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6丁

轟-6丁

轟-6丁(英文:Xian H-6D,現稱:轟-6D)轟炸機,是中國西安飛機製造廠於1965年8月開始研製的掛空艦飛彈的轟炸機。1966年5月8日,國防科委、國防工辦明確項目代號“371工程”。1966年12月,開始論證掛空艦飛彈(風雷1號)設計方案。

1973年12月,海軍黨委上報中央軍委,要求繼續研製掛空艦飛彈的轟-6飛機。1975年9月7日經上級批准,恢復轟-6丁飛機研製。1977年10月,批准研製方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轟-6丁
  • 英文名稱:Xian H-6D 
  • 前型/級:轟-6
  • 研製時間:1978~1985年
  • 服役時間:1985年12月
  • 定型時間:1985年12月24日
  • 國家:中國
  • 研製單位:中國西安飛機製造廠
  • 出口國家:約旦
發展沿革,研製歷程,系統試驗,投放試驗,技術特點,基本數據,總體評價,

發展沿革

轟-6丁(H-6D)及其配套飛彈的新生還是要拜西沙海戰所賜。西沙海戰之後,海軍意識到了空中掩護的重要性。然而,在混亂的“文革”後期,任何工作都進展很慢。直到1975年9月,中央軍委才批准同意恢復轟-6丁(H-6D)掛載飛彈武器系統的研製。同年11月,國防工辦提出應以“風雷”-1飛彈原設計方案為基礎,儘量選用現成的成品設備,以最快速度提供部隊裝備。
中國轟-6首飛中國轟-6首飛
1977年4月,三、四、五機部、八機部總局和海軍所屬近60個單位遵照中央軍委的批示,在青島聯合召開系統方案審定會及配套定點協調會。會議明確了研製程式和研製配套生產分工,決定將飛彈正式命名為“鷹擊”-6(代號:YJ-6)艦空飛彈,同時在轟-6基礎上改裝H-6D載機。1981年9月20日,H-6D的01號機首飛成功。從1981年至1984年,H-6D進行了多次試飛和飛彈發射試驗,包括遙測彈發射、導航系統鑑定、實彈打靶(含雙發齊射)等。
轟-6丁(轟-6D)三視圖轟-6丁(轟-6D)三視圖
轟-6丁(現稱:轟-6D)轟炸機,是中國西安飛機製造廠於1965年8月開始研製的掛空艦飛彈的轟炸機。1966年5月8日,國防科委、國防工辦明確項目代號“371工程”。1966年12月,開始論證掛空艦飛彈(風雷1號)設計方案。
1973年12月,海軍黨委上報中央軍委,要求繼續研製掛空艦飛彈的轟-6飛機。1975年9月7日經上級批准,恢復轟-6丁飛機研製。1977年10月,批准研製方案。

研製歷程

首架轟-6丁飛機是用轟-6飛機13批04架進行改裝的。轟-6丁飛機相對轟-6飛機有以下更改:在左右機翼下方各增加一個飛彈掛架,可各掛1枚鷹擊-6(YJ-6)空艦飛彈,加大機頭下方雷達天線罩,新設計的HL-4轟炸雷達天線罩裝於機身的49~52框之間的下方,取消前炮。機翼掛飛彈位置的前梁進行了加強,機翼10肋設計成加強肋,機翼前緣做了設計更改,加強下壁板,內部油箱進行局部更改,連線掛架的過渡梁(飛彈掛架的上半部分)做了重新設計。機內增加飛彈加溫供氣系統、驅動245雷達天線運動的液壓系統和該液壓系統的通氣冷卻系統,對機上空調系統也進行了更改。因機頭雷達罩加大,遮擋起飛著陸滑行燈光線,因此把滑行燈改裝在發動機進氣口下方左右各一個。機內增裝了自動導航系統和飛彈火控系統。由於增加新設備較多,機內設備布置做了調整,儀錶板和供電線路進行了重新設計,取消了特種彈投放系統。
轟-6丁(轟-6D)轟-6丁(轟-6D)
轟-6丁(轟-6D)轟-6丁(轟-6D)
該機1981年6月19日完成總裝,8月9日由海航3師翟西傑機組完成首飛,10月6日轉入部隊試飛試用。1981年9月~1983年5月進行了飛行性能檢查和火控系統動態精度測試設備的改裝和試飛。1984年3~9月,01架飛機完成以下鑑定試飛項目:自動導航系統精度鑑定試飛、火控系統精度鑑定試飛、飛彈打靶鑑定試驗,共發射飛彈7枚,其中包括雙發齊射2枚。1983年8月,第二架轟-6丁完成總裝,9月18日由空36師萬興林機組首飛成功。1984年9月~1985年1月,02架飛機完成以下鑑定試飛項目:飛機基本飛行性能鑑定試飛、飛機穩定性和操縱性鑑定試飛、245雷達與HM-3甲交聯半自動轟炸精度鑑定試飛;1985年1月,2架飛機按試飛大綱完成全部科目試飛。1985年12月24日,海軍與航空工業部聯合召開鑑定會,通過了轟-6丁型飛機設計鑑定。同月,轟-6丁飛機交付海軍航空兵使用。
轟-6丁(轟-6D)掛載鷹擊-6空艦飛彈轟-6丁(轟-6D)掛載鷹擊-6空艦飛彈
1986年,中國向約旦出口4架轟-6丁飛機,出口型被稱為B-6D飛機。

系統試驗

轟-6丁作為載機首先是因為其載彈量大,是當時大陸載彈量最大的作戰飛機,當時大陸海空軍對飛彈主要強調戰鬥部威力,因此飛彈的體積重量都很大,只有轟-6系列的飛機能夠攜帶,其次是當時的設備體積重量也不小,一般飛機難以裝下。轟-6丁的機載火控系統主要以射擊指揮儀為中心,用245轟炸雷達搜尋目標,航向基準陀螺為目標方位參照。當245雷達發現目標後,指揮儀參照航向陀螺指示自動計算射擊的舷角,並給出前置提前角。由於空射飛彈與飛機的姿態有關,因此必須有航向姿態系統和機身機翼的陀螺穩定平台確定飛彈發射的初始姿態,使飛彈投射後結合射擊指揮儀裝定的目標參數自動調整飛行,不然很可能一頭扎進水中。全套的設備安裝在轟-6飛機上,將整個導航艙和儀器艙擠得滿滿當當。
轟-6丁轟-6丁
245雷達是50年代初前蘇聯研製的一種用於轟炸的雷達,具有目標搜尋功能,同時由於其波束窄,掃描速度快,很適合精確跟蹤定位艦艇一類相對速度較慢的目標。於是大陸的研究人員決定利用其這個特點,結合指揮儀搞出一套邊掃描邊跟蹤的火控系統。實現這個功能主要是射擊指揮儀對245雷達數據的處理利用。由射擊指揮儀不斷記錄和刷新雷達接收到的目標位置,並用於顯示和裝定,就是實現了邊掃描邊跟蹤,當時稱這類系統為"雙邊"系統。就當時的ZJ-6射擊指揮儀的處理元件技術水平來說,完全可以作到同時邊掃描邊跟蹤兩個水面艦艇目標。獨出心裁的設計,使轟-6丁火控系統不僅作用距離遠、精度高,還能完成領航和轟炸。。1979年11月,火控系統裝在一架轟-6甲飛機上進行了試驗,證明性能良好,完全滿足技術要求。這些很有特色的系統卻是研製人員在唐山地震後的危房和地震棚中完成的,世界上從來也沒有如此艱難困苦的飛彈火控系統研究環境。

投放試驗

1978年夏天,在陝西閻良進行了首次空中試驗。主要是試驗轟-6丁飛機帶彈在1000~9000米空域飛行,測試空中應急燃料排放、機彈遙測傳輸干擾,測量機彈系統的作用距離和方向圖等。首次帶彈起飛後,飛行員報告飛機發生了強烈振動並請求緊急迫降。飛機帶彈降落非常危險,雖然是沒有戰鬥部的遙測彈,但一旦在降落中掉落對於飛機也是很致命的,好在降落非常順利。經過檢測後發現震動是機彈間的空氣紊流造成的。因為帶彈的飛機是專門用於實驗的轟-6,飛彈掛在機腹下而不是設計的機翼下,機腹掛彈艙口沒有做保形處理,敞開的艙口導致結構強度降低造成震動。發現問題後,只在艙口用螺絲擰上保形蓋板就解決了。
掛載空艦飛彈飛行的轟-6丁掛載空艦飛彈飛行的轟-6丁
1978年10月以後,鷹擊-6開始在戈壁灘進行模擬投放試驗。三發鷹擊-6和一批批的儀器、人員陸續到達。當時一些國家的偵察衛星拍攝到了西靶場附近的軍用機場上的轟-6飛機,而且這架飛機長時間的停留引起了這些國家的關注,中國在研製新型機載武器的傳言不脛而走。11月6日轟-6進行了投放飛彈的試驗,不過這次投放在飛彈還沒有轉入平飛前墜地摔毀。查找了很多原因後25日再次投放,結果照樣墜毀,兩次莫名其妙地失敗非常令人沮喪。只好發動所有人員找問題,最後發現設計的生產圖紙將彈上仰俯阻尼陀螺接反,而工藝圖紙又表成正確接法,廠家是按工藝圖紙驗收,從而沒有發現生產圖紙的問題。改動後,用最後一發試驗彈於12月5日再次試驗。當飛彈投下後,滑翔到預定地點點火成功,自動將高度降低到100米轉入平飛,投放試驗到此獲得成功。
由於轟-6丁飛機的進度有所拖延,直到1981年才開始按試驗大綱進行試驗。試驗選擇的目標令人令人瞠目結舌,居然是黃海海面上海軍的051新型飛彈驅逐艦,不過採用的是不裝戰鬥部的遙測彈。1981年11月,在山海關海軍機場先做帶彈試驗。首次起飛給飛彈通電後,飛機就立即震動起來,降低速度後震動依舊。經過對遙測數據的判斷發現是飛彈的舵面在接電後不停動作,因為此時飛彈狀態沒有閉鎖,誤以為是在自主飛行,因此舵面在不斷地動作,而飛機卻不理睬其動作,兩個系統之間擰了起來導致機翼震動。在排除了震動問題後,又發生了斷開電源時,機身右邊的遙測彈突然離機落地墜毀情況,結果很快查出是火控系統故障,在斷電時誤當成發射解脫斷電,自行將飛彈丟了出去。
排除了一系列問題後,在黃海的試驗取得了成功。1982年開始了轟-6丁全武器系統的飛行試驗。由於發射禁區不能確定和雷達性能問題,正式打靶到6月還沒有確定下來,只是進行了各種測試和帶彈飛行。當時的海軍航空兵副司令員李景按耐不住,親自跑去現場協調解決一系列的試驗問題。6月19日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一架轟-6丁飛機在渤海錦西附近上空用245雷達截獲了目標,並且立即自動形成了飛彈射擊諸元,飛機在2000米高度發射了第一發空艦飛彈。飛彈射出後,向下滑翔到800米左右高度自動點火,天際間划過一道閃光。飛彈按照裝定諸元自動轉向射擊航向和將高度降低到100米改為平飛,呼嘯的超低空飛行,將平靜的海面激出一片細碎的波紋。在到達預定航程後,彈上末導雷達開機自動搜尋,不到2秒即捕捉到了海上的標靶,監測末導雷達的儀器聽到了嘟嘟的搜尋雷達信號變成了急促上升的呼哨聲,彈上自動駕駛儀隨即控制飛彈加速俯衝,直接命中了這個靶標。在飛彈炸起180多米高的水柱的同時,本來聚集在海岸上鴉雀無聲緊張地注視著試驗海區的試驗人員也全部如同爆炸一樣猛然跳起歡呼,狂喜的人們將帽子、毛巾、衣服、本子等手頭上的東西拋向空中。渤海灣中的一聲巨響,宣告了共和國33年沒有空艦飛彈歷史的終結。
伊拉克埋入沙漠的轟-6丁(轟-6D)伊拉克埋入沙漠的轟-6丁(轟-6D)

技術特點

轟-6D裝備了245型雷達和自動領航火控裝置,為此轟-6D取消了以往轟-6機頭固定機炮,且雷達罩大於甲型的雷達罩。該雷達在9000米高度對RCS(雷達反射面積)為7500平方米的海上目標發現距離不小於150千米。其自動領航火控系統具有自動領導航、飛彈自動攻擊和半自動常規轟炸三大功能。需要說明的是早期的大型軍艦的RCS遠遠大於這個數字,比如“克列斯塔II”級RCS高達1000000平方米;我國051的RCS為35840平方米。隨著我國掠海高亞音速反艦飛彈、超音速反艦飛彈的發展,轟-6還有較大潛力可挖。
轟-6D全機共27個油箱,採用分組式向發動機供油,在飛機的油箱艙和發動機短艙內,裝有高靈敏度的感溫報警滅火系統,駕駛員可手動操縱滅火。油箱內充入惰性氣體。D型裝備了具有分別以慣導、指揮儀、自動駕駛儀、都卜勒雷達、航向姿態系統交聯構成的三種自動導航功能的導航系統。這種全自動導航系統精度高,保證了飛機按照預定的航線保持航跡平飛,按給定的坡度操縱飛機自動轉彎、轉動、改變航向等。新增的全天候自主式慣性導航系統,可在全球範圍內適用,並以較高精度輸出飛機的即時位置、姿態,通過計算後發出駕駛指令操縱飛機。其航向姿態指引系統可以在飛行過程中,自動顯示飛機的各種航向角、姿態角、偏流角、無線電台方位角和相對方位角,以及飛機在轉彎時的角度、航道偏差等等。
轟-6D裝備了自檢測甚/超高頻電台,具有多頻段多功能的優點,並可預選20個波道。在主波道通信同時,能預設救生頻率進行信號接收聯絡,也可自動應急發射呼救信號。通信系統中配備的短波電台、救生電台(每個乘員配備)和機內通話器等設備,可以保證在飛行中飛機與飛機、飛機與地面之間中、近距離的指揮聯絡和遠距離通信聯絡,機組能用機內通話器進行封閉式通話。D型氣密艙增壓和加溫用的空氣,由發動機壓縮機供給的。僅有一台發動機工作時,也能保證供空氣。如飛機座艙受損引起艙壓降低,能手動調節氣壓。在低空飛行時座艙內自然通風,前后座艙均設有專門系統。為了防止結冰,在機翼、發動機、尾翼以及駕駛員座艙玻璃、領航員瞄準玻璃等部位均有電熱或氣熱加溫裝置。該型號採用了WQJ-1型發動機起動機。
轟-6丁(轟-6D)轟-6丁(轟-6D)

基本數據

-6丁轟炸機參考數據:
機長
34.800米
翼展
34.189米
機高
9.850米
機翼面積
167.55平方米
機翼平均氣動力弦長
5.021米
機高
9.850米
主輪距
9.775米
最大平飛速度
880千米/小時
巡航速度
786千米/小時
實用升限
12000米
最大航程
4300千米
空機重量
38750千克
正常起飛重量
72000千克(外掛2枚鷹擊-6飛彈)
最大起飛重量
75800千克
最大著陸重量
55000千克
正常載彈量
3000千克
最大載彈量
9000千克
武器裝備
固定武器為6門23毫米航炮;彈艙枚可運載常規炸彈和核彈;翼下2個掛點可掛鷹擊-6空艦飛彈

總體評價

轟-6丁(H-6D)的整體性能按照現代標準並非最優,其巨大的RCS很容易被敵方艦艇的遠程警戒雷達發現,YJ-6也很難突破“拉姆”等現代末端防禦武器的攻擊。但是在1986年,周邊國家海軍艦艇本身均沒有在YJ-6飛彈110公里射程外攔截轟-6丁的區域防空能力。而當時周邊國家水面艦艇點防空飛彈(如“北約海麻雀”等)由於採用半主動雷達制導,在多目標能力上存在缺陷。為數不多的幾架轟-6丁也能來一場“飽和攻擊”,壓垮對方的防禦線。同時,轟-6丁較長的續航時間也可以使其對海軍艦艇編隊提供持續的空中掩護。更重要的是,轟-6丁入役填補了國內空艦飛彈載機的空白,為今後轟-6飛彈載機家族奠定了基礎。(騰訊新聞評)
轟-6丁出口型號轟-6D轟-6丁出口型號轟-6D
轟-6丁(H-6D)作為一種誕生於臨空轟炸時代的中型轟炸機,不可避免地存在機動性能差、速度慢等本質性缺陷。如果要延長它的壽命,唯一的辦法是像B-52那樣,為它配備遠射程飛彈,藉助其大航程實現遠程防區外攻擊。可是對於轟-6來說,航程沒有延長、飛彈的射程也太近,在高不成低不就的情況下,它注定只能成為尷尬的反艦武士,而不能成為所謂的“航母殺手”。(鳳凰網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