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耀鎮

輝耀鎮

輝耀鎮是涿鹿縣下轄鎮。歷史悠久,山川形勝。她位於桑乾河南,東依中華第一帝都——黃帝城,北接又一座五帝之都——古舜城保岱,距涿鹿縣城15公里,海拔在800—1400米之間,屬淺山丘陵區。

全鎮總面積229.32平方公里,轄20個行政村,常住人口9887人(2017年)。據文物考證和史書記載,該鎮轄區內在原始社會就有人類活動。僅春秋戰國時期的遺址就有12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輝耀鎮
  • 外文名稱:Huiyao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華北
  • 政府駐地:輝耀村
  • 電話區號:0313
  • 郵政區碼:075600
  • 面積:229.32平方公里
  • 人口:9887人(2017年)
  • 方言:晉語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 車牌代碼:冀G
歷史沿革
1958年屬麥田公社,1961年析建輝耀公社,1982年底改鄉。1996年初石門鄉併入。1997年,面積224.8平方千米,人口1.3萬,轄東相廣、西相廣、鴉溝、穆家溝、史家溝、扣葵溝、輝耀、石瓮、岔道、鳳凰莊、尤家園、石門、楊木林、左衛、小斜陽、馬家廟、喬麥川、辛岔、高家莊、羅晏溝、姚家溝、小流水溝、大流水溝、牌路溝、大北溝25個行政村
古老神奇的輝耀鎮
輝耀鎮歷史悠久,山川形勝。她位於桑乾河南,東依中華第一帝都——黃帝城,北接又一座五帝之都——古舜城保岱,距涿鹿縣城15公里,海拔在800—1400米之間,屬淺山丘陵區。全鎮總面積224.8平方公里,轄20個行政村,人口1.2萬。據文物考證和史書記載,該鎮轄區內在原始社會就有人類活動。僅春秋戰國時期的遺址就有12處。
美麗神秘的西靈山
西靈山,位於鎮區最南端,總面積3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420米,是河北省的第二高峰。山體為噴出岩山地結構,山石風化造成的地貌外觀奇特。西靈山山高、坡陡,西從山下到山上依次有不同季節的分布,靈雪峰終年積雪不化。這裡沒有夏季,七月份平均氣溫在20℃以下。西靈山旅遊區內有元寶山、魯班試斧石、娘娘窪、二妃塔、九龍碑,雪峰寺,道觀等人文遺址遺蹟。另外區內還有千年古杉、百花谷、千藥谷、一眼泉、飲虎澗、石龜迎客、石筍、石林、野人座、佛身石、天書壁等80多個景點。
西靈山歷史悠久,古有‚靈山十巫‛之說。《山海經》上記:‚大荒之中,有靈山,巫鹹、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百藥爰在。‛《山海經〃海外西經》又曰:‚巫鹹北有軒轅之國,窮山(今橋山)在其北,窮山之北為‘諸沃之野’,在‘四蛇’北。‛所以,西靈山又名巫鹹國、十巫山。其峰頂有古代不知名的建築物,今登之仍可見其遺蹟。古之巫者,掌禮、述史、為醫、作樂、研究天文、制定曆法、以易而遵陰陽之辨。依屈原在《離騷》中多次提到巫鹹‚勉陞降以上下兮,求榘矱之所同‛,以及《九章》中‚夫何彭、鹹之造思兮,暨志介而不忘!萬變其情豈可蓋兮,熟虛偽之可長‛等句意,‚靈山十巫‛與研究古典哲學、制定法律、禮儀有關。《山海經》所記軒轅之丘正南之靈山十巫所居之處,大約為黃帝之際的一個綜合性科學研究機構。軒轅黃帝時,這裡的巫鹹個個身懷絕技,人人仙風道骨。軒轅黃帝對他們非常尊重,每逢上山都要和他們娓娓交談,探討天文歷學及用兵戰術。
靈山,在中華文明歷史的發展上,曾經起到過類似於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科學院那樣對科技文化的促進作用。
唐朝時,在西靈山的古廟基上又建起一座‚雪峰寺‛,寺廟有兩座巨大的鐵鑄大鐘,天旱之時,當地民眾會焚香撞鐘,跪拜上蒼求雨。鐘鳴之時,方圓數十里皆清晰可聞。明清之時,雪峰寺依然香火繁盛。1900年,因寺中藏了一位義和團首領,後被洋鬼子在一個大霧天凌晨包圍了寺院,放火燒了寺廟。這位義和團首領在砍死幾個洋鬼子後,血染靈峰。如今,在西靈山頂峰一百多平方米的平地上,四處散落著碎石磚塊,寺廟牆基清晰可辨。
古老神奇的相廣
相廣村歷史悠久。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文物普查時,曾在相廣一帶發現石刀、石斧及古人類活動遺址,且龍山文化遺址分布甚廣。古時,相廣村外大約3公里的山上,有三道山樑分別呈現出黑、紅、白三種顏色,每道梁方圓都有幾千米。當時,人們覺得非常的神秘,便在三道山樑上築起三座城堡,分別稱之為‚黑城‛‚紅城‛‚白城‛。自春秋戰國時期進行冶煉之後,人們才明白黑、紅、白三種顏色只不過是鐵、錳、銀礦石顯現出的顏色。如今,三座城堡已被無情的歲月剝蝕殆盡,但黑城梁、紅城梁、白城梁的名字仍沿用。
近幾年,人們在挖土時,經常能夠挖出古時煉銀時留下的大量廢料——銀渣石。東相廣村外的一些銀沙洞中,還多次發現當時礦工的屍骨。這些屍骨形態各異,有坐著的,有躺著的。很顯然,他們是在掏銀沙時因意外事故而亡。
據傳,漢之前相廣村人口眾多,分為西大寺、東大寺四村,統稱為縣宮村。古時衙門建築被稱為宮宇。據學者考究,相廣村為戰國時期早期的范縣衙門所在地,後演變成相廣。
古樸厚重的輝耀
輝耀村的歷史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現在,輝耀村北有一處古城遺址,當地人俗稱‚城上‛。這座古城四周各長500米,城內春秋戰國時的陶片隨處可見,古城斷面的文化層達2至3米。古城遺址上方有一個高約2米、東西長約50米,南北長約20多米的圓柱體突起,村民稱之為‚圓陀螺‛。本世紀初曾在‚城上‛發現春秋戰國時的‚褲幣‛一枚。據《麥田公社史》記載,該古城是戰國時范縣晚期的縣城舊址,秦時范縣併入潘縣;‚圓陀螺‛為縣城的祭台。
輝耀村名源自唐代。這裡由於礦藏豐富,自春秋早期開始,人們便採礦煉銀。到了唐代,范縣古城以東一帶煉爐甚多,逐漸成為村落。這裡每日煉爐火光閃閃,將天映成紅色,‚輝耀‛一詞便成了該村的村名。
唐之後,輝耀漸盛。到了明清時期,村內外建有寺廟神樓十八座。有泰山廟、西大寺(靈隱寺)、三宮廟、龍王廟、關帝廟、南北三樓閣等。村外東山玉皇廟遺址占地一畝多,其殘存碑文載:‚大明嘉靖四年,重修玉帝行宮‛。這些承載著歷史輝煌的古寺廟,大都被歷史淹沒。只有那殘存的玉皇閣,向世人昭示著它們昔日的輝煌。
輝耀村的姓氏有前、後十八家之說。據傳,唐之後有金、韓、白、段、胡等十八家。明朝永樂年間朝廷移民,遷來他姓十八家。
富有傳奇色彩的古堡寨
輝耀鎮境內有春秋以來形成的古堡寨十多處,保存較好的有三處。
岔道古堡。岔道古堡地處岔道村北的小北山。長寬約六、七十米。堡內曾發現春秋時期的箭頭、陶片。據考證,此古堡為早期燕國屯兵之所。
寨山堡。寨山堡位於岔道村東南的連家堡自然村西。山寨占地將近1畝,周圍用片石砌起的圍牆高兩米有餘。寨內建築無存,只有那殘存的磚瓦碎石在告訴人們,這裡曾有過不一般的建築。據傳,明朝末年築此寨,寨上駐有一個女響馬,名叫連秀英。寨山堡有一根牛皮索與連秀英家中相連,連秀英飛檐走壁,武功了得,憑索道上下山。她聚百十嘍囉,盤踞此寨,殺富濟貧,深受當地百姓愛戴,官府多次圍剿未果。後來,朝廷派了一個姓白的將軍來招安,連秀英接受招安,並與白將軍結為夫婦。
寨圐圙。寨圐圙位於輝耀村西南1.5公里處,坐北朝南,東西長近200米,南北長約100米,城牆高約6至7米,屬夯土建築。古城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四角以及東西城牆中間共分布有6個城樓,突出城牆外約3米,比城牆高1米左右。古城正南有一座門樓,高約8米,門洞寬約10米,保存較為完整。寨內磚瓦、陶片不計其數。據考古專家認定,該堡寨建於遼代。
歷經滄桑的石瓮
石瓮村的村口,至今並排擺放著兩口古樸的石瓮。據史書記載,東漢初年,漢光武帝劉秀為消滅王莽新軍,從上谷郡(今懷來縣大古城)率兵西征,途經茹縣(今涿鹿縣張家堡一帶)、下洛(今涿鹿城),直奔代郡(今蔚縣)。當走到如今輝耀鎮石瓮村時,人困馬乏。劉秀派四外派人尋水,恰遇一個打柴樵夫,此人年過七旬,卻肩著一大捆荊柴。劉秀忙上前施禮:‚請問老丈本地可有水源?‛老樵夫注足打量劉秀,見劉秀率部不少,便指著腳下回答:‚小泉不可用,刨土不過一仞便見地河(潛流)‛。樵夫說罷要走,劉秀又問‚老丈前面可有通往代郡之路么?‛ 樵夫道:‚繞過此山再往西南走一個時辰出了協陽關,便是通往代郡大路。‛老丈說罷向山腳下的茅屋走去。果然,劉秀兵士掘土六、七尺,河水溢出。秀命人把一塊岩石鑿成一口大石瓮,將濁水盛到瓮里澄清後供人畜飲用。秀大軍休息後,照樵夫所言,果然很快走出協陽關,直搗瞀縣(即今涿鹿縣大堡)守軍,一鼓作氣把王莽殘軍消滅於代郡之東(今蔚縣吉家莊一帶)。後人在此立村便取名石瓮,並把石瓮擺放村頭,以示對劉秀的紀念。元代末期,明大將軍常玉春從紫荊關率兵北進。在石瓮村休息時,他的馬賁把石瓮打掉一個缺口。村人告知常玉春,常聽說石瓮系漢光武帝劉秀所留之物,便尋一位石匠照原樣又制了一口石瓮。如今,這兩口歷經滄桑的石瓮,依然靜靜地臥在這裡,無時不在向世人述說著它古老的歷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