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學儒

辛學儒,男,1929年3月生,安徽巢縣人。高級工程師。山東省機械工業廳科長。山長電機學會常務理事,山東機械工業工藝管理協會常務理事、常務副秘書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辛學儒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29年3月
  • 性別:男
  • 政治面貌:民眾
習拳簡歷,習拳經過,

習拳簡歷

山東省機械工業廳先進工作者,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優秀科技工作者。1951年起在山東博山電機廠及現單位任技術員、科長等職,主要從事機械設備的設定、管理工作。1973—1982年組織安排研究中間試驗項目共10項。旨在大批量生產配作畫加工自動線;1986—1990年負責“工藝突破口”工作,主持推廣國家熱處理新工藝10項:組合油環節油技術、組合交具新技術獲推廣套用。獲山東省科技進步獎2項。撰有《大力推廣電火花強化新工藝》等文。
辛學儒先生是國家武術裁判,武術教練。現任山東省形意拳、心意拳研究會副主席,濟南辛學儒內家拳法研究會籌備委員會主任。曾任濟南形意拳研究會副會長,濟南八卦掌、八卦太極拳研究組組長。
辛先生1929年3月生於安徽省巢湖市釣魚鄉釣魚台村,自幼酷愛中華武術,1944-1946年在蕪湖市從師少林門名師韓德興、李德元二位先生習少林拳械和武松六趟黑虎拳;1946-1948年在中央國術館蕪湖分館拜著名武術家沙國政先生為師習形意、八卦、太極、通背、少林、長拳等拳、掌、械及氣功功法;1949-1951年在蕪湖從師太極拳名家胡繼武先生習陳式太極拳械;1947年在蕪湖、1951、1958年在上海從師著名武術大師姜容樵先生習形意、八卦、太極拳、掌、械、形意童子功、365式青萍劍、太師鞭。1951年在上海從師通背名家田作霖先生習通背拳、械;1951年由姜容樵先生介紹辛先生到山東濟南拜著名武術家、醫學氣功家郭鑄山先生為師學習形意、八卦、太極八卦等拳、掌、械及氣功功法達16年之久。1953、1955年在哈爾濱從師人稱“東北大俠”劉英玉先生習形意、八卦、太極等拳、掌、械;1958年在上海從師河南心意拳、掌門人盧嵩高大師習心意六合拳、械;1959、1980、1983、1987、1992年在青島和濟南從師武術名家龐鴻志先生習形意、尹門八卦、太極等拳、掌、械。
辛先生是形意拳第八代傳人,八卦掌第四代傳人,八卦太極拳第三代傳人,五行通背拳第五代傳人,半個世紀以來,先生在工作之餘遊歷大半箇中國,從十幾名著名武術家為師,窮畢生之精力,博採數家之長於一身,以其驚人的悟性,勤學苦研中華武術和內功達六十餘年,深的內家拳法之真諦。在武文化中造詣之深,實屬罕見。

習拳經過

1、1944年至1947年在安微省蕪湖國術館從60多歲的著名武術家韓德興先生習彈腿,少林大小紅拳,太極拳,對練散打和刀、槍、劍棍等武術;
2、1946年上半年在蕪湖市從40多歲的著名武術家李德安先生習少林拳械和武松六趟黑虎拳,計有365個大勢一氣練完需20多分鐘,還學了板橙花套路;
3、1946年7月至1948年6月在中央國術館蕪湖分館拜中外著名武術家沙國政先生為師,習形意、八卦、太極、通背、少林、長拳等拳、掌、械及內(氣)功功法,沙先生是形意、八卦、太極大師姜容樵、八卦名家王顯臣、神槍翟樹珍、通背名家“快手劉”劉致、通背大師修劍痴等先生的得意門生,並從其它門派十多位著名武術家為師。安排每天練4至6小時,即在老師家學練2小時,早晨4點多鐘起床後練2小時,上學校練1至2小時,晚上9至10點將學校老師布置的作業完成,10點後睡覺。從沙師學形意拳三體式和五行拳總計用了六周42天,每天練4至6小時,平均一天5小時,計用了210小時,一周練一拳,即三體式、劈、鑽、崩、炮、橫,每一拳用一周35小時,皆按時按標準完成,對練拳的資勢標準要求,沙師認可了,才能學下一拳,例如,練左右形意劈拳,是二秒鐘練1拳,一分鐘練30拳,一小時練1800拳,一天五小時練9000拳,一周三十五小時練63000拳才能完成,如此必須將劈拳練得很熟。其餘形意鑽崩炮橫四拳,每拳皆按劈拳練63000拳,亦必須練得很熟。
4、1948年6月至1951年6月在蕪湖從師太極拳名家胡繼武先生習陳氏太極拳械胡先生有50—60歲,在蕪湖明遠公司工作,是中醫大夫,從過很多著名武術家為師,武功、氣功、輕功造詣很深,特別是陳氏太極拳,獨具風格。從胡師學練陳氏太極拳,每星期只準去一次,他家離我家很遠,每次來回要走約二小時,但必須從基本功練起,主要先將練陳式太極拳的基本原理圖授給我,後教站樁,如太極初勢,單鞭金剛搗碓,六封四閉,白鵝亮翅,松關節,一身備五弓等.但皆要與氣功配合.其練功訣竅高深簡密,要求嚴格一絲不苟,要站樁,從站5分鐘逐漸加站到1小時,真是大汗淋漓,其苦難言,但苦中有甜,有時有一股真氣,即清涼氣從尾閭上升至頭頂,全身透空,真是舒服之極。以後才正式教我陳式太極拳。從第一式到末式,每星期教我一式,回家練一個星期,再去學第二式,有時不合標準和要求,再練一星期才教下一式。如此三年才將陳式太極拳學完,因此我下的功夫深,武功也大進。所以解放後,我每次比賽練陳式太極拳,總是名列第一名。
二部分 工作簡歷
辛學儒1929年3月26日生於安徽省巢湖市釣魚鄉釣魚台存,男,漢族,中國黨員,大專學歷,正科長,工程師(1),初級,高級工程師(2)。1946年2月至1948年7月在安徽蕪湖內思工業職業學校初職畢業,1948年8月至1951年7月在安徽蕪湖內思工業職業學校(後改為蕪湖機電學院)電機製造專業高職畢業。1951年8月國家統一分配參加革命工作,由華東工業部統一分配到山東博山電機廠任技術員,1952年4月22日在電機廠參加工會(3),11月由曹聲濤同志介紹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58年11月調到濟南市山東省機械工業廳科技處任技術員(4)、工程師、正科長、副處級高級工程師至現在。
1946年在濟南參加山東動力機械學會山東電機工程學會重新於1983年6月27日發給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會員證(5),並參加了山東機械工程學會;1979年2月24日在濟南山東省機械廳科技處由李樹蘭、魏寶山通知介紹了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按期轉正。
曾任山東電機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及其電力設備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6)、並編輯專委會副主任(7)、山東機械工程學會電機電器專委會副主任兼秘書(8)、山東內燃機學會工藝專委會副主任(44)、山東省稀土協會理事、山東電鍍協會常務理事(32)、山東省機械工業工藝管理協會常務理事、常務副秘書長兼協會辦公室主任、及其信息刊物主編(43、45)、中國機械工業金屬切割刀具技術協會理事(27)及其名譽高級會員(48)等職。曾獲中國電機工程學會(38)和山東省優秀科技工作者(35)、機電部先進工藝工作者(34、52)、山東總工會機械工會和省機械廳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13、19)。其事跡如下:
一、辛先生1951年由華東工業部統一分配到山東博山電機廠電器車間、設計、檢查、工業等科工作8年,曾測繪蘇聯NA22油泵電機。設計交流電機磁選機等新產品大量用於生產、改進工藝絕緣處理節約提高電機壽命、矽鋼片採用先進套裁下料方法節約鋼材等工作成績顯著,並於1955年獲廠先進工作者和1957年先進工藝組成員之一(10)。
二、1958年11月到現在在山東省機械廳科技處工作(04),1973至1982年組織省計委、經委、科委聯合安排科研中間試驗項目十條,大批量生產配體加工自動線。從立項、計畫下達、制定設計方案、設計、試製、鑑定、投產,全過程進行組織,於1976年至1982年已投產使用八條自動、半自動生產線,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三、列入國家經委、省經委1981年至86年在青島、濰坊、濟寧、濟南、臨沂等地區建立“熱處理試驗協作中心”的新技術推廣項目,並採用推廣國家熱處理十項新工藝,經1982、84、86年驗收鑑定時已為國家節約520萬度,直接獲效益161萬元(16、20)。
四、列入省計委、經委、科委1980年至86年國家三項重點新技術推廣項目:
1、組合油環節油技術的推廣套用。獲得省科委1983年科學技術成果二等獎,辛先生為第一名(14),為國家節機油、柴油各6萬噸,價值1.08億元;節耐磨合金845頓;節電152.75萬度。
2、組合夾具新技術推廣套用。獲得1984年省科委技術進步二等獎,辛先生為第三名(17、25),為國家節工裝設計工時219萬小時,節工裝製造工時548萬小時,節鋼材2139頓,節電2466萬度,節煤2139頓,計為國家節約5167萬元,1987年又為國家節約1721萬元。
3、先進可轉住刀具的推廣試驗研究套用(機械部省經委計畫),1986年已驗收鑑定(18、19),1983至86年為國家在2000台工具機上套用,節輔助工時360萬小時,提高工效384萬小時,節工具費284萬元,節鋼材1152元,節電1728萬度,節煤1152頓,計為國家節資4863.20萬元。1987年又為國家節資1277萬元。
五、1986年至90年抓“工藝突破口”工作方面,該同志是省廳抓“工藝突破口”工作領導小組的主要成員,是專職抓工藝工作的具體負責人員,為山東省機械工業企業工藝突破口初見成效,做出了巨大努力和貢獻:
1、參加積極貫徹機械部委在常州、南京、蘭州召開的全國第三、四次工藝工作和工藝突破口經驗交流會議(21),會後及時在濰坊、濟寧、濟南召開了省機械工藝第一、第二次和突破口試點等工藝工作會議,並傳達學習了部委會議和下達的檔案精神和要求。
2、在抓好“工藝突破口”工作的具體方法為:各級領導掛帥,從省廳、各市地局到企業單位都成立了“工藝突破口”領導小組和專人負責,並定具體計畫,是抓好突破口初見成效的關鍵。每年下達工藝工作計畫,這樣有布置,是督促檢查的依據,各級行動快、收效大;抓典型引路,開會交流,省廳抓了大、中、小型8個企業“工藝突破口”樣板廠的試點,並開了全省交流會、學會了樣板,看了現場;抓點帶面,進行分級管理,省廳抓試點指導面上工作,並抓制定統一的全省的工藝管理辦法和其他實施細則,下達計畫,發放工藝檔案資料等巨觀指導工作、宣傳教育、督促檢查、嚴格報表制度和若干重點企業的“工藝突破口”初見成效等工作,各市地局抓全省機械系統企業的工藝突破口和督促檢查各企業的計畫、報表等執行工作;省廳1987、90年組織工藝專家對全省機械系統630個企業的工藝紀律考核和“工藝突破口”達到初見成效的五條標誌的檢查、診斷和評定的結果,都達到了計畫要求,其工藝紀律考核、達到了優秀企業,為121家占19.21%,良好企業為243家占38.5%,及格企業為225家占35.71%,不及格及未檢企業41家占6.51%,其中骨幹重點企業124家,皆全部及格,其中優秀和良好企業各58家各占比46.77%,及格企業為8家占6.46%;其“工藝突破口”初見成效達到五條標誌企業為137家,其中全部達到優秀企業為34家,占比21.75%,骨幹、重點企業為94家占75.81%(其中全部達到為28家評為優秀企業占22.58%,基本達到為66家評為良好企業占53.23%),其餘初步達到及格企業為30家占24.19%。
六、抓其它工藝工作計畫完成方面:
1、1985年組織171企業對全省機械廳行業進行了工藝調查工作,基本摸清了情況、問題,最後上報了12個行業的工藝調查情況總結報告,為制定了“七五”工藝發展規劃,提供了基礎材料,為選擇工藝樣板廠點提供了依據。
2、印發、貫徹國際100項先進工藝標準7500套,有5個市地局66個企業制定采標計畫491項,全省其他企業都有不同程度的采標項目計畫。
3、在提高企業工藝水平工作方面:“七五”新技術推廣計畫47項,實際完成54項,取得直接效益2920.80萬元;另微電子技術開發計畫86項,實際完成632項(30、33),取得直接效益894萬元;技術革新從1987年起開展雙增雙節運動,每年決定對全省630個企業下達技術革新指標1萬項,為國家節資1億元,1987至90年每年皆超額完成了計畫。
4、辛先生親自製定和組織制訂、審定、編印“山東省機械工業企業工藝紀律考核辦法”、產品小批試製管理實施細則,“工藝突破口”工作診斷檢查表、工藝管理先進企業評審驗收和實施細則、工藝工作管理規定實施細則、工藝工作諮詢診斷管理方法等7個試行規定,並發放了各種工藝檔案14種計五萬貳仟套,有力地指導了全省工藝工作。
5、1988至1990年產品小批試製鑑定工作,計畫38種,實際完成326種產品。
6、在提高職工、工藝人員素質和管理水平方面,省廳計舉辦各類培訓班35期2022人,辛先生親自辦工藝和定置管理培訓班22期,計培訓市地稅局、廠、工藝科長、總工、工藝人員1391人,市地局、骨幹重點廠按省廳要求辦班180期4783人,對全省工藝工作起了推動和指導作用。
7、在調動工藝人員積極性和表彰獎勵方面:省廳對6個市地局獲工藝管理,對16個企業獲得工藝工作等先進單位頒發了獎狀,對105個企業獲得工藝紀律考核,對39個企業獲得全面達到“工藝突破口”初見成效五條標誌等“優秀企業”頒發了證書,對24個企業獲得1989年度工藝管理先進企業頒發了證書和獎牌,對18個市地局66人次獲得工藝管理,對16個企業34名工藝人員獲工藝工作先進工作者頒發了證書和獎品,對全省機械企業從事工藝工作滿25年900人頒發了榮譽證書和獎章(51)。各市地局按省廳要求對獲13,名優秀工作者、500名工藝先進工作者、6名標兵、1名功臣和獲25項工藝成果的人員,108項工藝技術進步獎的335名工藝人員等發了證書、獎品、獎章和獎金,這樣作極大的調動、發揮了全省機械工藝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8、在抓學會協會工作方面:辛先生積極準備1984年成立了“山東電機、機械工程學會電力設備,電機電器專業委員會”,成立後發展個人會員240人,將全省電機電器盒儀表行業的廣大工程技術人員組織起來做了很多工作。1989年3月成立了“山東省機械工業工藝管理協會”,並組織調動了全省機械工藝人員的積極性,開展了工藝、工藝突破口工作,發展360個企業為協會的團體會員和1584名協會的個人會員,編髮5期“魯機工藝管理信息”,發展工藝管理諮詢診斷師117名。
七、辛先生在長期工作中,一貫作為積極骨幹,不怕勞苦,受到了各級組織和領導的一致認可,受過的各種獎勵為:1955年獲博山電機廠先進生產者和廠1957年先進工藝組成成員之一(10);1958年至1978年年終總結時受省廳先進工作表彰10餘次;1979、1985、1987和1988年獲得省廳先進工作者(36、40);1982年獲廳級和山東省總工會機械公會先進工作者稱號(17);1982、1987、1988年獲廳優秀共產黨員(37、42);1985年獲廳文明建設積極分子,1985年12月獲山東省機械工程學會先進工作者(26);1989、1990年獲廳工會工作委員會優秀積極分子;1987年獲省廳機械鑄造協作網表彰獎(31);1985年獲山東機械工程學會三十周年年會暨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會員先進工作者;1988年獲機電部先進工作者(34);1983年獲省經、計、科等三委推廣組合油環節油技術大會表彰獎;1983年獲省科委科技成果二等獎第一名(14);1984年獲省科委技術進步二等獎第三名(17、35);1988年獲省科協,山東省優秀科技工作者(35);1984、1985、1986、1988、1989年獲山東電機學會工作積極分子;1990年獲山東電機學會第四屆理事會表彰獎(47);1988年獲中國電機工程學會表彰獎(39)和其第四屆理事會評選為電機工程優秀科技工作者(38);1990年獲名譽理事長沈鴻(43)和機械工業金屬切削刀具技術協會表彰獎(27),1992年6月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機械電子工業部“七五”期間工藝管理工作中機械工藝部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52)。各種獎勵50多項,大部分發了獎狀、證書、獎章、獎品,有的是大會表揚,有的材料在人事檔案中,另在省經委科技交流站辦的《公交技術交流》83年第一期刊上發表過“大力推廣電火花強化新工藝”的文章和1992年10月14編入《中國工程師大辭典》(53),以上證明材料詳見附複印件(1-53)。
八、辛先生參加各種代表大會和各種科技會議情況:
1、辛先生代表山東電機工程學會於1980年12月在武漢市參加了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等三屆會員代表大會,並與李鵬同志合影留念(12)。又於1984年11月14日至20日在北京參加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慶祝建會(1934至1984年)五十周年暨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23)(在北京召開時11月15日國務院副總理李鵬同志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並在人民大會堂招待國宴一次(24)。
1957年4月參加部電機局召開的全國電機廠第一次定額會議,辛先生在會上介紹了博山電機廠矽鋼片套裁下料和電機絕緣處理等先進工藝,並於4月3日在北京天安門前合影留念(09)。
2、1960年在濟南汽車製造廠與章總主持召開了黃河汽車鑑定投產會議。
3、1962年12月參加了機械廳電機電器調查組並與1963年元旦在青島合影留念(11)。
4、1973至1982年參加或主持以下8天自動或半自動生產線鑑定、驗收、投產會議:
(1)1976年11月29日山東工具機附屬檔案廠鑽卡頭外套射流控制自動化生產線;
(2)聊城油泵油咀廠95系列噴油器總成加工半自動生產線;
(3)聊城活塞環廠95系列組合油環單機加工自動化生產線;
(4)濰坊隨機工具24×27雙頭扳手橫鍛精壓自動生產線;
(5)濰坊拖拉機配件廠活塞肖冷擠壓自動化生產線;
(6)平陰軸瓦廠半片軸瓦衝壓自動線;
(7)博山鍛壓廠95兩岸輥鍛自動生產線
(8)青島鍛造機械廠800×600氣動微振壓實式半自動造型生產線
5、1982年10月14至16日在濟南出席山東省機械廳、山東省總工會機械工會勞動模範、先進集體、先進生產(工作)者代表大會,並授予先進工作者稱號和獎狀,載紅花並於16日合影留念(13)。
6、20世紀80年代初在兗州主持召開山東拖拉機鑄造生產自動線會議。
7、從1978年至1982年,我省機械系統已有140多個企業購買了260多台電火花強化機,為發揮這些設備的作用,通過1982年對電火花強化新工藝的推廣,現已經有萊陽動力機械廠、青島鑄造機械廠、文登軸承廠、煙臺自行廠零件廠、泰安軸承廠、菏澤自行廠零件廠、德州紅星機械廠、德州電機廠、安丘電機廠、金鄉油管廠、聊城油泵油咀廠等十幾個企業套用電火花強化各類刀、刃、工模具、絲錐、字頭和零件表面。經過強化的零部件使用壽命提高1到3倍。在修復各類模具、鉸刀、量具、塞規、卡板、床面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技術經濟效果。要求各地選擇1至2個典型單位召開現場會議,制訂電火花強化典型工藝規程、層層舉辦學習班、培訓技術骨幹、使我省的電火花強化新工藝推廣工作有了一個大的飛躍和發展。
8、1983年4月11至13日參加在濟南召開的山東電機工程學會第一次會議員工代表大會,當選為第二屆理事會理事。
9、1983年12月23日主持參加了山東省附屬檔案廠冷擠壓鑑定會議,併合影留念(15)。
10、1983年11月10日參加了在濟南召開的全國機械工程金屬切削工具技術協會第一次會員代表成立大會,當選為第一屆理事會理事。
11、1984年2月23參加了山東省熱處理技術協會組第一次工作會議留影於安丘。
12、1984年10月13參加在臨沂熱處理中心驗收會議(20)。
13、1984年在青島主持參加組合夾具技術推廣會議(17)。
14、1984年在青島主持參加可轉住口刀具推廣驗收會議(18)。
15、1984年在南郊賓館參加山東省科協第三次代表大會,辛五團出席證0226號,住508房間(22)。
16、1984年11月參加機械部在南京召開的全國第三次工藝交流會議(21)和此後又在常州、蘭州參加了機械部召開的全國工藝工作和工藝突破工作經驗交流會議。
17、1985年至1990年華東六省一市,即江蘇省連雲港市、安徽省歙縣,山東青島市、浙江省寧波市、福建省廈門市和上海市,每年輪流一次,輪到那個省市,就由那個省市主持召開的工藝工作和工藝突破口工作經驗交流會議,有時機電部亦派員參加。
18、1986年5月17日至19日參加在濟南召開的山東電機工程學會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當選為第三屆理事和專委會副主任,當選為常務理事(28)。
19、1987年在濟南第一工具機廠主持參加微機改造設備60台鑑定驗收會議(30)。
20、1987年10月27至29日參加了在濟南召開的山東省電鍍協會第一次代表成立大會,當選為理事、常務理事(32)。
21、1987年冬在煙臺威海市,主持參加的威海量具廠微機企業管理信息局網路系統鑑定會議(33)。
22、1988年10月12月在南郊賓館參加了山東省科協召開的山東省優秀科技工作者表彰大會(35)。
23、1989年3月11日至12日參加在濟南召開的山東省機械工業工藝管理協會第一次會員代表成立大會,當選為理事和常務理事,常務副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及信息刊物主編輯(41、43、45、5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