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店鎮(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辛店鎮)

辛店鎮(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辛店鎮)

辛店鎮隸屬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位於東營區西北部, 鎮機關駐地距區政府所在地2公里,東靠勝利鎮,南鄰六戶鎮牛莊鎮、油郭鄉,西、北兩面與墾利縣交界。轄16個行政村,總人口3.5萬人。2000年,全鎮完成社會總產值27.65億元,地方財政收入實現1251萬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辛店鎮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
  • 電話區號:0546
  • 地理位置:東營區西北部
  • 面積:11110公頃
  • 人口:3.5萬人
  • 氣候條件: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魯E
建制沿革,地理環境,自然資源,行政區劃,人口民族,鄉鎮榮譽,大事記,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科學技術,文化,衛生,基礎設施,組織建設,著名人物,

建制沿革

今辛店鎮境域, 明清兩代屬樂安縣。1946年6月,中共廣饒縣委將八區北部的部分村莊劃出, 建立辛店區。建國後屬廣饒九區。1956年1月稱辛店區。1957年撤區建鄉稱辛店鄉。1958年9月成立辛店人民公社。1964年3月改為辛店區。1966年劃歸墾利縣。1983年10月劃歸東營區。1984年7月撤社改鎮,稱辛店鎮。2001年3月,撤銷辛店鎮,稱辛店街道辦事處。
辛店鎮辛店鎮

地理環境

辛店鎮位於東營區西北部, 鎮機關駐地距區政府所在地2公里,東靠勝利鎮,南鄰六戶鎮、牛莊鎮、油郭鄉,西、北兩面與墾利縣交界。辛店鎮地處黃河三角洲平原, 地勢西高東低,面積11110公頃。
辛店鎮地理位置

自然資源

引黃五乾渠、六乾渠、五六乾合排橫貫東西,廣利河、廣蒲溝斜穿境內。地下有石油、天然氣、滷水等豐富的礦產資源。適合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高粱、大豆、水稻、棉花等。其中黃河水稻粒大、透明、味香,遠銷日本、新加坡等國,是黃河三角洲的特產。

行政區劃

2000年, 全鎮轄16個行政村、13個居民委員會。

人口民族

總人口3.5萬人。人口自然增長a率為3‰。全鎮少數民族有滿族、蒙古族、朝鮮族等,少數民族人口總數為20人。全鎮有王、李、劉、張、周等姓氏,其中王姓最多。

鄉鎮榮譽

全鎮獲得的榮譽稱號主要有:山東省文明鄉鎮、山東省文明單位、山東省電教科技工程示範單位、山東省先進基層黨校;東營市“十強鄉鎮”、“六強鄉鎮”、東營市先進基層黨組織、東營市擁軍優屬先進單位、東營市創建全國安全文明油區先進鄉鎮、東營市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鄉鎮、東營市科技示範鄉鎮等。

大事記

1928年8月,黃河由利津縣的王家院、棘子劉決口,北自哨頭、東營,南至萬全,沖毀民舍甚多,人畜傷亡無數。
1929年8月, 黃河由利津縣的紀家莊決口,哨頭、東營、辛店、萬全等村遭受水災。
1939年7月28日, 國民黨地方武裝劉景良部在東營村殺害村民74人, 燒毀房屋480多間。
1941年5月22日,國民黨魯北行轅主任何思源集結國民黨山東保全部隊3000餘人,攻占成寨、周家、辛店、耿井、瑪琅一帶。28日晚,楊國夫指揮八路軍清河區主力部隊將周家、成寨之敵大部殲滅。
1946年6月, 中共廣饒縣委決定,將八區北部的部分村莊劃出建立辛店區,機關駐地辛店。
1949年10月,廣饒縣辛店區改為廣饒縣九區。
1956年1月,廣饒縣九區復改為廣饒縣辛店區。
1958年1月, 廣饒縣辛店區撤銷,將辛店、李佛等鄉合併組成縣轄辛店鄉,機關駐地辛店。
是年9月,辛店、西營兩鄉合併組成東風十四社。
是年12月,東風十四社改為辛店人民公社。
1961年4月16日,石油工業部華北石油勘探處32120鑽井隊在東營村打出華北地區第一口見油井--華8井,經測試,獲日產8.1噸工業油流。是為勝利油田的發現井。
1963年12月7日,東營-淄博市辛店公路竣工,為境內最早的瀝青公路。
1964年3月,辛店人民公社撤銷,重建辛店區,轄辛店、西營、耿井、成寨4個公社。
1966年5月,辛店區劃歸墾利縣。同年7月,建立縣轄辛店公社。
1982年3月,辛店公社改為北辛店公社。
1983年10月,北辛店公社劃歸東營市東營區。
1984年4月,東營市第一個農民自願組成的經濟聯合體--辛店運輸合作社成立。
是年7月,撤社改鎮,稱辛店鎮。
1985年9月,辛店鎮投資48萬元,建成辛店幸福院,52位孤寡老人住進幸福院。
1986年3月,山東省計畫生育委員會授予辛店鎮“山東省計畫生育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是年10月1日,建成東營市第一家鄉鎮影劇院-東營影劇院。
1987年9月,辛店村玻璃鋼廠被中國玻璃鋼協會吸收為正式會員。
1988年, 全鎮社會總產值10228萬元,成為東營市第二個、東營區第一個產值超億元鄉鎮。
1989年12月,辛店鎮投資400萬元建成東營水泥製品廠。
1990年,辛店鎮“兩個文明”建設通過省級驗收達標,被省政府命名為“明星鄉鎮”。
1991年10月3日, 耿井水庫建成蓄水。庫容量2000萬立方米,日供水能力20萬立方米。
1993年1月, 東營市首家民辦股份制集團公司--南里實業集團公司正式成立。公司下設14個國內公司,3個國外公司。
1994年2月,辛店鎮被中共東營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東營市“十強鄉鎮”。
1997年,辛店鎮敬老院被山東省人民政府評定為“全省模範敬老院”。
1998年,符合選招條件的78名民辦教師轉為公辦教師。
1999年3月,辛店鎮被中共東營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東營市“六強鄉鎮”。
2001年3月,東營區鄉鎮街道規模調整,撤銷辛店鎮,設立辛店街道辦事處。。

經濟

綜述

1978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為178萬元。1988年增加到10228萬元。2000年,全鎮完成社會總產值27.65億元,地方財政收入實現1251萬元。

第一產業

1978年, 糧食單產102公斤。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特別是東營區建立以來,全鎮大力實施良種工程,積極推廣使用先進種植技術,提高土地產出效益。1983年,糧食單產195.5公斤。1989年,糧食單產213.7公斤。2000年,糧食單產2 43公斤。隨著城區經濟的不斷發展,鎮委、鎮政府加大了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先導,積極引進名優特新品種和高新技術,不斷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高效農業的轉變。全鎮糧經作物比達到1∶1.2,初步形成南畜牧蔬菜、北水產蓮藕的城郊特色農業新格局。畜牧業重點抓養殖小區建設,全鎮重點養殖小區發展到15個,共有8個養殖專業村、270多個畜牧養殖大戶。水產養殖面積達到8500畝,水產品種和新技術覆蓋率達到90%以上,水產品總量達到2650噸,實現總收入1970萬元。全鎮冬暖式大棚發展到1000餘棟, 其中有600餘棟引進以色列麥卡比椒、櫻桃西紅柿、凱特杏等新品種。藕池總面積達到3000畝。突出林果、花卉建設,加快了全鎮綠化進程,全鎮森林覆蓋率達到8.1%。
辛店鎮第一國中辛店鎮第一國中
2000年,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8650萬元。

第二產業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特別是東營區成立以來,鎮委、鎮政府充分利用城市經濟的輻射作用,圍繞油田找出路,服務市區求發展。鎮辦、村辦、聯辦、個體辦“四個輪子” 一齊轉,鄉鎮企業飛速發展。1978年產值為178萬元。1989年,共有企業2110家, 從業人員9853人,實現總產值9549萬元,實現利稅984萬元。南里工業公司生產的電控櫃,填補了東營市精密鑄造業空白。1991年,南里工業公司與台灣昶東精密鑄造開發有限公司合資創辦了東營市第一家合資企業--魯昶精密鑄造有限公司,研製的離心電動潛水泵被列入山東省“星火”科技項目。東營市玻璃鋼廠屬辛店村辦企業,年產值超過1000萬元。辛店村因此被東營市命名為東營市鄉鎮企業第一村。近年來,該鎮按照“全黨抓經濟,重點抓工業”的方針,全力推進工業強鎮戰略實施。目前,全鎮已初步形成集機械、電子、化工、食品、建材、新型材料等為一體的工業發展格局,工業經濟得到較快發展。2000年,工業企業完成產值5.69億元,實現利稅1450萬元。

第三產業

辛店鎮自古以來商業貿易活躍。 1989年全鎮商業網點365個,年銷售額2041萬元。 農村集市2處,集日上市28000人,交易額3.5萬元左右。近年來,該鎮依託區位優勢,把發展第三產業作為富民強鎮的戰略措施,不斷解放思想,完善政策,最佳化環境,全鎮第三產業呈現出快速、健康發展的好勢頭,圍繞東營市西城,建設了西營果品、南里蔬菜、石大農貿、現河畜牧等十大專業市場和特色街道。西營果品批發市場原為民眾自發形成的批發點, 鎮黨委因勢利導,投資300萬元建起了占地30畝的大型水果批發市場,日交易額猛增到40萬元。南里蔬菜市場始建於1992年,1999年,該鎮對市場進行了三期工程擴建,市場攤位由原來的200個增加到700多個,年交易額近億元,市場交易輻射到濱州、淄博等地,成為全市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2000年,全鎮各類市場可容納客商5萬餘人,大大活躍了市場,繁榮了城鄉經濟。

社會事業

教育

1986年9月, 辛店鎮集資318.23萬元,完成了校舍改造任務。全鎮35處國小、5處中學全部達到“六配套”標準。1989年,有國小26處、中學3處,在校學生6172人,教師335人,其中民辦教師18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5.1%。幼稚園29處,幼兒入園率100%。 1998年,符合選招條件的78名民辦教師轉為公辦教師。2000年,全鎮共有國中3處, 國中在校生1184人,國小18處,國小在校生3815人。國中共有教職工127人, 國小共有教職工205人。幼稚園在園人數683人,幼兒教師55人。國小教師學歷合格率100%,國中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100%,幼兒教師學歷合格率95%。

科學技術

2000年,全鎮共有各類科技人才1869人,培育科技示範村4個,示範戶168個,科技示範企業4家,農村科技協會3個。1995年辛店鎮被中共東營市委、市政府授予“科技興業貢獻獎”,1997年被中共山東省委組織部、山東省農業委員會、山東省科協授予“省科技工程示範單位”。

文化

1987年, 辛店鎮投資137萬元,建起鎮文化大院,內設鎮委黨校、圖書室、娛樂室、 電影院。近兩年,全鎮用於文化大院建設的資金超過500萬元,其中辛店居委會大院建設投資超過200萬元。 目前,全鎮29個村居均建起集思想學習、科技教育、文化娛樂於一體的綜合性大院,其中辛店、東趙兩個居委會達到了省級文化大院標準。同時,注意把科學文化知識教育逐步深入到家庭內部,全鎮共培養體育、攝影、書畫等特色文化大戶85餘戶。民眾性文化活動常年不斷,卡拉OK比賽、油地共建消夏晚會、書畫比賽等活動的開展,進一步豐富了全鎮人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衛生

建區初, 辛店鎮衛生院為東營區僅有的1處衛生機構,有職工36人。1987年成立東營區人民醫院時,辛店鎮衛生院被無償劃撥給了東營區人民醫院 (包括房屋設備、人員等) 。1995年,成立了辛店鎮衛生所,重點協調管理辛店鎮農村衛生工作,負責鎮政府駐地人民民眾的醫療衛生工作。1996年,辛店鎮榮獲“初級衛生保健達標先進單位” 稱號, 1998年榮獲“市級農村衛生工作先進單位”稱號,連續多年獲得區級“農村衛生工作先進單位”稱號。截止2000年,辛店鎮衛生所共有醫務工作者21人,病床10張,年門診病人8500人次。擁有村級衛生室25處,其中24個村居達到甲級水平,鄉村醫生和衛生員72人,全部實行農村衛生一體化管理。全鎮共有2.05萬人參加了合作醫療,籌集資金33萬元,合作醫療覆蓋率達到87.3%。

基礎設施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農業生產迅速發展,農民吃穿有餘,生活得到極大改善。 1978年農村人均純收入為69元,1983年為165元,1989年為710元,2000年達到4620元。 1997年,東趙居委會全面實現小康目標,瑪琅、孫路、茶坡等村居基本達到小康標準。 截止2000年底,全鎮共建成別墅式小康村4處,規劃建設新村12處,所有新村主要街道都進行了硬化,排水設施、路燈、公共綠化等配套工程全部完善。村村通上了電話,建成了12個有線電視村,戶戶喝上了自來水,衛生水人口普及率達90%。1999年,鎮幸福院被評為省一級敬老院,有50多位無兒無女的老人在此安度晚年。
鄉鎮建設 近年來,鎮委、鎮政府對城鎮建設工作十分重視,對轄區內村居、住宅小區、商業街等進行全面調整規劃。1992年、1996年,東趙村、辛店居委會分別被山東省建委命名為村鎮建設“明星村”。1999年,鎮幸福院被評為市級綠化美化花園式先進單位。

組織建設

中共地方組織建設 1939年,周家村周品三加入中國共產黨。1942年,周家村成立黨小組,翌年2月建立黨支部。1946年6月,中共廣饒縣委決定,將八區北部的村莊劃出建立辛店區,同時建立中共廣饒縣辛店區委員會,隸屬中共廣饒縣委,機關駐地辛店村。 1984年7月,辛店公社改建為辛店鎮,同時成立鎮黨委,隸屬中共東營區委。1996年,鎮黨校被評為“山東省先進基層黨校”。近幾年來,全鎮共調整農村支部書記11人,調整村兩委成員48人。2000年底,全鎮黨員人數發展到1341人。
基層政權建設 1946年6月, 廣饒縣委決定,將八區北部的村莊劃出建立辛店區,機關駐地辛店村。 1949年10月,廣饒縣辛區改為九區。1956年1月,廣饒縣九區改為辛店區。1958年1月,廣饒縣辛店區撤銷,將辛店、李佛等鄉合併組成縣轄辛店鄉。
山東辛店鎮建立中共廣饒縣辛店區委員會山東辛店鎮建立中共廣饒縣辛店區委員會
1958年9月, 辛店、西營兩鄉合併組成東風十四社。1958年12月,東風十四社改為辛店人民公社。1964年3月,廣饒縣辛店公社撤銷,重建辛店區。1966年5月,廣饒縣辛店區劃歸墾利縣。7月,辛店區撤銷,建立縣轄辛店公社。1982年3月,辛店公社改為北辛店公社。1983年10月,墾利縣北辛店公社劃歸東營市東營區,同時改為辛店公社。1984年7月,辛店公社改建為辛店鎮,同時成立辛店鎮人民政府至今。
中共領導下的民眾組織1946年6月, 建立廣饒縣辛店區各界救國聯合會、辛店區農民救國聯合會、辛店區青年救國聯合會和辛店區婦女救國聯合會。1949年10月,成立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九區工作委員會, 1956年1月,改稱共青團辛店區委員會,1984年7月, 改為共青團辛店鎮委員會。1949年10月,辛店區婦女救國聯合會改稱九區民主婦女聯合會,1964年3月,改為辛店區婦女聯合會,1984年7月,改為辛店鎮婦聯。

著名人物

蓋其弟 1928年6月生, 辛店鎮辛店村人。1945年3月參加工作,1946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廣饒縣九區青救會主任、廣饒縣青救會主任,中共上海縣委副書記、縣委書記, 西藏昌都地委副書記, 西藏駐滬辦事處主任, 上海市水利局副局長。1988年離休。
成師農 1928年10月生,辛店鎮成寨村人。1947年3月參加工作,1947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廣饒縣青救會副主任,中共廣饒縣六區區委副書記,共青團惠民地委副書記、書記,中共惠民地委副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中共齊河縣委書記,中共德州地委副書記,中共東營市委副書記、東營市市長,中共聊城地委副書記、書記,山東省計畫生育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山東省政協六屆委員會常委。1993年離休。
劉觀渭 1929年9月生,辛店鎮劉家村人。1945年2月入伍,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班長、排長、連指導員、營教導員,武漢軍區第三測繪大隊政委,二十軍六師政委,河南許昌軍分區司令員。1990年離休。
王明修 1930年2月生,辛店鎮紅衛村人。1946年9月參加工作,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在中共渤海區黨委青委、昌濰地委、壽光縣委工作,1951年底在中央團校學習,1953年初調團中央工作。後調中共中央組織部、外交部工作,曾任外交部蘇歐司處長、副司長,政治部副主任兼幹部司司長,政策研究室研究員,世界知識出版社社長。1995年離休。王兆峰 1942年5月生, 辛店鎮紅衛村人。196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7年9月畢業於北京政法學院。歷任北京豐臺三六零三工廠政工組幹事,總後企業部保衛處幹事,總後軍需生產部政治處幹事,總後政治部保衛部偵察科幹事,總後政治部保衛部保衛保密科幹事,總後政治部保衛部保衛組幹事(組長),總後政治部保衛部保衛組副師職幹事(組長) ,總後財務部政治協理員、辦公室主任(大校軍銜)。1997年9月退休。
辛店鎮辛店鎮
劉建新 1946年12月生,中共黨員,辛店鎮皂戶村人。1963年12月入伍。歷任戰士、班長、文書、排長、師作訓參謀、師作訓科副科長,原軍委炮兵作戰參謀,作訓處副處長,總參兵種部炮兵處長、綜合計畫局副局長,合肥炮兵學院副院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學院副院長(正師職)。
蓋國強 1952年2月生, 辛店鎮辛店村人。1969年參加工作,1974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惠民地區建委幹部,中共博興縣喬莊公社黨委副書記,博興縣委常委、副縣長,陽信縣委副書記、縣長,陽信縣委書記、縣人武部第一政委,濱州地委副書記,山東農業大學黨委書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