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務院

軍務院

中華民國軍務院,是護國戰爭中西南護國軍廣東組織的臨時政府性質的機構。成立於1916年5月8日,1916年7月14日撤銷。

由梁啓超發起的,為護國運動中的反袁軍政領導機關。1916年西南護國軍反對袁世凱稱帝,並於5月8日在廣東肇慶組織軍務院,代行國務院職權,為獨立各省對內對外之機構。唐繼堯、岑春煊為正副撫軍長,梁啓超任政務委員長。各獨立省份督軍、總司令為撫軍,負責指揮各省軍事。擁護黎元洪為總統,與洪憲政權對抗。袁世凱死後,南北達成妥協。7月14日,軍務院用全體撫軍名義宣告撤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軍務院
  • 成立者:西南護國軍在組織
  • 地點廣東
  • 時間:護國戰爭中
  • 成立時間:1916年5月8日
  • 撤銷時間:1916年7月14日
成立背景,組織機構,宣布解散,歷史意義,

成立背景

1915年12月,袁世凱宣布改國號為“中華帝國”,以1 916年為洪憲元年,復辟帝制。孫中山領導的中華革命黨梁啓超領導的進步黨以及反對袁世凱復辟的西南地方實力派,掀起了反對袁世凱的護國運動。
1 91 5年12月25日,蔡鍔、唐繼堯、李烈鈞等人宣布雲南獨立,組織護國軍,武力討袁,並仿民國元年制度,設立都督府,管理全省一切軍務、政務。1 916年初,貴州I宣告獨立,其組織形式仿照雲南,軍務、政務均受雲南節制。隨後,3月15日廣西通電加入護國陣營,4月6日廣東被迫宣布獨立。
191 6年5月1日,護國軍在廣東肇慶成立兩廣都司令部,鑒於兩廣護國軍都司令部的設立只能解決兩廣統一領導的問題,而其他獨立的各省還沒有統一領導的機構,為此,兩廣護國軍都參議梁啓超提出設立軍務院的主張,並草擬《軍務院組織條例》。

組織機構

5月8日,各省護國軍在肇慶正式成立中華民國軍務院,以袁世凱稱帝已喪失大總統資格,應由副總統黎元洪繼任,但又由於黎正蒙難,應由國務院攝行大總統職權,然國務院已遭廢止,重設須經國會通過,而國會亦不存在,故暫設軍務院,主持全國軍事、庶政。
據《軍務院組織條例》,軍務院直隸大總統,統籌全國軍機,施行戰時及戰後一切政務;大總統不能親臨軍務院視事時,一切軍政、民政、對內、對外,以軍務院名義行之;至正式國務院成立後,軍務院撤銷。軍務院實際具有臨時軍政府性質,並遙尊黎元洪為大總統,代行國務院及陸海軍大元帥職權。
軍務院設撫軍若干人,主持軍務、政務。撫軍名額不定,凡獨立各省都督、都司令、都參謀及獨立各省確已成軍有兩師以上的總司令,均為撫軍。設正副撫軍長各一人,由撫軍互選產生,撫軍長有事故時,由撫軍副長代理。
軍務院內設政務委員會、秘書廳、參議廳、編撰處、兩廣都司令部等,關鍵者為政務委員會,設委員長一人,由撫軍互選產生,負責委員會事務;設委員若干人,分掌外交、財政、法制等各項事務。由撫軍會議裁決庶政。軍務院重要公文,由撫軍全體署名;普通公文由撫軍長或撫軍副長署名,政務委員副署。
軍務院撫軍長為唐繼堯,撫軍副長為岑春煊,撫軍有劉顯世、陸榮廷、龍濟光、梁啓超、蔡鍔、李烈鈞、陳炳妮、戴戡、羅佩金、呂公望、劉存厚、李鼎新。秘書長為章士釗,政務委員會委員長為梁啓超。外交專使為唐紹儀,副專使為王寵惠、溫宗堯。駐滬委員為范源濂、谷鐘秀,駐滬軍代表為鈕永建,駐日代表為王侃、趙伸。滇桂粵聯合軍副都參謀兼攝都參謀李根源,軍務院直轄之滇軍第二軍總司令李烈鈞,直轄之桂軍第三軍總司令莫榮新,直轄之肇軍第四軍總司令李耀漢,直轄之桂軍第五軍總司令譚法明,直轄之粵軍第六軍總司令林虎。兩廣都司令部都司令為岑春煊。
軍務院規定設定各省代表會,由獨立各省都督派代表二人組成,作為政務上的諮詢。但實際未能建立。

宣布解散

6月6日,大總統袁世凱在眾叛親離和全國人民的聲討中憂懼而死。7日,黎元洪就任大總統。29日,黎元洪正式宣布遵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恢復國會,任命段祺瑞為國務總理。
7月14日,撫軍唐繼堯、岑春煊等13人聯名通電全國,正式宣布撤銷中華民國軍務院和兩廣都司令部,“護國戰爭”宣告結束。

歷史意義

軍務院是在反對袁世凱稱帝的鬥爭中產生,軍務院為各派反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的鬆散結合,也是與袁世凱政府相對立的臨時政權機構,在某種程度上說,軍務院的成立實現了各派討伐袁世凱的力量聯合,壯大了護國軍的聲威,推動了全國反袁護國運動的高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