概念,那就是龐巴維克提出的“迂迴生產”。在場的都是經濟學家,龐巴維克提出並論述這一概念的具體過程,用不著多說。這裡需要強調的是他提出這一概念的邏輯立足點。顯然,其邏輯立足點是:從根本上說,人類所有活動的目的都是獲取消費資料。據此,龐巴維克給出定義:直接生產消費資料的活動是“直接生產”,通過生產生產資料間接獲得生活資料的活動則是“迂迴生產”。
第二個論據。由龐巴維克提出的“迂迴生產”概念,可以獲得如下推論概念:技術迂迴生產、組織迂迴生產、意識迂迴生產、迂迴生產系統。顯然,上面說的“人類所有活動”,既包括從技術角度所看到的生產生產資料的活動,也包括從社會角度所看到的建立組織(如家庭、企業、市場、政黨、政府等等——這是一個不斷發展著的充滿活力的組織生態)的活動,還包括從意識角度所看到的進行科學研究和意識形態的活動亦即生產與宣傳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的活動;且,人類所有活動的最終目的是獲取消費資料,也就是說,上述活動都是間接獲取生活資料的活動;此外,很顯然,龐巴維克的“迂迴生產”概念是從技術角度提出的。由上述三點,我們有如下推論:既然龐巴維克將從技術角度所看到的生產生產資料活動,稱之為“迂迴生產”,那么,我們從社會角度所看到的建立組織的活動、從意識角度所看到的進行科學研究和意識形態的活動,也可以稱之為“迂迴生產”;此外,由上述活動各自的特點,我們可以將它們分別稱之為:技術迂迴生產、組織迂迴生產、意識迂迴生產。由系統科學理論,技術迂迴生產、組織迂迴生產和意識迂迴生產,構成一個迂迴生產系統。
第三個論據。由龐巴維克提出的“迂迴生產”概念,還可以獲得如下推論概念:迂迴成本、成本化解鏈及其循環躍遷機制。運用上述“迂迴生產系統”概念,研究人類經濟活動,可以區分如下成本:生產成本(對應技術迂迴生產),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對應組織迂迴生產),意識形態成本(對應意識迂迴生產)。既然,人類所有活動都是迂迴生產活動,那么,這些活動所對應的成本就都可以稱之為“迂迴成本”。此外,如前所述,這些成本構成一個循環躍遷的成本化解鏈:生產成本→(分工協作化解部分生產成本但生成)交易成本→(交易組織化解部分交易成本但生成)管理成本→(意識形態化解部分管理成本但生成)意識形態成本→(機器化解上游過程中所有成本但生成)新的生產成本。人類正是依靠這條成本化解鏈的循環躍遷,不斷化解成本,從而人類經濟社會不斷發展。
綜上所述,有如下結論:人類的一切活動都是迂迴生產活動;人類迂迴生產活動是一個系統,它既是一個不斷擴展的組織生態系統,又是一個成本化解循環躍遷系統,由此人類經濟社會不斷發展進步;人類歷史就是迂迴生產方式的發展史。因此,科學的系統的經濟學應當是迂迴生產經濟學。

簡要的展望

所謂展望,就是展望“迂迴生產經濟學”的發展前景。當然,這裡所謂的“迂迴生產經濟學”,不是指我上述那些膚淺的思考,而是指一種可能的完成了的經濟學。對此,我的認識是:迂迴生產經濟學可能成為產生於中國的、但又具有世界意義的二十一世紀的新經濟學。下面,談三點理由。
第一點理由:迂迴生產經濟學,具有中國本土的問題意識,且中國本土的問題與業已存在的經濟學重大疑難問題聯繫在一起。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是中國全體人民的共識和選擇。當然,市場經濟,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早已有了。但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則是我們中國提出來的一個新的課題。據資料,在西方學術界,一般認為凡市場經濟其經濟主體必為私有制,也就是說,市場經濟必是資本主義的,不可能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此外,馬克思主義仍然是我們黨的理論基礎,最終實現共產主義仍然是我們黨為之奮鬥的理想。於是,帶來一些問題:什麼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它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亦即西方正在實行的市場經濟)是何關係?怎樣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共產主義理想之間的關係?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什麼特殊過程和規律?我認為,這就是中國本土的問題,而且是重大的原則性的問題。應指出,對這些問題,我們並沒有建立一個邏輯一致的理論。如前所述,迂迴生產經濟學這一課題,正是因為這些問題意識而提出來的,而且在邏輯上有可能回答這些問題。人們常說,越是民族的就越是國際的。顯然,上述問題並不是孤立的,而是與業已存在的經濟學的重大疑難問題,例如成本化解問題、資本問題等經濟學之謎聯繫在一起的,因此,由上述問題意識所構建的迂迴生產經濟學,一定具有世界意義。
第二點理由:迂迴生產經濟學,是以完善了的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為基礎,具有綜合業已存在的經濟學所有合理成果的邏輯可能性。許多學者(例如樊綱先生)曾正確的指出,中國的經濟學,必須以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為基礎,全面綜合業已存在的其他經濟學的合理成果。從前面的討論可知,提出迂迴生產方式是人類特有的生活方式,是在堅持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已有基本原理的基礎上,對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深化和完善的產物。此外,可以證明,已有各種經濟學都不過是對迂迴生產方式發展過程的某一片斷或者某些局部所進行的研究及其成果,因此都一定可以由迂迴生產方式的發展過程予以邏輯的綜合。關於此,拙文《有血有肉的馬在哪兒?——關於經濟學對象問題的探討》作了初步討論,因為篇幅問題,我們在此不展開介紹,有興趣的學者可以參閱。由此可以論定:迂迴生產經濟學就可能既是中國的經濟學,又是具有世界意義的經濟學。
第三點理由:迂迴生產經濟學,具有建立數理邏輯體系的可能性。形成嚴密的數理邏輯體系,是任何科學理論必須具備的特徵。我認為,迂迴生產經濟學完全可能建立數理邏輯體系;在這方面,著名經濟學家楊小凱和張玉綱著《專業化與經濟組織》,可以視為這方面的初步嘗試。只要我們以完善了的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作為堅實基礎,運用楊小凱和張玉綱《專業化與經濟組織》所開創的數學手段,追溯迂迴生產方式(亦即組織生態)發展的邏輯過程(亦即成本化解過程)和歷史過程,我們就可能構造出一門科學的、全新的、包含已有經濟學所有合理成果的、數理邏輯體系的經濟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