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農村發展研究室

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農村發展研究室是農業部下屬政府部門,負責研究農業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問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農村發展研究室
  • 外文名:Rural Development Research Office, Rural Economic Research Center,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農村發展研究室
主要包括: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資源保護與利用;農村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農村人口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等。
杜珉,女,研究員。1982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現任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農村發展室主任、國家現代棉花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近年來,圍繞著棉花產業經濟和市場政策等,先後負責農業部、科技部和財政部“十二五”重大專項三項,主持國內外科研課題30餘項。公開出版《市場化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棉業》(2012,中國農業出版社)、《WTO與中國棉業簡明讀本》(2005,中國農業出版社)、《中國棉花產業報告》(2004,中國農業出版社)等專著或編著4部,在國際國內重要刊物上獨立或第一作者發表論文百餘篇。特別是2011年參與撰寫的“積極開發利用鹽鹼地,擴大我國棉花生產”報告獲得溫家寶總理和回良玉副總理的批示;2010年.主持撰寫的《構建我國棉花最低收購價研究》報告分別獲得溫家寶總理、李克強副總理和回良玉副總理等領導批示;2009年主持撰寫的《充分利用WTO貿易規則,積極推進我國棉花生產發展》分別獲國務院回良玉副總理、馬凱國務委員等重要批示;2007年7月主筆的“棉花市場信息混亂是影響政府決策的主要屏障”獲得財政部謝旭人部長等領導重要批示;2007年11月,主筆研究報告“淺析我國棉花供求平衡之消費問題”分別獲得中農辦陳錫文副主任和全國供銷總社周聲濤書記的重要批示;學術論文“棉花流通體制改革以後棉花價格形成因素分析”《中國棉麻流通經濟》獲中國棉花流通學會2000年科研論文二等獎。學術論文“棉花流通企業在雙重角色中的行為選擇”《中國農村經濟》1996.11,論文獲農研中心1996年科研論文二等獎。近年來,主持研究建立了我國棉花市場分析第一套預警指標體系,其中我國棉花庫存消費比指標至今仍作為國內棉花市場平衡與安全分析的主要參照指標;帶領國家棉花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研究室和農村發展室共同創建中國棉花經濟信息系統,構建目前國內棉花產業經濟完備數據信息庫,為國內棉花產業經濟研究積累較為完整的資料數據信息,為政府決策和棉花產業經濟發展提供有效基礎服務。作為研究員,2011年獲“農業部直屬機關巾幗建功標兵”榮譽稱號。作為業內專家,2003年以來,先後兼任國務院關稅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委員,農業部棉花專家顧問組專家,中國棉麻類流通經濟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棉花協會和棉農分會高級顧問,商務部產業損害與救濟專家組專家,中國棉花學會產業信息與經濟專業委員會理事長等。
王莉,女,1977年生,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副研究員。具備紮實的經濟學理論和研究技術功底,能夠運用產業經濟學等理論,對不同產業的市場結構、價格波動、政策定位等進行分析研究;能夠獨立負責農戶調查、數據處理、定量分析、報告寫作等工作,獲取農戶經濟行為特徵;能夠熟練運用世界一般均衡模型(GTAP)、指標評價法等對貿易政策問題進行計量分析。2003年工作至今,共主持和參與研究課題50多項,包括國家自然和社科基金項目、農業部軟科學課題、農業部重大研究項目以及農業部種植業司、畜牧司、農墾局等部門委託課題;參與近10本著作的編寫工作,在核心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近40篇。目前在研課題的研究領域主要為畜牧經濟與政策研究。
劉銳,女,1982年1月生副研究員。2008年畢業於中國農業大學,獲管理學博士學位,2008年7月至今在農研中心農村發展研究室工作。研究方向:農村勞動力、農業經濟、農產品貿易。主要課題:參加了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下的棉花和淡水漁業產業經濟研究室的研究工作,主持了棉花生產、市場價格波動、貿易、標準以及漁業加工、消費、貿易等方面的研究課題。參與農業部有關司局組織的關於農村勞動力轉移、種糧大戶、畜牧業生產布局等多項研究課題。主持了農業部軟科學課題“新疆棉花生產發展扶持政策研究”。公開發表文章:在《中國農村經濟》、《中國農村觀察》、《農業技術經濟》、《農村經濟》、《中國漁業經濟》、《農業展望》、《農民日報》等報刊上發表文章20餘篇。參與編寫圖書5部。
金書秦,男,江西新建人,環境經濟學博士。曾就讀於北京科技大學、荷蘭瓦赫寧根大學、中國人民大學。2010年進入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農村發展研究室。研究興趣為農業農村環境保護政策、制度經濟學、行為實驗等。出版專著《流域水污染防治政策設計:外部性理論創新和套用》,在《改革》《中國人口資源環境》《人民日報》等刊物發表論文30餘篇,參編專著5部。獲2011年度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年度青年優秀成果獎。目前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基於農戶技術選擇視角的農業面源污染控制政策設計”、農業部生態環境保護專項“畜禽養殖廢棄物及農業氮磷污染綜合防治對策研究”、中荷合作項目“中國農村資源可持續利用”。參與棉花產業技術體系、自然科學基金、環保公益行業專項等。
張燦強,男,1983年生於山東泰安。2012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生態學專業,獲理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農業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農產品市場調控與產業政策,主要研究興趣點有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棉花市場調控政策等。曾參與國家發改委西部司課題,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方委託課題等項目,在Hydrological Processes,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自然資源學報,地理研究,資源科學,世界農業等雜誌發表論文十餘篇。
李冉,女,1984年6月出生,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農村發展研究室擔任助理研究員,作為農業部農產品市場監測預警和國家棉花產業技術體系主要成員,主要圍繞畜產品、棉花和種業進行產業經濟分析和政策調查研究。參與了農業部軟科學“肉牛肉羊生產保障機制及扶持政策研究”和“十一五時期農業和農村政策回顧與評價”、財政部農業部重大專項“國家棉花產業技術體系”以及農業部委託的“我國草食畜產品發展戰略”、“畜禽良種繁育扶持政策評價”、“主要國家和地區養殖模式研究”、“中國種業保險發展戰略”等課題研究。以第一作者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公開發表論文9篇,參與《“十一五”時期農業和農村政策回顧與評價》、《中國淡水魚發展問題研究》《市場化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棉業》等4部專著的撰寫。其中,以第一作者撰寫的“美國生豬養殖業現狀、特點及發展經驗”被國務院辦公廳內刊《專家學者建言彙編》和農業部《農村經濟文稿》採用,論文《加快推進種業保險的思考與建議》獲得2012年農業部中青年幹部學習論壇“優秀論文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