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布亞豬籠草

辛布亞豬籠草

辛布亞豬籠草(Nepenthes sibuyanensis)是以菲律賓辛布亞島(Sibuyan )特有的豬籠草。

辛布亞豬籠草是在1996年9月的一次遠征探險中被發現的。探險隊的成員包括,托馬斯·艾特(Thomas Alt)、菲爾·曼恩(Phill Mann)、特倫特·史密斯(Trent Smith)和阿爾弗雷德·歐姆(Alfred Öhm)。辛布亞豬籠草被正式由約阿希姆(Joachim Nerz )發表在1998年的食蟲植物通中。 辛布亞豬籠草的模式標本由菲爾·曼恩(Phill Mann )和特倫特·史密斯(Trent Smith)在1996年10月5日於貴亭山(Mount Guiting-Guiting)海拔1300m的地區採集到的。辛布亞豬籠草生長在一個長有長草和蕨類(Dipteris conjugata)的開闊斜坡上。曼恩和史密斯在同一位置收集了三個標本。它們分別是編號為051002的不帶捕蟲籠的標本,編號為051003的帶果實的標本,編號為051004的帶雄花的標本。這四個標本都保存在荷蘭國家植物標本館(National Herbarium of the Netherlands)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辛布亞豬籠草
  • :植物界
  • 分布區域:菲律賓的辛布亞島(Sibuyan )的貴亭山
  • 發現者:托馬斯·艾特,菲爾·曼恩等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辛布亞豬籠草不善於攀爬。它的莖能有1.5m長,直徑8mm,節間距可達1.5cm。葉片革質,呈流線披針形至湯匙形,可有18cm長,5cm寬。葉前部尖細,葉後部緩緩縮小。葉片下延至節間距的三分之二。從中脈分出5至6條縱脈。籠蔓通常是籠子高度的1至2倍,約9mm寬。 捕蟲籠從籠蔓的末端長出,下位籠呈桶狀,可有26cm高,15cm寬。上位籠很少出現,且較小,顏色比下位籠淡。在籠子前部有一對不寬於3mm的翼。籠口呈橢圓形,並且與地面幾乎是水平的。唇向外翻捲成圓柱型,約有20mm寬。唇頸極短。唇上有一系列的高約1mm的楞,楞間距約為2mm。唇內側的齒均可達到4mm長。腺體區在整個捕蟲籠上都有分布。蜜腺的直徑可達0.8mm,每平方厘米約有200~500個。蓋子呈卵形或心形,可達8cm長,6.5cm寬。蓋子前部圓滑,沒有附屬物。大量卵形蜜腺(直徑≤1mm)集中在蓋子下表面中心。辛布亞豬籠草的花屬於總狀花序。雄性花序的花梗至少有18cm,花序軸可達15cm長。一個小花梗就帶有一朵花,約14mm長,通常沒有苞片。花被為長方形,約3mm長。雄蕊約5mm長,帶單列花葯。果莢可達22mm長,4mm寬,披針形。種子均可達8mm長,絲狀,並且缺少普通豬籠草種子兩端具有的紙質部分。
花序被這一層非常濃密的放射狀絨毛。雄蕊花梗覆蓋著一層短毛。其他營養組織幾乎是沒有絨毛的。
葉片呈黃色至深綠色,中脈呈淺綠色。莖和葉可能帶有紅色的斑點。下位籠呈黃紅色,常常分布著紅色的斑點(直徑≤10 mm)。下位籠的唇顏色較深,呈深紅色至黑色。蓋子呈黃色至橙色。上位籠顏色較淺,通常略微發白。乾燥標本呈淺棕色至紅色。

生長環境

據雷布卡、里布科娃和坎特利說,辛布亞豬籠草同時與阿根豬籠草(N. argentii)生活在海拔1600m~1770m的區域。類似的,翼狀豬籠草N. alata)生長在貴亭山800m~1000m較低的海拔地區里。這個地區還有像Lobelia proctoriiRhododendron rousei這樣特有的物種。雖然目前未曾發現辛布亞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但它仍有可能在野外與阿根豬籠草雜交。 辛布亞豬籠草多生長在一個長有長草和蕨類(Dipteris conjugata)的開闊斜坡上。辛布亞豬籠草用過改變種子的外形,使其更容易暴露出來而傳播至一個更遠的地方。因為沒有翅膀的種子可以防止強風和雨水將其從適宜生長的地方弄走。
辛布亞豬籠草的上位籠辛布亞豬籠草的上位籠

分布範圍

辛布亞豬籠草分布與菲律賓的辛布亞島(Sibuyan )的貴亭山(Mount Guiting-Guiting),附近還有一座馬約山(Mount Mayo),一個山脊將這兩座山連線起來。關於辛布亞豬籠草生長所處於的海拔範圍存在著很大的爭議。雷布卡(Vlastik Rybka)、里布科娃(Romana Rybková)和坎特利(Rob Cantley)給出海拔1200m~1800m的範圍。而在斯圖爾特·麥克弗森(Stewart McPherson)給出了海拔1250m~1500m更窄的範圍。
由於辛布亞豬籠草狹窄的分布區域,它被放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06年發表的瀕危物種(Vulnerable)紅色名單(the 2006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