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始祖后稷傳說

農業始祖后稷傳說

農業始祖后稷是古老的中國民間傳說。以敘事方式來講述故事,距現在約四千多年前,炎帝後裔有邰氏的女兒姜嫄,因踩巨人足跡而生子,認為是不祥之物,三棄不死,便給孩子起名叫棄。棄從小就喜歡農藝,長大後遍嘗百草,掌握了農業知識,就在教稼台講學,指導人們種莊稼,傳播農耕文化,成為遠古時一位大農藝師,被尊稱為農業始祖后稷。后稷創建了光輝燦爛的農耕文化,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勞淳樸的武功人民。教稼台前仰神農,有邰熠熠萬世功。武功人以后稷而自豪,其故事家喻戶曉。

傳說介紹,歷史淵源,基本特徵,主要價值,瀕危狀況,傳承譜系,保護計畫,保護內容,保護目標,地理環境,

傳說介紹

陝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二批省級保護項目名錄
農業始祖后稷教民稼穡,開創了光輝燦爛的農耕文化。后稷教稼台巍巍屹立在陝西武功縣故城東門外,猶如寫在中華大地上的一部農業史書。
武功是古有邰之地,相傳距現在約四千多年前,炎帝後裔有邰氏的女兒名叫姜螈,因心裡不舒服經常外出散步。有一天,她偶然發現地面上有一個巨人足跡,覺得好奇,有意踏上去,後來就懷孕生子。人們認為這個無父親的孩子是個“不祥之物”,就把他拋棄了三次,先後扔在小巷、冰河和森林裡,奇怪的是每次都有牛羊、飛鳥和人相救。姜螈認為他是個神孩,就又抱回養育,起名叫“棄”。

棄是個有志氣的孩子,從小就喜歡農藝,在母親姜螈的教誨下很快掌握了農業知識。他看到人們僅僅靠打獵維持生活,食物太單調,常常吃了上頓沒下頓,心裡非常難過,就決心想個辦法來保證人類能生存下去。他想著想著上了山坡,看到滿山遍野的樹木和花草,突然靈機一動,人們為什麼總要漁獵吃肉呢?這些樹木的果實、莖葉能不能吃呢?於是,他便決定親口嘗一嘗各種野生植物的滋味,以確定哪些能吃、好吃,哪些不能吃或不好吃?遍嘗百草,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為人類找到了大量的食物,後被尊稱為“農業始祖后稷”。民間流傳著一首歌謠:“神農后稷嘗百草,不怕蛇咬狼擋道,死而復生不動搖,只為民眾能吃飽……”
可是,后稷並不滿足於這些發現,他看到人們為了找到可口好吃的植物,往往要走很遠的路,累得滿頭大汗。能不能在家門口自己種植呢?他反覆思考、觀察,驚奇地發現,飛鳥嘴裡銜的種子掉在地里,人們吃完的瓜子、果核扔在地上,到第二年又發出新芽,長出新的瓜果樹。後來他又發現植物的生長與天氣、土壤有關係,就決定利用天氣的變化和不同類型的土地,指導人們選育良種,有計畫的進行農耕。相傳后稷的精神感動了天帝,派神仙下凡送來百穀種子,讓他為民造福,人類結束了茹毛飲血的生活
“后稷講學了,教咱種莊稼了!”周民一傳十,十傳百,教稼台前,農夫們或坐或立,黑壓壓一大片,靜聽著后稷講解農業知識。他揮著手,又是比畫,又是示範,每到興奮處,還下台手把手給人們教農耕新法。“噢好!噢好……”人群發出陣陣讚揚聲。後來,后稷還在教稼台上號召並領導人們改進農具,開渠修堰,排水、灌溉,使田野一片綠油油。人們都夸后稷教民種的莊稼穗兒大、顆粒飽、產量高。后稷教民農耕,是遠古時一位大農藝師。舜帝為了表彰他的功德,把廣闊的有邰地賜予他。《史記·周本紀》和《詩經·生民》都詳細記載和頌揚了后稷的功績,教稼台從此名揚天下。它記載著炎黃民族農業生產遠在各國之先的歷史,反映了原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幾千年來,有關后稷的故事廣為流傳。

歷史淵源

后稷的故事流傳了四千多年,《史記·周本紀》載:“周后稷名棄。其母有邰氏女,曰姜螈。”《詩經·生民》把后稷建樹發展農業的成就詳細記述:“誕后稷之穡,有相之道……”武功縣是古有邰之地,后稷教稼台屹立在武功故城東門外,它記載著炎黃民族農業生產遠在各國之先的歷史,反映了原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基本特徵

1、《農業始祖后稷的傳說》是人民民眾千錘百鍊而流傳下來的故事作品,具有廣泛的民眾性和民間傳承性。

2、后稷教民稼穡,創建了光輝燦爛的農耕文化,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勞淳樸的武功人民。教稼台前仰神農,有邰熠熠萬世功。武功人以后稷而自豪,其故事家喻戶曉。
3、后稷的故事既可專業人員講述,又可民眾之間相互傳播,達到大眾化和廣泛性。
4、通過不斷挖掘,可吸引更多專家學者深層次研討。

主要價值

1、重要的歷史價值:后稷教民稼穡,創建了光輝燦爛的農耕文化,舜帝表彰了他的功德,《史記》、《詩經》都詳細記載和頌揚了他的創業精神。后稷教稼台記載著炎黃民族農業生產遠在各國之先的歷史,反映了原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2、珍貴的民間文學價值:后稷的故事深深紮根於民間,幾千年來,經人民民眾千錘百鍊而流傳下來,吸引了國內外專家學者進行研討,對民間文學的形成和農業發展的歷史,都具有深遠的影響。

瀕危狀況

后稷的故事雖然大眾化,具有一定的民眾性和廣泛性,但能完整系統講述的人越來越少。隨著時代的變遷、時間的流逝、年輕一代興趣的轉變,傳承人後繼乏人,處於失傳的邊緣。現急需採取有力的可行的保護措施,讓《農業始祖后稷的傳說》繼續傳承下去。

傳承譜系

從古到今,后稷的故事在各地流傳廣泛,民間講述者及創作人員都年事已高。武功縣文化館已故幹部何志健、縣文管會原副主任黃權中多年致力研創,頗有建樹。近幾年來,文化館幹部劉志宏深入調查研究,系統挖掘整理,創作發表了《后稷》系列故事作品,而且本人擅長講述,有一定的影響。

保護計畫

採取的保護措施:

一、收集作品,存檔保管。
二、登記造冊,保護在創作與講述方面有專長的人員。
三、《農業始祖后稷的傳說》已列為武功縣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保護內容


要全面系統準確地保護《農業始祖后稷的傳說》的內容共分為保護人、保護作品、保護文化表現形式三個方面。

保護目標


一、完整、系統地收集保護作品,扶持保護傳承人。
二、以作品及教稼台為依託,建立古農業博物館。

地理環境

武功縣位於八百里秦川腹地,漆渭縱橫、土地肥沃,歷史悠久,文物薈萃。據《史記》載,周民族始祖農業大師后稷曾出生在這裡,世稱武功是中國古農業的發祥聖地,炎黃子孫的搖籃。
武功是古有邰之地,毗鄰楊陵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神農后稷在這裡教民稼穡,創建了光輝燦爛的農耕文化。教稼台巍巍屹立在武功故城東門外,猶如寫在中華大地上的一部農業史書,記載著炎黃民族發端農業,樹育五穀,早於世界各國的歷史,因源遠流長,名噪四海,而被列為關中四大名台之首,並載入《中國名勝大辭典》。《史記·周本紀》和《詩經·生民》都詳細記載了后稷建樹發展農業的成就,幾千年來,有關后稷的故事廣為流傳。
后稷的故事流傳於武功縣村村寨寨,經各地及各界人士不斷加工整理,逐步在陝西乃至全國各地流傳甚廣,吸引了國內外學者前來研究探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