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產業化組織契約風險與創新風險管理

農業產業化組織契約風險與創新風險管理

《農業產業化組織契約風險與創新風險管理》主要內容:20世紀50年代西方已開發國家在農業經營方面上推行了“農工商綜合”經營(agribusiness)方式。所謂“農工商綜合”經營是指以農業生產為中心,把農業生產資料的製造部門、供應部門和農業產品的加工、儲存、行銷部門組成統一體,綜合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一種體系。它是在社會分工比較發達和生產專業化、集約化水平比較高的條件下發展起來的。現已成為一種較為普遍和成熟的農業經營模式。與西方已開發國家相比,中國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較晚、發展速度較快,存在的問題也較多。因此,李彬等編者們希望也相信《農業產業化組織契約風險與創新風險管理》這本著作的出版,能夠引發廣大讀者對農業產業化組織風險問題的關注、思考和研究,能夠起到對龍頭企業和產業農戶的指導作用,為促進中國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健康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基本介紹

  • 書名:農業產業化組織契約風險與創新風險管理
  • 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 頁數:252頁
  • 開本:16
  • 定價:25.00
  • 作者:李彬
  • 出版日期:2011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4310691
  • 品牌: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農業產業化組織契約風險與創新風險管理》的出版能夠引發廣大讀者對農業產業化組織風險問題的關注、思考和研究,能夠起到對龍頭企業和產業農戶的指導作用,為促進中國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健康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作者簡介

李彬,男,民族(漢),山東單縣人,長江師範學院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經濟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企業理論、農村經濟管理。近年來作為主要參與人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課題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課題1項,省級科研課題4項,市級科研課題5項,主持完成了市級、校級科研課題3項。先後在《財經科學》《現代經濟探討》《農村經濟》等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40餘篇,出版專著1部,作為主編和副主編出版著作10餘部。

圖書目錄

1 導論
1.1 選題背景與研究意義
1.1.1 選題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相關概念界定
1.2.1 農業產業化概念界定
1.2.2 龍頭企業概念界定
1.2.3 農戶概念界定
1.2.4 契約風險概念界定
1.3 相關研究綜述
1.3.1 國外研究綜述
1.3.2 國內研究綜述

2 農業產業化組織及契約關係
2.1 “公司+農戶”組織概述
2.1.1 國外農業產業化組織契約模式
2.1.2 我國農業產業化組織概述
2.1.3 “公司+農戶”型產業化組織的生成
2.1.4 “公司+農戶”型產業化組織的含義
2.1.5 “公司+農戶”型產業化組織的特徵
2.2 契約關係概述
2.2.1 契約的含義
2.2.2 契約關係的類型
2.3 農業產業化契約安排
2.3.1 農業產業化契約成因
2.3.2 農業產業化契約模式
2.3.3 農業產業化契約特徵
2.3.4 農業產業化契約實現條件
2.4 契約市場與產品市場的選擇
2.4.1 選擇產品市場的條件
2.4.2 選擇契約市場的動機
2.4.3 產品市場與契約市場的選擇模型

3 契約風險形成機理
3.1 風險的含義界定
3.1.1 風險是一種不確定性
3.1.2 風險是遭受損失的可能性
3.1.3 風險是實際結果與預期的偏離
3.1.4 風險是風險因素、事故和損失的統一體
3.2 契約風險概述
3.2.1 契約風險的生成條件
3.2.2 契約風險的類型
3.2.3 契約風險的危害
3.3 契約市場外部風險因素分析
3.3.1 契約市場外部風險層及其關係
3.3.2 環境圈層風險因素分析
3,3.3 產品市場圈層風險因素分析
3.4 契約市場風險層因素分析
3.4.1 契約市場風險層
3.4.2 契約市場風險層風險因素
3.4.3 契約本身的風險因素
3.5 違約風險形成機理分析
3.5.1 契約主體的客觀違約
3.5.2 契約主體的主觀違約
3.5.3 契約主體違約的博弈分析
3.5.4 “公司+村集體+農戶”違約
3.5.5 “公司+大戶+農戶”違約
3.5.6 “公司+合作社+農戶”違約

4 契約風險因素評估
4.1 契約風險因素評估概述
4.1.1 風險評估的目的
4.1.2 風險評估的方法
4.1.3 風險評估的數據來源
4.1.4 山東省農業產業化現狀分析
4.2 層次分析法(AHP)評述
4.2.1 AHP的優點與缺陷
4.2.2 AHP的引入
4.3 風險因素評估指標體系建構
4.3.1 公司層面
4.3.2 農戶層面
4.3.3 契約層面
4.3.4 外部市場層面
4.4 層次分析法套用
4.4.1 確定決策目標
4.4.2 風險指標的權重測評
4.4.3 風險因素影響權重分析

5 創新契約風險管理——風險外移機制
5.1 公司與農戶交易模式的演進
5.1.1 人類社會交易模式的演進
5.1.2 公司與農戶交易模式的演進
5.2 契約風險外移
5.2.1 期貨市場和契約市場
5.2.2 契約風險外移的可行性分析
5.2.3 契約風險外移的渠道
5.3 美國訂單農業與期貨市場
5.3.1 期貨市場在現貨交易中的套用
5.3.2 期貨市場在訂單農業中的套用
5.3.3 實現有機結合的條件
5.3.4 經驗借鑑與啟示

6 創新契約風險管理——風險防範機制
6.1 契約風險防範的總體思路
6.1.1 契約風險的事前防範
6.1.2 契約風險的事中控制
6.1.3 契約風險的事後補救
6.1.4 建立契約風險防範的長效機制
6.1.5 明確契約風險防範的主要內容
6.2 契約市場外部風險防範機制
6.2.1 環境圈層風險防範
6.2.2 市場圈層風險的防範
6.3 契約市場內部風險防範機制
6.3.1 龍頭企業
6.3.2 產業化農戶
6.3.3 龍頭企業和農戶
6.3.4 政府部門
6.3.5 合作社和大戶
6.3.6 合作社案例分析
6.4 規範契約設計提高違約成本
6.4.1 規範契約設計防範非犯罪型違約
6.4.2 提高違約成本懲罰犯罪型違約
附錄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