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興西南村

辛興西南村

辛興西南村隸屬萊城區羊里鎮,在萊城西北15公里、羊里鎮政府駐地約6公里處。有寬闊的辛留路與羊里相通。東接辛興東南村,北接辛興西北村,西距賈窪村約0.5公里,南與方下鎮的豐登官莊村相距約3公里。現有耕地950畝,其中長埠嶺地有500畝,平原地有450畝。現有人口906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辛興西南村
  • 行政區類別:村莊
  • 地理位置:東接辛興東南村,北接辛興西北村
  • 人口:906人
村莊名片,人文自然,

村莊名片

辛興西南村隸屬萊城區羊里鎮,在萊城西北15公里、羊里鎮政府駐地約6公里處。有寬闊的辛留路與羊里相通。東接辛興東南村,北接辛興西北村,西距賈窪村約0.5公里,南與方下鎮的豐登官莊村相距約3公里。現有耕地950畝,其中長埠嶺地有500畝,平原地有450畝。現有人口906口。
據“許氏族譜”記載,辛興西南村姓許的始祖許仲良,於明朝洪武年間由河北省棗強縣野鵲窩村遷此定居,早有人在此居住,原名新興村,後人深感前輩創業之艱辛,明朝末年改稱辛興村。其中以許姓為多,約占80%,另有吳、康、馮、亓、馬、劉、張、趙、李等姓氏。各姓氏之間團結和睦,且有較多的姻緣關係。村民勤於耕讀,民風淳厚,勤勞勇敢。
明“嘉靖萊蕪縣誌”記載:“西鄉·辛興保。”1991年《萊蕪市志》記載,清末屬辛興保,民國初年歸寨里區辛興保;1946年4月,屬儀封區辛興鄉;1958年10月,屬紅旗公社;1959年2月,屬寨里公社大下管區;1964年5月,屬羊里公社辛興管區;1984年4月,屬羊里辦事處辛興鄉;1985年10月,屬羊里鎮辛興管區至今。
辛興西南村是由原辛興村分出的,由於原辛興村村大人口多,不便於管理,於1962年由上級批准,分成了辛興東北、辛興西北、辛興西南和辛興東南四個行政村。
辛興西南村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在殘酷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村民許憲舉的恆溫庫戰爭中,村中有無數英雄投身於革命鬥爭。有的光榮犧牲,有的受傷致殘。許匯源同志在與日寇戰鬥中,孤身潛入敵營,在擊斃多名日本兵後被敵人發現,遭多彈穿身光榮犧牲。許恆新同志在搞地下工作中,遭漢奸暗算,被敵人捅了20多刀,漢奸知道他已死,還對他大罵大喊。幸虧沒有傷到要害,甦醒後爬了3里多路,被民眾發現,送到了野戰醫院,向上級匯報了漢奸名單。只因傷勢較重,當時醫療條件有限,治療多日後無效,犧牲在醫院,時任雪野區區委書記、區長。根據他提供的線索,解放後才處決了最後一名潛逃的漢奸。許福聖同志參軍時已是有四個孩子的父親,為了革命事業,舍家撇業,投身於革命隊伍,1951年赴朝作戰曾任某師供給處處長,在戰鬥中光榮犧牲,英雄的身軀留在了異國他鄉。許建輝同志,1937年,18歲時參軍,南征北戰10多年。一次戰鬥中,他們20人奉命沖向敵占某高點,19人先後犧牲,唯有他生還,帶重傷鳴槍吸引敵人兵力,使部隊從另一方面殲滅了敵人。他先後榮獲的軍功章掛滿了胸前,但滿身數不清的傷疤也隨處可見,至今手臂上被子彈洞穿的彈孔還透明,體內還存有敵人射入的彈片,每逢陰雨天就有疼痛感。解放後,曾任杭州市林業局副局長,1982年離休。許東峰、許增秋、許金奎等同志,革命勝利後都參加了地方和公安工作,先後病死在工作的地方。唯有許東碧和李克山同志抗美援朝勝利後,返國回鄉,在上級和村委關懷下,幸福地安度晚年。戰爭年代,全村男女老幼齊參戰,男的送軍糧,抬擔架;女的做軍鞋,碾米磨麵,民兵們剿匪除霸保生產和家鄉安全。在軍民協作共患難中還有擊斃一名蔣匪小官的故事非常感人…。
辛興西南村有崇尚文明和重視教育的傳統。清嘉慶年間的許耐,書法遠近聞名,附近各林墓中的碑石上,多有他的墨跡。民國初年,許呈業設立私塾學堂,開設儒學課,課程為《四書五經》,收徒30餘名。1939年,在明覺大殿辦國小一處,收學生70-80人,在大殿內上課,為複式班。許希孔任學董,聘請邊王許的邊振恆,許家窪的許維涌,蘭溝崖的亓文濤、亓文炳為教書先生。開設國文、算術、修身、練字等課。解放初期,村中識字的人多為那時的學生。1949年冬,原辛興村辦起了初級國小,由原村文書許希祥任校長兼教師。1951年冬有五人越級考入大下和陶鎮完小。1953年,有2人考入萊蕪一中國中,為辛興最早的中學生,其中許維華後晉升為萊蕪的縣級幹部。1954年,辛興初級國小,有了五年級學生,改為辛興完全國小,規模逐漸擴大,至今比較正規,名為辛興聯辦國小,是辛興學區所在地。
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辛興西南村已考取40多名大中專生。1979年,許玉輝考入山東農大;許呈釗考入醫學專科,專學放射科;許紀法考入林校,同為村內第一批大中專生。其中許呈釗畢業後,原在濟南千佛山醫院工作,後利用自己的專長,成立了“山東省醫療器械進口公司”,生意相當紅火。出巨資在羊里衛生院辛興分院設專門門診,為本鄉人民服務。又和村委簽訂契約,準備在村南投資建廠。2002年又有兩名學生以627和603的高分,被中國海洋大學和曲阜師範大學錄取。
村裡的土地有60%以上在長埠嶺。1976年以前,長埠嶺的土地是七高八低,到處是深溝大崖頭,土質鬆散。人們是廣種薄收,靠天吃飯,生活困難。1976年秋,在各級領導的指導下,拉開了改造長埠嶺的戰幕。在技術員測量基礎上,根據具體情況削高填低,都改成了南北長百米左右的田地。在黨支部和村委領導下,人們靠小車推、肩膀抬,經過三年奮戰,基本使長埠嶺的土地達到了澇能排水,旱能澆水的狀況。憑著雪野水庫廉價的水,人們種小麥間種玉米曾豐收幾年,收入有較大的提高,村民生活有所改善。但是1989年的特大幹旱,水庫沒磚瓦廠水,原來幾眼井幹枯。為了徹底改變長埠嶺面貌,支部村委又帶領大家進行打井、修路、建水渠的工作。自1989年以來,共在長埠嶺打井13眼,每眼都20多米深,修了高標準機井房,同時配有大功率水泵,合40畝地一眼井,三四天就能全澆一遍。2001年9月,以許繼連為書記、主任的新領導班子接任後,正值上級撥巨款幫助改造長埠嶺,他帶領全村民眾抓住這一有利時機,發動全村男女老少齊上陣,奮戰一冬、春,擴修了13米寬的大道3000米,建大橋1座、橋涵9座、管涵55處。路兩旁栽樹3050棵,各地片的道路也進行了重修,修水泥予制板防滲水渠共20多條,計5000多米長。為保護樹木和莊稼,在長埠嶺還修了兩幢高標準的護林房。長埠嶺,是地成方、路成網、旱能澆、澇能防,年年是豐收景象。
村里部分民眾瞄準了西南村交通便利,周圍村莊多,人口稠密的特點,大膽地投資建廠和經商。相繼建成了磚廠,水泥預製廠。有的進行火燒、饅頭加工,有兩處廢舊物資收購站,有三處建築材料銷售點。另有機電維修、電氣焊等維修部。村內近千米的道路兩旁,店鋪林立,招牌耀眼,天天來送貨買貨的汽車不斷。在通往村委的大路旁,還有一個醒目的招牌“山東萊蕪汽車配貨中心”,這是羊里鎮唯一的一家私人運輸公司所在地。經理許呈林,現擁有大噸位貨車六部,固定資產150餘萬。雇用10多人,北跑北京、哈爾濱,南下廣州、深圳,並負責外來車輛配貨。
村民家家有電話,戶戶有彩電,很多青年人還帶有手機,西裝革履,跨輕騎,城裡的工人見了也眼饞,家家過的紅紅火火。一個繁榮昌盛的辛興西南村擺在世人面前。

人文自然

辛興西南村地處長埠嶺以北的平原地帶,村中有一小河蜿蜒西流,川流不息。方寨公路由村中通過,由辛興西南村向東有公路通往口鎮,向西有經過楊莊鎮通往泰安的客車,公路四通八達,是投資建廠和經商的好地方。
辛興西南村村中小河,發源於口鎮的康陳村村南,由村南部蜿蜒西流,至楊莊鎮冷家莊西北部流入匯河。原來有三座石橋架於小河上,古稱“三花姊妹橋”。一橋位於戴家莊東北部五岔溝處,曰“雪花橋”。一座位於本村中間,曰“桃花橋”。一座位於賈窪村東南部,曰“蓮花橋”。三橋均為百姓捐資修建,建造堅固、美觀,且在橋旁都立石碑,載明捐資人、石匠及建設年月。因昔日戰亂和疏於管理,三橋均遭破壞,其中“雪花橋”已片石不存,蓮花橋、桃花橋也已碑無橋斷,但它們經百年風化而變得發黑的橋礅,雖不能和附近架起的高大石拱橋相比,但它們對前輩人卻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也會想到古人的智慧和創業的艱難。
小河兩岸楊樹挺拔參天,柳樹婆娑搖曳,鬱鬱蔥蔥,生機盎然。河水曲折四旋,自然沖成了各種形狀的灣,依次有沙灣、劉家港、團灣、泊灣、鐘灣、木灣等,岸邊水草豐茂,水中魚兒歡暢嬉戲。豆魚、鯽魚、鯉魚、鮎魚,樣樣都有,還有螃蟹和鱉。夏天溪中蛙聲一片,樹上蟬聲不斷,流水清澈透明,是人們納涼休閒的好去處。在小河的水灣里,人們曾挖出過船板和矛頭等兵器,船板的鐵釘已鏽蝕的幾乎全無,因挖出的木船板較多,所以此灣取名“木灣”。在木灣兩側百餘米的地里,人們挖井、挖菜窯時,挖出幾米深的上等河沙。傳說小河本是一條大江,古代伍子胥打馬過江就在這一帶。後因地理原因,被洪水衝來的泥土厚厚的埋沒。小河還有一“辛冷泉”的傳說。相傳從前在戴家莊、魏家莊交界處,有一湧泉,名曰“辛冷泉”,泉眼如水桶粗,噴涌一尺多高,四季噴涌不斷,小河水四季常流。一說一富戶小孩掉入泉內淹死,富戶用當時蒸酒用的博山石馬出的石馬鐵大鍋,先把泉口扣住,後用大量石灰拌土厚厚地蓋住,從此泉眼滅跡。1989年,根據這一傳說,沿小河各村曾組織人四處尋找泉眼,但終無結果。
村中方寨路的西側,有原辛興村和魏莊村合辦的辛興聯辦國小,學校校址是原來的一座有名的寺院,名日“明覺寺”。寺院南北長約50米,東西寬14米。據本村的老人介紹,寺院北部為一座大殿,大殿南是東西各三間。東偏房南是一座鐘樓,西偏房南是一座鼓樓。寺院南部是三間南屋,中間一間有前後門與院外相通。寺院南面有一條六、七米寬的東西大道,道路是一條影壁和長廊。大殿東西長14米,南北寬7米,南牆有一門兩窗。從外邊看,大殿牆壁是方石、青磚,大殿上棚為紅綠琉璃瓦,飛檐翹壁,兩條巨龍盤於殿脊,中間有一巨形三爪鐵叉,使殿脊宏偉壯觀,又起避雷作用。東西兩梢頭,配有哈吧狗、張口獸,遠遠看去,高脊闊檐。巨龍、張口獸栩栩如生,氣勢宏偉壯觀.大殿內,四周牆壁是各種神仙畫像、人物畫像。配有走獸,飛鳥、樹木、花草、高山、深澗、藍天、白雲,使人們如入仙境。,在距東西牆約四米,距南北牆約兩米處,有四根頂樑柱,都有一樓多粗,各有一塊底部方形、上部圓形的巨石礅支撐,整個柱子都由彩色油畫漆成,光彩奪目。大殿正中偏北供奉有巨型西天佛爺塑像,慈祥的觀音菩薩穩坐其後,十八羅漢分列東西。進門一米多處有一塊東西長兩米,南北寬一米的光滑石板鋪於青磚地面間,曰“叩頭石”。叩頭石頂方,兩頂樑柱之間高懸矩形大匾,上書四個顏體大字“慈氣普照”。門口有兩扇漆黑髮亮配有多枚圓形鐵釘的木門,兩個帶窗欞子的方形窗戶象兩隻大眼睛注視著大殿外面。一進大殿,人們會肅然起敬,小孩子則感到陰森可怕。東西兩偏房均為青磚小瓦結構,東屋供奉送子觀音,求子女者常來叩拜;西屋為藥王老爺,有病之家常來燒紙點香。東屋南端的鐘樓懸掛一巨鐘,高1.5米多,底部二人用雙臂合圍尚不接手。
1940年左右,由於戰爭需要,村民砸碎送往西北山八路軍兵工廠,過秤時,約1200多斤,契約1500來斤,鑄成了大量地雷、手榴彈。西屋南端之鼓樓,老人們記憶中已是鼓無樓坍,但傳說盛時,是有大鼓的,但鼓的形狀大小無人可知。最南端南屋都稱“三門子”,也是青磚小瓦,南牆基石較高,四大天王分列東西兩邊,對面而坐,呲牙、咧嘴、圓瞪雙眼,熬是嚇人。在“三門子”與大殿門間有一青磚鋪的小路,並向東西偏房門分岔,大殿兩窗南各有一株高大的刺柏,刺柏樹南各豎立一石碑,大殿門前四米處還有槽狀形香爐一個,由兩個圓形石鼓相疊為底座。寺院南路西偏北有一盤石碾,曰“和尚碾”。路南影壁長廊,高約三米,長與寺院相同,雖然是土坯結構,但牆皮泥地光滑平整,廊帽小瓦,也飛脊翹梢,並有兩石碑壘於牆中。寺院西鄰有一宅院,曰“僧院”,是眾和尚的住地,有北屋三間,西屋兩間,大門朝南,該院西有一和尚林,是高僧墳墓,有墳墓四五個,其中兩座有墓碑,在離這裡向西南六十餘米處,還有一和尚林,墳墓20多個,墳墓低矮,據說為一般和尚的墳墓。在明覺寺東南70米處,有一塘灣,曰“和尚灣”,傳說為和尚取土填欄,供牛飲水挖成的。灣內常年積水,灣北淺水處蘆葦茂密蔥鬱。盛時明覺寺和尚有土地50餘畝,租給農民耕種,寺內天天鐘鼓雷鳴,香火繚繞,煙雲沖天,每年正月十六日有盛大廟會舉行,周邊村莊男女老幼都來燒紙敬香,熱嗣非凡。,此俗至今仍存,每年正月十六日,天不亮,就有人前來,直至中午時分一據老者回憶,最後兩位和尚叫海文、海清,身體高大魁梧,能文善武,甚是厲害。建造精美、雄偉壯麗的明覺寺,紅火過多年後,隨著頻繁戰亂及朝代的更換,逐漸破敗。清末民和,大殿內的神塑被砸碎抬進了和尚灣,大殿成了學生的課堂。參天刺柏被砍倒,做成了學生用的課桌、板凳。兩廂房的磚石瓦塊,成了壘院牆蓋茅房的材料。學校停辦後,大殿上棚塌了個窟窿。1958年大煉鋼鐵時,拆倒大殿將木料投進了“一腳蹬煉鐵爐”變成了灰燼:以後用磚石在明覺寺舊址建成了學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