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需勤務

軍需勤務指的是組織軍需物資供應與管理的專業工作。是軍隊後勤的組成部分。其主要內容是:實施被服裝具、給養等物資的籌措、儲備、補給與管理,指導部隊管理一伙食,組織軍需人員的專業訓練與軍需裝備的科學研究。是為了軍人們無後顧之憂的參加序列訓練,讓辛苦的兵有更好的後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軍需勤務
  • 別名:軍隊後勤
基本含義,重要作用,組織體制,

基本含義

軍需勤務指的是組織軍需物資供應與管理的專業工作。是軍隊後勤的組成部分。其主要內容是:實施被服裝具、給養等物資的籌措、儲備、補給與管理,指導部隊管理一伙食,組織軍需人員的專業訓練與軍需裝備的科學研究。中國人民解放軍從50年代中期起還把指導軍隊農副業生產列入軍需勤務的範圍。有的國家軍隊的軍需勤務還包括營房、薪金等保障。

重要作用

軍需勤務歷來在軍隊中占有重要位置。據中國古代兵書《六韜·龍韜》記載,西周初期軍事家呂望就主張在軍隊中設“通糧”管理糧秣和飲食。從秦代到清代,由國家主管財政的官員或機構管理“官俸兵餉”和“邊鎮糧餉”,戰時臨時指派將校籌辦糧草。清光緒三十年(1904)在新軍中正式設定軍需官,執掌軍糧軍服事宜。中華民國時期國民黨軍隊在聯合勤務總司令部設經理署,負責被裝、給養勤務。在歐洲,17世紀中葉義大利軍團設有軍需總監,並建立了專門的給養輜重隊。18世紀初俄國彼得一世設定了軍糧衙門和軍事衙門,軍事衙門掌管軍隊被服、薪餉、裝具的供應和馬匹補充。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初期,團以上部隊在供給(經理)部、處分設被服、糧秣勤務部門(或業務),負責籌糧、籌措被裝;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初期,沿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體制,主要依靠地方政府供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統一了軍需勤務組織體制、軍需物資供給標準制度和軍服式樣。

組織體制

軍需勤務的組織體制,各國軍隊不同。蘇軍在團以上後勤部門分設被裝、給養兩個勤務部門。美軍在國防部國防後勤局設人員保障中心負責被裝、給養勤務,軍、師由支援司令部負責。中國人民解放軍則在團以上後勤機關設統管被裝、給養的軍需部門。
當前,許多國家的軍隊,重視研究改革戰時軍需勤務。主要是減少供應層次,提高補給效率;改進軍需裝備器材,加強機動保障能力;研製適應各種作戰條件下的被裝和新型野戰食品,減輕單兵負荷,以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