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震(北洋陸軍將領)

車震(北洋陸軍將領)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車震,字百聞, 山東臨清(今臨西賀伍莊)人,北洋陸軍將領。

1916年,護國戰爭爆發,已升為旅長的車震率第39旅至湖南長沙以鎮壓護國軍。當時湖南將軍湯薌銘將第39旅擴編為湖南陸軍第1師,由車震任師長,張自忠被委任為軍官,任師部幕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車震
  • 別名:車百聞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東臨清
  • 職業:軍人
  • 信仰:五族共和
  • 主要成就:鎮壓護國軍
人物生平,人際關係,

人物生平

1914年暑假到了,張自忠說服了母親,於這年初秋,和約好的5個同學奔赴奉天省(今遼寧省)新民縣,到陸軍第二十鎮(師)第三十九協(旅)第八十七標(團)參軍。這個標的標統(團長)是車震。
張自忠等6個人為什麼千里迢迢從山東去奉天參軍呢?因為第二十鎮的很多官兵是山東人,車震則是臨清縣人,還是自忠三哥(張青山)的朋友。更重要的是,第二十鎮具有革命傳統。辛亥革命時,曾舉行兵諫,要求清朝政府召開國會,起草憲法;該鎮的第七十九標的三名管帶(營長)受同盟會指示,在灤州起義,成立“北方革命政府”。該鎮另一名管帶馮玉祥也參加了灤州起義,並被推舉為起義軍參謀長。
車震
車震知道這6個年輕人都是有錢人家的子弟,怕他們受不了部隊的苦,勸他們回家繼續求學。但他們是懷著滿腔熱血而來的,決心報效國家,怎么勸也不走。當時正值麥收,第二天,6個人去參加麥收。頭兩天還能堅持下來,可是麥收還沒完,除張自忠外,那5個人就堅持不住了,要求退役。車震勸自忠與他們一起回家,但張堅決要求留下來。車震見他決心很大,就給他補了個副兵的缺。
1915
1915年初,車震升任第三十九旅旅長,該部奉命由新民縣移駐綏遠省(今屬內蒙古自治區)平地泉。有一段路是徒步行軍,士兵要全副武裝,背負幾十斤,日行百餘里,疲憊不堪。宿營時,每人只有一條軍毯,深秋的午夜,常常被凍醒。經過一年多的磨鍊,張自忠經受了考驗,意志更堅強了,也成熟了許多,對什麼樣的苦都能應付了。
1916
1916年12月,袁世凱稱帝,蔡鍔等組織護國軍討伐袁世凱。次年初,第二十師奉命南下,鎮壓護國軍。在護軍的打擊下,車震部被擊潰,幾乎全軍覆沒。車震心灰意冷,解甲歸田。大樹已倒,張自忠無處安身,幸得幾位同鄉資助,才回到家鄉。初次參軍歷時兩年,就這樣慘澹地結束了。但張自忠一腔熱血,滿懷壯志,決心再次投軍。
車震了解張自忠的心思,也賞識他的意志和熱情,想趁去天津辦事的機會,把他介紹給駐軍廊坊的馮玉祥,字煥章,1882年生於直隸省(今河北省)青縣。幼時因家境貧寒,入保定“五營練軍”當兵。1902年投奔袁世凱的新軍。由於他勤奮好學、埋頭苦幹、作風頑強,1910年任第二十鎮某營管帶,後又升任京衛軍團長。馮玉祥打破當時一般軍隊因循敷衍的陳規,創造了新的練兵方法,培養造就了一批批優秀青年軍官。1914年,馮玉祥部擴編為第十六混成旅,成為一支很有戰鬥力的武裝力量。馮任旅長,駐軍天津附近的廊坊
1916年9月,車震把張自忠帶到馮玉祥的駐地。馮聽了老友的介紹,又見張身材魁梧,像個山東大漢,且顯露出英武、沉毅之氣,很是滿意。張自忠投奔馮玉祥,實際上是他軍旅生涯的真正開始。

人際關係

朋友:馮玉祥
部下:張自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