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六系列轟炸機

轟六系列轟炸機

轟6系列轟炸機最早的原型機是轟-6,轟六是中國在前蘇聯圖-16的基礎上仿製的高亞音轟炸機,至服役以來,該機就是中國空軍的主力轟炸機。雖然平台早已經落後,但通過不斷為其增加先進的航電系統及武器,讓其不斷提升戰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轟-6轟炸機
  • 英文名稱:H-6 Bomber
  • 前型/級:轟-5
  • 國家:中國
  • 飛機類型:轟炸機
  • 研製單位:西安飛機工業公司
概述,反艦型號,發展歷史,系列型號改進,最新型號,

概述

轟-6轟炸機,原型為蘇聯的著名中型噴氣轟炸機圖-16。該機採用兩台圖曼采夫渦輪噴氣發動機,翼型後掠,1948年開始研製,直到1990年還有少量在蘇軍中服役。中國改進制造該機型後,海軍航空兵於67年轟-6還在研製時就提出了研製反艦改型轟-6丁(轟-6D)該機的各個改型。在蘇軍中擔任了戰術戰略轟炸、偵察、反艦、巡邏監視等多種任務,形成了一個用途廣泛的型號系列。該機主要的缺陷是研製時間早,載荷、速度等指標較差,在蘇軍中主要作為大型作戰飛機(如圖-95、圖-142)的補充。我國引進並仿製了圖-16,至今該機仍是我軍戰略轟炸力量的核心,並且在不斷對其動力、航電及機載武器進行改進,同時在其基礎上發展了多種特種平台,預計將至少服役至2020年左右。

反艦型號

海軍航空兵於67年轟-6還在研製時就提出了研製反艦改型轟-6丁(轟-6D),因文革影響,1981年8月29日才首飛成功。經多次飛彈試射後,84年12月24日轟-6丁通過技術鑑定,批准生產交付使用。85年通過鑑定。轟-6D主要作為反艦飛彈載機,保留了原有作戰能力。裝備了C-601、C-801等多種反艦飛彈。
轟-6D裝備了245型雷達和自動領航火控裝置,為此轟-6D取消了以往轟-6機頭固定機炮,且雷達罩大於甲型的雷達罩。該雷達在9000米高度對RCS(雷達反射面積)為7500平方米的海上目標發現距離不小於150千米。其自動領航火控系統具有自動領導航、飛彈自動攻擊和半自動常規轟炸三大功能。需要說明的是早期的大型軍艦的RCS遠遠大於這個數字,比如“克列斯塔II”級RCS高達1000000平方米;我國051的RCS為35840平方米。隨著我國掠海高亞音速反艦飛彈、超音速反艦飛彈的發展,轟-6還有較大潛力可挖。
轟-6D全機共27個油箱,採用分組式向發動機供油,在飛機的油箱艙和發動機短艙內,裝有高靈敏度的感溫報警滅火系統,駕駛員可手動操縱滅火。油箱內充入惰性氣體。D型裝備了具有分別以慣導、指揮儀、自動駕駛儀、都卜勒雷達、航向姿態系統交聯構成的三種自動導航功能的導航系統。這種全自動導航系統精度高,保證了飛機按照預定的航線保持航跡平飛,按給定的坡度操縱飛機自動轉彎、轉動、改變航向等。新增的全天候自主式慣性導航系統,可在全球範圍內適用,並以較高精度輸出飛機的即時位置、姿態,通過計算後發出駕駛指令操縱飛機。其航向姿態指引系統可以在飛行過程中,自動顯示飛機的各種航向角、姿態角、偏流角、無線電台方位角和相對方位角,以及飛機在轉彎時的角度、航道偏差等等。
轟-6D裝備了自檢測甚/超高頻電台,具有多頻段多功能的優點,並可預選20個波道。在主波道通信同時,能預設救生頻率進行信號接收聯絡,也可自動應急發射呼救信號。通信系統中配備的短波電台、救生電台(每個乘員配備)和機內通話器等設備,可以保證在飛行中飛機與飛機、飛機與地面之間中、近距離的指揮聯絡和遠距離通信聯絡,機組能用機內通話器進行封閉式通話。D型氣密艙增壓和加溫用的空氣,由發動機壓縮機供給的。僅有一台發動機工作時,也能保證供空氣。如飛機座艙受損引起艙壓降低,能手動調節氣壓。在低空飛行時座艙內自然通風,前后座艙均設有專門系統。為了防止結冰,在機翼、發動機、尾翼以及駕駛員座艙玻璃、領航員瞄準玻璃等部位均有電熱或氣熱加溫裝置。該型號採用了WQJ-1型發動機起動機。目前轟-6D已經出口。
D型裝備了彈艙投放/飛彈外掛發射系統互聯的聯合火控系統,能自動搜尋跟蹤選擇的攻擊目標,測量、實時計算目標相對運動參數,以令指揮儀發出準確指令,實施對目標的自動攻擊或轟炸任務。使用的主要武器為鷹擊6號空艦飛彈,出口稱C-601。該彈1966年隨空艦飛彈“371工程”立項,當時名為“風雷一號”,由三院在海鷹2號反艦飛彈基礎上進行改進研製。隨後確定了由轟-6丁攜帶兩枚鷹擊6號的全作戰系統方案,全系統主設計師為路史光同志。1979年,模擬試驗順利進行,ZJ-6指揮儀、自動駕駛儀和彈載773甲都卜勒雷達相繼進行對接試驗,並成功進行了試射,當時發現773甲和機載773雷達相互干擾。1981年在遙測實彈打靶中取得四發四中的可喜成績,飛行性能良好。1983年,鷹擊6號獲得國家科工委批准定型,並進行了部分指標調整。站長認為當時可能是針對反艦飛彈技術的發展變化,加強了鷹擊6號的低空突防性能。1986年C-601成功外銷,在兩伊戰爭中完成了多次實戰任務。
C-601反艦飛彈飛行速度約M0.9,採用中段自控加末段雷達主動制導,射程約150千米,飛行速度M0.9,平飛高度50、70、100米;彈重2440千克,長7.36米,彈徑0.76米,翼展2.4米,戰鬥部380千克,採用液體火箭發動機,彈體內有推進劑箱和氧化劑箱。
轟-6丁可在1000到9000米高度之間投放該彈。投放後飛彈自由下落至850米高度,發動機點火,於500米高度改平;至預訂射程時彈載都卜勒導航雷達關機,末制導雷達開機捕獲目標;隨後飛彈開始俯衝,命中後三個觸發引信起爆戰鬥部,摧毀敵艦艇目標。
兩發齊射間隔5~15秒,對於當時的艦艇來說,這一時間間隔足以導致艦空武器系統缺乏足夠的反應時間攔截第二枚飛彈。

發展歷史

轟六系列轟炸機
轟-6原型機研製成功後,西飛進一步研製了轟-6的第一個正式型號轟-6甲。在此之前,西安飛機製造廠於1963年接收了哈爾濱飛機製造廠1959年用蘇聯散件組裝的一架轟-6(因此,實際上這是一架我國組裝的圖-16),改裝為核航彈運載試驗機,代號21-511任務,1964年改裝完畢。1965年5月14日,中國轟炸航空兵某師李源一機組駕駛這架圖-16(50671)飛機,首次空投核子彈爆炸成功,李源一機組為此立集體一等功,第一飛行員李源一和第一領航員於福海記個人一等功,其他4名同志記二等功。周恩來、鄧小平、陳毅、賀龍、聶榮臻等當時的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了副師長李源一和領航員於福海等人。這架飛機曾經在轟炸航空兵某師服役,退役後被送往空軍航空某校做教學設備。
這架飛機上,改裝增裝了投放掛彈系統、加溫保溫系統、防護系統和臨時性試驗設備。到甲型正式投產裝備,令解放軍空軍擁有了國產化的大型轟炸機,主要作為常規轟炸力量使用,並能使用我國研製的各種空投核武器。88年5月15日,轟-6甲才通過生產定型,同年10月15日軍工產品定型委員會正式批准投產。轟-6甲執行了我國第一次氫彈試爆。
隨後在甲型的基礎上發展了轟-6乙型中程偵察機,1979年定型,裝有航丁-42型紅外相機。到1975年,轟-6丙型開始論證,1977年開始研製,1980年首飛,1983年5月完成鑑定,同年底交付空軍。主要改動包括加裝電子干擾、電子偵察、電子警戒及可投放金屬絲或金屬箔條,增強了轟-6的自衛能力。之後還發展了轟電-6Ⅰ/Ⅱ/Ⅲ電子干擾機、轟電偵—6Ⅰ/Ⅱ電子偵察機等。1987年Ⅰ型機由空軍開始研製,1990年6月首飛,1992年定型。Ⅱ型機1993年開始研製,1996年定型。有意思的是電子型轟-6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從未有過公開報導。1969年,又裝備了少量轟-6靶機運載母機,用於攜帶靶-6型高空超音速無人駕駛靶機。該型號1969年3月開始研製,1970年首飛,1971年投入試用。主要改進為加裝一對翼下掛架,用於掛載2架靶-6。

系列型號改進

據稱後期生產的轟-6甲(也可能是改進後的丙型)部分改造為轟-6F改進型,主要調整了主儀錶板和輔助儀錶板,增加了慣導設備的控制顯示部件和狀態選擇部件。增加了慣性導航系統、GPS定位導航、導航信息處理機,換裝領航儀和航向聯繫盒。從而組成了慣性導航、GPS導航和都卜勒導航三種導航分系統,互相交聯配合,可與轟炸瞄準系統交聯,實施自動瞄準轟炸。該系統採用了衛星導航技術、卡爾曼濾波技術、多餘度組合導航技術,導航功能強、精度高、工作可靠性好,可以實施遠距離自動導航、機動瞄準和在複雜氣象條件下實施低空激動突防。因此該改型具備了原距離、遠海導航轟炸能力,解決了轟-6飛機難以遂行遠海作戰的問題。取消了不必要的背部和機頭航炮,並採用了藍灰色低可視性塗裝。甚至有一架轟-6被用於提高隱身性的研究試驗,進行了一定的改裝。
為改善轟-6的航程、發動機壽命等性能,西飛於1970年提出了深入改進的轟-6I方案。這一方案非常大膽,採用四台英國“斯貝”512-5W渦扇發動機(FBC-1也採用了當時引進的“斯貝”渦扇發動機)代替原有的兩台渦噴-8發動機。其中兩檯布置在原渦噴-8的位置,另外兩台在機翼下吊掛。轟-6I航程從原型的5760千米猛增至8060千米,海平面爬升率從原型的18.6米/秒提高到29.7米/秒,效果顯著。但由於大量改進現有的轟-6成本太高,而且“斯貝”發動機的數量和後勤維護很成問題,轟-6I方案被放棄。
另外根據種種資料可以肯定,轟-6是我國幾種空地飛彈的載機。由於我國對空地飛彈保密很嚴格,這方面的資料非常匱乏。目前所知的可能是空地飛彈的型號包括上游-2A(SY-2A)的改型。上游-2A是上游-2反艦飛彈的改型,用渦噴發動機取代了上游-2的火箭發動機,射程增加到130千米以上,長度增加少許。上游-2A採用GPS+慣導+末段主動雷達制導。最容易識別的特徵是其進氣道裝在彈體後上方,類似於美國AGM-86。據信上游2A的空地改型取消了火箭助推器,導引方式沿用上游-2A的模式,但末段有所不同。根據一些資料,該彈可能塗成黑色。另外外界傳說的中國空地飛彈還包括“紅鳥”系列巡航飛彈,載機同樣是轟-6。未經證實的說法是,攜帶兩枚空地飛彈的是轟-6H型。某型飛彈中段採用慣性制導,末段採用電視制導頭,將圖象發回轟-6H,由武器控制員鎖定目標。H型本身主要改動了導航設備。此外在鷹擊8反艦飛彈的基礎上,發展出了據稱編號為“空地8”的空地飛彈,發射載機同樣採用轟-6。但據稱由於尚處於研製發展的階段,使用不同空地飛彈的載機實際上是不同的型號,在可使用的空地武器方面並不具備多少通用性。

最新型號

轟-6K轟-6K是最新的轟-6改型,是首個採用綜合導航火控系統的轟-6改型。據網友分析,其基本情況如下:
1、可掛6枚KD88巡航飛彈,內部彈倉全部改為燃油艙;
2、D30發動機推力增大30%,耗油量減少20%,加上內部彈倉全部改油艙,航程比原轟6增加30%,即作戰半徑在常規任務情況下為3X00-4X00千米,滿足我空軍對台東部目標打擊要求。
3、換裝新型火控雷達和搜尋雷達,取消機頭透明領航員艙和頜下雷達,將原領航員艙改裝為雷達設備艙。
4、加裝GPS+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5、所有機炮炮塔全部取消,尾部無線電操作員艙取消,換裝新型大功率電子干擾設備,保證突防安全。
6、載員4人,統一安排在機頭,分2排,每排2人,分別為駕駛、副駕駛、電子戰/通信官和領航/轟炸官,全部前向乘坐,安裝獨立彈射座椅。
7、重構航電系統,採用大螢幕LCD玻璃座艙,最佳化人機工程,操作大為簡化。
研製轟-6K的背景是,為改變老轟-6腿短、彈少、看不遠的問題,滿足對台應急作戰急需,滿足打擊台島東部地區目標的急需,急需對轟-6大改,使其成為我軍巡航飛彈載機,滿足對敵目標迂迴遠距打擊需求,同時為加快研製進度,對轟6主體承力結構不做大改,只針對換髮對進氣道、尾噴做針對性重新設計和修形,對主翼和尾翼空氣動力學匹配做適當調整,以滿足發動機進氣量增大,推力增大後對飛機影響。同時,根據近年來我國航空電子技術飛速發展,採用最新電子設備完全徹底替換了老轟-6電子設備,同時採用了電傳操縱、隱身塗料等目前國內較成熟的技術對轟-6進行了改造。應該說,轟-6K的研製成功,是對近10年來我國航空製造業綜合集成能力的一次大檢閱,集中體現了我國航空電子、材料技術的最新成果,為其他老舊航空產品升級改造提供了一條全新的思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