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內卷化

農業內卷化

格爾茨(Clifford Geertz)1963年出版的一部研究印度尼西亞的著作:《農業的內卷化(agricultural involution)

20世紀50年代,麻省理工學院國際研究中心(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enter forInternational Studies)組織了兩個對印度尼西亞的多學科考察和研究項目,一個是由海金斯(BenjaminHiggins)領導的對印度尼西亞經濟和政治發展的研究項目;另一個是漢頓(Rufus Hendon)領導的印度尼西亞實地研究。格爾茨是後一個項目的成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業內卷化
  • 外文名:agricultural involution
  • 作者:格爾茨
  • 出版時間:1963年
格爾茨在實地研究中發現,在爪哇島和外島之間存在著二元的發展,外島的一些地區藉助於技術,生產越來越向資本密集型方向發展;而爪哇島的一些地方則不斷地向勞動密集型方向發展(Geertz,1963:62)。爪哇島聚集了印度尼西亞2/3的人口,主要從事糧食生產和小型手工業;而外島散布在爪哇以外的廣闊區域內,殖民者的進入使那裡產生了高效率、大規模、主要用於出口的工業。爪哇人由於缺乏資本,土地數量有限,加之行政性障礙,無法將農業向外延擴展,致使勞動力不斷填充到有限的水稻生產中。在概括這一過程的時候,格爾茨使用了“農業內卷化”概念。
爪哇人自己不可能轉變成為資本經濟的一部分,也不可能把已經普遍存在的集約化農業轉變為外延性的農業。因為他們缺乏資本,沒有能力剝離多餘的勞動力,外加行政性的障礙,使他們不能跨越他們的邊界(因為其餘的土地上種滿了咖啡樹)。就這樣,慢慢地、穩定地、無情地形成了1920年Sawash的勞動力填充型(labor-stuffed)的農業模式:無數的勞動力集中在有限的水稻生產中,特別是在因甘蔗種植業而改善了灌溉條件、單位面積產量有所提高的地區。1900年以後,即使旱作農業有所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只有非常小的提高。水稻種植,由於能夠穩定地維持邊際勞動生產率,即更多勞動力的投入並不導致明顯的人均收入的下降,至少是間接地吸收了西方人進入以後所產生的幾乎所有多餘人口。對於這樣一個自我戰勝的過程,我稱之為“農業的內卷化”。(Geertz, 1963:8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