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車會

軒轅車會

軒轅車會是黃山腳下先民為紀念中華人文始祖、車的發明者軒轅黃帝而流傳千年的一項大型民俗活動,又稱“車公會”或“車會”,是黃山特有的地方民俗文化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軒轅車會
  • 目的:紀念中華人文始祖
  • 說明:大型民俗活動
  • 流行地域:安徽省黃山區
軒轅由來,傳統民俗,簡介,所在區域及其地理環境,分布區域,歷史淵源,

軒轅由來

相傳軒轅黃帝在平定中原以後,伐淮夷至江南,帶來了以車為代表的先進中原文化,當地山越部族遂將軒轅尊稱為車公。後軒轅為修煉而棲身黃山,促進了中華南北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傳統民俗

自唐天寶年間太平設縣以來,仙源、甘棠一帶民間就一直有以“車會”的形式來紀念軒轅黃帝的民俗。每年農曆7月18日至24日,共7日會期。從“洗車”、 “落地車”試車試路、 “正車”、“祭車”到 “收車”進廟,一屆車會方告結束。滾車表演以塗滿鮮紅色彩的大車輪為道具,以力與美為主要表現形式,配有江南民間舞蹈、器樂、儺面具及紋身塗彩裝飾,場面氣勢宏大、參加表演人數少則幾十人,多則數百上千人。火輪車白天在道路、街道、廣場活動,凡能通車的祠堂、廟宇、商店和住戶的門前都要滾到,以示降福祛邪。家家炮竹迎接,或給車披紅,或殺公雞淋血祭車。“車手”(滾車人)很多,均無報酬,都是參加車會的男性青壯年。滾法有:①“平滾車”、②“夾籬笆陣”、③“飄反車”④、“發繞車”⑤、“拍繞車”⑥、“螺旋車”。繞車、螺旋車在廣場表演時,車手和觀眾齊聲吶喊助興。鑼鼓、鞭炮聲震天動地。
隨著時代的變遷,車會逐漸演變為集觀賞性、趣味性、參與性為一體且具有健身娛樂功能的大型喜慶集會,直至新中國成立前夕,“車會”在黃山區(原太平縣)流傳了1200餘年。

簡介


“軒轅車會”是黃山腳下先民為紀念中華人文始祖,車的發明者和傳播者軒轅黃帝而開展的一項大型民俗活動。
這項活動可以追溯到唐天寶年間。每年農曆七月十八日至二十四日共七日為會期,分為“洗車”、“正車”、“祭車”等五個程式,以滾車表演為主,祠堂廟宇、大街小巷都要滾到,以示降福祛邪。
“軒轅車會”道具工藝渾厚精美,表演技法精妙大氣,活動場面氣勢宏大,民俗學價值和藝術價值豐厚。經千年歲月變遷,車會逐漸演變為集觀賞性、趣味性、參與性為一體的大型喜慶集會,並走上藝術舞台,在第六屆黃山國際民間藝術節、環球洲際小姐大賽等大型活動上演出,受到好評。2006年入選“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所在區域及其地理環境


“軒轅車會”的主要活動區域是黃山區,黃山區原為太平縣,始建於唐天寶四年(公元745年),至今已有1250多年歷史,天下聞名的黃山位於縣城南部。黃山區地處中緯度南沿,屬中亞熱帶季風溫潤氣候,常年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700mm左右),年均氣溫15℃,年均日照1700小時,全年無霜期230天,是一個空氣清新,山青水秀,氣候宜人的優美山城。境內山脈縱橫連綿,水系發達,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之稱,為農業生產和多種經營綜合發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條件。車會的核心區域是仙源鎮和甘棠鎮,仙源鎮位於黃山區城東郊,與甘棠鎮相距3公里,舊為太平縣城所在地,東與新明鄉、南與三口鎮、耿城鎮,西與龍門鄉毗鄰。仙源鎮歷史悠久,唐朝之前稱沙鎮,唐天寶4年(公元745年)設太平縣後,1219年間一直為太平縣城所在地,1964縣城遷至甘棠鎮,仙源鎮仍為標準建制。千年來,農業為主,商貿活動十分繁榮,為太平縣中心,老縣城街巷縱橫、曲徑通幽。清朝時,街寬五米,石板或卵石鋪面,店面、作坊鱗次櫛比,屋宇整齊,城內已形成直街、橫街、后街,巷弄有城彎巷、天官巷、黃家街、鄭家巷、方家巷、周家巷、黃粟巷、崔家巷等二十餘條。過往人群和常住人口眾多。歷史文化積澱深厚,境內現存麟鳳橋、板石雕刻等文化遺蹟。原太平縣農業、商貿繁榮,帶來了生活的安定閒適,悠久歷史文化的薰陶和潛化,讓太平縣人的文化情操和宗族信仰十分堅定和廣泛,為軒轅黃帝祭祀活動——“軒轅車會”的興起、繁榮、傳承奠定了基礎。

分布區域


軒轅車會活動的主要區域分布在黃山區(原太平縣)。以黃山北麓山脈為起點往南沿麻川河水系呈扇形輻射狀分布。仙源鎮、甘棠鎮、新明鄉、三口鎮、譚家橋為軒轅車會活動的中心區域,仙源鎮仙源村、麻村和甘棠鎮大屋村和鳳凰村一帶為核心區域。軒轅車會活動輻射邊緣涉及龍門、耿城、焦村等鄉鎮,影響至周邊青陽、石台等縣。

歷史淵源


黃山區歷史文化悠久,人傑地靈,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周書異記·神仙傳》記錄:“軒轅黃帝問道於廣成子,受胎息於容成子,吐納而穀神不死”,又“獲靈丹於浮丘翁…乃告浮丘翁曰:願摳衣躬侍修煉。”唐玄宗李隆基得知黃帝曾於黟山修煉且得道升天,遂於唐天寶六年(公元747年)六月十七日下詔,將黟山改名為黃山。宋代的《黃山圖經》也記載黃山是“軒轅黃帝棲身之地”。現在黃山有關軒轅黃帝的歷史遺蹟和傳說隨處可見,如始建於唐代的“軒轅古剎”、傳說黃帝煉丹時所用的“神仙洞”和“煉丹台”、黃帝洗藥的“鼎湖”、黃帝居住的“黃帝宮”以及祭祀黃帝的“黃帝坑”,還有七十二峰中的東方第一大峰軒轅峰,位於“軒轅車會”活動中心——黃山區仙源鎮的上方。古黃山山越人對軒轅黃帝又尊稱為“車公”。相傳中原的部落大首領公孫軒轅來到江南的楚蠻之地—黃山一帶,向容成子學習天文和道術、向浮丘公學習煉丹技術(冶煉),同時將中原的造車技術以及文明的國家治理經驗帶到了南方。因此南方楚蠻的越人則世世代代將他尊為“車公”。唐天寶四年(公元745年)黃山腳下設立太平縣,自唐天寶6年黟山改名黃山之後,太平縣人祭祀軒轅黃帝的活動逐步繁榮興起。在這座縣城裡,祭祀“軒轅黃帝”的所謂“車公大會”成了山越人最重要的神祭活動,當地俗傳為“滾車”。這個活動實際上是以一種古儺祭祀為表現形式的黃帝祭祀行為。根據黃山民間對車公大會的內涵解釋,“滾車”其中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驅魔逐邪,而這個意義就是古儺的原始概念,這個概念說明它的歷史十分悠久。軒轅黃帝是華夏人文始祖,當時太平縣祭祀黃帝的活動除了紀念祖先和祈福祛邪的願望外,另一層因素是因為封建統治階級為了統一民族思想、強化民族意識,支持民眾開展祭祀活動,從而鞏固唐王朝統治。唐宋以後出現了以蒙古人為主導的“元朝”政權,這種祭祀漢民族始祖的活動受到了遏制,車公也很可能就是漢民族為了迴避元王朝的大忌而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