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銜史話:解密系列4

軍銜史話:解密系列4

《軍銜史話:解密系列4》內容簡介:“紙上談銜”以應急、“空頭軍銜”的有趣回憶、佩戴蘇軍軍銜符號的中國軍隊、特殊人員的評級、評銜、首次評定軍銜有些什麼標準?、五類人的終身遺憾、國民黨起義和解放軍官的軍銜如何授予?、林彪的元帥軍銜還算不算?、首次授銜有哪些讓銜佳話?和人民解放軍中的“雙料”將帥,內容豐富。

基本介紹

  • 書名:軍銜史話:解密系列4
  • 類型:軍事制度、軍紀
  • 出版日期:2009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6559153, 9787506559157
  • 品牌:解放軍出版社
  • 作者:劉岩 梁雪美
  • 出版社:解放軍出版社
  • 頁數:271頁
  • 開本:16
  • 定價:27.00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

內容簡介

《軍銜史話:解密系列4》:軍旅史話叢書

作者簡介

劉岩,1932年1月出生,山西五台人。1947年5月參加革命,專業技術少將軍銜,研究員職稱,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曾長期從事軍隊幹部工作,後專職軍隊幹部人事制度研究,擔任研究生導師。出版專著《中國軍銜百年史略》,主編《軍銜》、《中國人民解放軍幹部制度概要》、《中國人民解放軍幹部人事管理學》、《建國前幹部工作檔案史料選編》,發表有關學術論文200餘篇,參與撰寫其他著述多部,為多種大型工具書撰寫條目數百條
梁雪美,1968年1月出生,軍事科學院《中國軍事科學》雜誌編輯,軍事學博士,中校軍銜。
李敏,1977年8月出生,軍事科學院在讀博士,原為步兵某師炮團參謀,少校軍銜。

圖書目錄

序篇
第一章 我軍對軍銜制的首次嘗試
一、等級制度在紅軍中的發展
建軍之初的軍事共產主義
粗略的待遇等級區分
開始在高級幹部中實行津貼制度
全軍開始實行津貼制度
“高薪族”最高可拿百元津貼
二、紅軍改編:換帽徽勉為其難,戴軍銜遙遙無期
由改編引起的新問題
“紙上談銜”以應急
“空頭軍銜”的有趣回憶
三、第一次正式部署軍銜制,歷時三年而未果
雷厲風行的開端
“馬拉松”式的軍銜評定
歷時三年未果的原因
四、從毛澤東參加八路軍少校的追悼會說開去
授予八路軍辦事處工作人員以軍銜稱號
王明戲稱“一門兩中將”
“感情上難以接受”的上尉銜
佩戴蘇軍軍銜符號的中國軍隊
用軍銜符號“瞞天過海”

第二章 短暫的二次評銜:因和平而來。隨內戰而去
一、為在國民黨“國防部中占有一定地位”而再次評銜
二、評銜工作因戰火而自動終止
三、部分單位自行建立過等級制度:“我們是革命的等級”
四、臨時授予少數人員軍銜稱號
授予彭真、陳雲等六人將校軍銜
授予軍調部工作人員軍銜稱號

第三章 漫長而曲折的軍銜制準備工作
一、“台階工程”為軍銜制的大廈築底
是直接評定軍銜還是先評定級別
建立“寶塔”形的等級體系
幾類特殊人員的評級
軍隊級別功能被弱化
二、首次立法與兩次延期
未最終成形的一部軍銜制度立法檔案
評銜工作兩次延期
三、評銜工作再啟動
“難度最大”的一項工作
蘇聯顧問的“保密”與“蘇式”軍銜
四、規範軍官職務編制軍銜
編制為將官軍銜的職務
編制為校官軍銜的職務
編制為尉官軍銜的職務
五、關於軍銜的授予、升降、剝奪
首次評定軍銜的標準
軍銜的晉升
軍銜的降級和剝奪
六、制定軍銜的標誌符號
軍官軍銜肩章
軍官和士兵軍銜領章
軍兵種及專業勤務符號
七、準備實授時再生變化
毛澤東說“穿上大元帥的制服多不舒服啊”
未設定兵種元帥
準尉:1955年軍銜家族中的“黑戶”
不設準將設大校:我國是世界上第二家

第四章 新中國開國將帥和校尉官誕生紀事
一、獲得軍銜稱號相當不易
六類人如願以償
五類人遺憾終身
1952年評定的級別是決定軍銜高低的重要因素
同是準兵團級,為何只有一人評為上將
揭開“少將標準”的神秘傳聞
二、對特殊人員的特殊政策
婦女幹部獲軍銜稱號者寥寥
兼軍隊職務者“評而不授”的計畫落了空
轉到地方工作的軍隊高級指揮員評銜內幕
國民黨起義和解放軍官的軍銜授予
對其他特殊人員授予軍銜的規定
三、軍銜授予:國慶六周年前後展開
元帥軍銜的醞釀和確定
將官名單的最後敲定和排序
校尉官軍銜的審批程式有所簡化
隆重莊嚴的授銜儀式
在異國他鄉舉行的授銜儀式
四、有關授銜的兩則釋疑
林彪的元帥軍銜還算不算
錢學森有沒有“中將軍銜”

第五章 授銜中的讓銜佳話
一、元帥讓銜:既然革命已經成功,當不當元帥無所謂.
徐向前:當不當元帥無所謂
羅榮桓:“從不為個人名利爭短長”
彭德懷:我夠不上元帥
葉劍英:懇求“最多擺在大將的軍銜上”
二、大將讓銜:共產黨人的一面明鏡
許光達:“降銜申請”言辭懇切
徐海東:對授大將“感到有愧”
三、讓上將銜:徐立清的“兩個金豆的含量不一般”
四、中將讓銜:孔慶德說“能授予校官就不錯”
五、少將讓銜:我們沒有權利向黨爭名爭利
李逸民:大度不爭銜
白志文:評個少將就應該知足了
顏文斌:伸手向組織要是不光彩的
肖選進:大校軍銜是黨和人民給予的至高榮譽
……
第六章 軍銜制度從取消到恢復
第七章 新軍銜的實施
第八章 從“文職將軍”和“航天將軍”談起
第九章 士兵新軍銜制的兩度變遷
第十章 人民解放軍中的“雙料”將帥
附錄一 1955年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中將人員名單
附錄二 黃埔軍校出身和出國留學的我軍將帥
後記

文摘

插圖:


導致此次軍銜制未能成功實施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我軍各級對軍銜功能的理解上也存在著差距。實行軍銜制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工程,涉及每個人的利益問題,牽一髮而動全身。從根本上說,我軍是一支以農民為主體的隊伍,在這樣的隊伍里實行正規化,需要時間和過程。而我軍這次部署軍銜制時.對軍銜功能的理解尚處在初級階段,對實施軍銜制的意義和複雜性估計不足,對客觀條件分析不夠全面,因而對面臨的困難也就沒有很好的準備。在八路軍總部給軍委的請示中,對軍銜制的基本理解是“可興奮幹部,職責分明,於我軍傳統亦無損害”,而在經過三年的實踐檢驗後,最終發現軍銜制與我軍長期實行的官兵一致以及游擊戰爭環境所特有的現狀發生衝突,“有礙幹部之間團結”,而不得不停止執行。晉察冀軍區《取消等級制度的命令》,可對這樣的變化提供合理的解釋:“因我軍過去有長期的鬥爭歷史,在今天又是長期處於分散游擊戰爭之環境,過去既無等級制度之習慣,實行等級又無深刻長久之教育,致實行等級制度時.有許多不便……”
1955年9月2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式實行軍銜制時,《人民日報》發表的題為《我國武裝力量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中的重要措施》的社論中,也分析了建國前未能實施軍銜制的原因:“在長期的國內革命戰爭中,人民解放軍曾經建立了嚴明的紀律……但在那個時期,由於部隊分散作戰,裝備簡單,兵種不多,並且是由志願兵組成的,官兵長期相處,互相識別容易.當時我們又沒有全國統一的政權來頒發和授予軍銜,所以在那個時期不實行軍銜制是完全正確的。現在的情況不同了……必須實行而且也有條件實行軍銜制了。”

後記

作為此書的第一作者,本人與軍銜的結緣超過了半個世紀。研究軍銜問題是我戎馬生涯中最重要一件事情。年輕時,由軍務參謀改做幹部工作,擔任的恰恰是“軍銜助理員”。曾先後在基層、大軍區、軍委總部的幹部部門為前輩和同事們辦理銜級的評定與晉升手續。也曾奉命參與軍銜理論的研究和制度的制訂工作,為我軍新軍銜制的實施,盡過綿薄之力:為中國軍隊等級制度的完善、軍隊等級理論的探索,盡了一份義務。在離休後的十幾年裡,無論是受聘擔任研究生導師,還是主持或參與的研究課題中,都沒有脫離開軍隊銜級制度的內容。因此,可以說,本人不僅是我軍自建立等級制度半個多世紀以來,等級待遇的親歷者和享有者。而且無形中也成為對這一制度的跟蹤研究者。
本書的第二作者梁雪美是我的碩士研究生,於1995年進入軍事科學院.開始軍事學基礎理論與管理學專業知識的學習,研究方向為軍隊幹部人事管理。由於本人的緣故,學生也自然接觸到軍銜及其相關理論,並產生了濃厚興趣。在此後的1 3年裡,學生一直沒有放棄對軍銜理論的關注與研究.也發表過一些研究性文章,反映較好,這次能夠一起合作完成此著作,是師徒二人教學相長的一個見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