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安村(山東黃島區辛安街道下轄村)

辛安村(山東黃島區辛安街道下轄村)

明永樂二年(1404年),王姓自雲南遷來,取“新村久安”之意,命名新安村,後演變為辛安村。另一說,明宣德二年(1427年),於啟春從桃林村遷此建村。再一說為,辛、安兩姓建村,故命村名辛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辛安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山東黃島區辛安街道
  • 人口:1906人
概況,社會進步,地圖信息,

概況

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張、薛、梁等姓先後從桃林、紀疃遷來定居。 辛安村位於海陽市西南部,地處東經120°59′,北緯36°39′,是辛安鎮政府駐地。
東距向陽村1.5公里,南距大山所村2.5公里,西鄰辛莊1.5公里,北與槐家泊村為鄰。距市政府駐地22.5公里。
全村轄區總面積約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80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花生、大豆、黃瓜、草莓及蔬菜等。
2002年,全村有680戶,1906人,有王、於、張、薛、黃、韓、聶、趙、邵、高、姜、周、劉、董、卜、李、宋、楊、陳、隋、梁等姓,均為漢族,其中於姓人口較多。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32年,建立辛安完全國小。1958年建立海陽十中。1968年,建立辛安聯中(主要是本村投資)。1973年,在村東北角建新校舍39間,40多年的老完小遷入新校舍,有教師13人,學生400餘人。1995年,因為學校距水庫太近,又投資15萬元,建國小校舍和中心幼稚園39間,占地面積0.8公頃。成為煙臺市達標國小和中心幼稚園,多次被評為教書育人先進單位。
自建國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專院校的學生160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僅120公斤左右,克勤克儉,還得吃糠咽菜。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糧食180公斤。1975年,人均糧食275公斤,全村收入24萬元。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3100元,有運輸、農用車輛180輛,機車160多輛,電話457部,彩電580台,電冰櫃180台,洗衣機80台。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內街道狹窄不整,破爛不堪,村民住房簡陋,以草房為主,人均居住面積不足5平方米。 1988年開始,村統一規劃,共建新房180餘棟,街道寬、直、平,縱橫交叉整齊如棋盤。1990年,在村東規劃商業大街,南北長1200多米,寬30米,並安裝上路燈,主街兩邊栽植垂楊柳、法國梧桐等。兩邊建起二層小樓30幢,,街面有專人清掃,臨街設定垃圾箱30餘個,專車定期清理,常年保持街面清潔。曾兩次被授予煙臺市文明村稱號。2002年,人均居住面積達到27平方米。
集體福利1970年以來,隨著集體經濟的不斷發展,村民福利迅速提高。1971年,村建合作醫療站,小病到合作醫療站診治,常用藥藥費全部報銷。
1972年,村開始自己發電照明。1980年,購買1台25英寸彩電。1981年,村投資18萬元,全村用上了電網供電。
1989年,村投資20萬元,村民吃上了自來水。1990年,村投資12萬元,安裝了閉路電視。
1996年,村投資9萬元,建立辛安鎮中心幼稚園,被煙臺市評為煙臺市一類幼稚園。 2000年春節,村集體出資2.6萬元,為村民每人提供3斤豬肉,5斤大米。
2001年,全村安裝程控電話457部,達到電話村標準,設虛擬網,村內打電話免收話費。

地圖信息

地址:黃島區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