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激勵

輿論激勵也可以叫榮辱激勵,它是運用社會公德、職業道德的一般規範,造成某種輿論氛圍,使激勵對象產生一種榮辱感。其主要方式是通過檔案通報、報刊、會議以及牆報、廣播等宣傳媒介,對先進事跡進行表揚,對不良行為進行批評。從而達到弘揚正氣、抵制歪風邪氣的目的,形成奮發向上、你追我趕的良好氣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輿論激勵
  • 外文名:Public incentives
  • 性質:員工激勵方式
  • 作用:促進員工發展
輿論激勵作用,輿論激勵注意事項,

輿論激勵作用

榮辱之心,人皆有之,趨榮避辱,世之常情。縱觀古今中外歷史,人們都是十分重視榮譽的,以至把榮譽當成是第二生命。激勵作為評價行為,肯定成績,給人榮辱的重要手段,對於人們榮辱觀念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
正如荀況所講:“榮辱者,賞罰之精華也”。在我國古代,高明的領導者十分重視用榮辱來激發士氣。戰國時,吳起在魏國任將期間,向武侯建議:“君舉功而饗之,無功而勵之”。武侯採納了吳起的建議,在宗廟的大庭之中設定了席位,使建立過上等功的將士在首席,餚席有貴重的器皿和上等食物;次等功臣者坐在中排,餚席的品質依次遞減;不曾立過功的坐在後排,餚席無貴重,使之知恥自勉,以圖立功。宴罷之後,又在廟門前依有功人員的等次,對其父母妻子也予賞賜。魏國照此規定,實施三年。即時,秦出動大軍攻魏,將士們知道後,不等上級命令便自動著甲戴胄,向敵發起反擊的人就有上萬之多。魏軍有這樣的士氣,僅選戰車五百、騎軍三千討伐秦軍,就破了秦國的50萬大軍。春秋末年,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勵精圖治的佳話,也生動地說明“知恥而後勇”的道理。公元前494年,吳、越作戰,越軍慘敗。勾踐被囚吳國,受盡了凌辱。為了報仇雪恥,勾踐和他的大臣們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每日雞鳴即起,午夜方眠。為了激發雪恥的決心,他把床上蓆子撤去,鋪上柴草,還特意在自己的座位附近懸掛一隻苦膽,每逢坐臥和飲食之前,都舔一口苦徹肺腑的膽汁,天天提醒自己不忘亡國之恥。後來,終於在公元前483年,越王勾踐滅掉吳國,並曾一度成為東方的霸主。

輿論激勵注意事項

在實施輿論激勵的過程中,要注意三點:
一是輿論要合理、可行、切忌表面轟動;
二是圍繞中心,充分利用各種手段擴大輿論影響;
三是對不適當的輿論激勵要做修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