躑躅不前

荀子·禮論》:“今夫大鳥獸,則失亡其羣匹,越月逾時,則必反鉛過故鄉,則必徘徊焉,鳴號焉,躑躅焉,踟躕焉,然後能去之也。” 王先謙 集解:“躑躅,以足擊地也。”《宣和遺事》後集:“帝止之不可,但躑躅於地,大哭而已。”《古今小說·游酆都胡母迪吟詩》:“須臾,烈焰亘天,皆不勝其苦,哮吼躑躅,皮肉焦爛。”《東周列國志》第三五回:“ 魏犨 騰身跨在那獸身上,雙手將他項子抱住,那獸奮力躑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躑躅不前
  • 出處:《荀子·禮論》等
  • 近義詞:踟躕不前
  • 意義:猶豫不決,在原地徘徊不前
基本信息,出處,反義詞,

基本信息

躑躅[zhi二聲 zhu二聲]不前
同“踟躕不前”就是猶豫不決,在原地徘徊不前的意思
以足擊地,頓足。
徘徊不進前。

出處

《樂府詩集·雜曲歌辭十三·焦仲卿妻》:“躑躅青驄馬,流蘇金鏤鞍。” 明 陳子龍 《小車行》:“叩門無人室無釜,躑躅空巷淚如雨。” 何其芳 《畫夢錄·墓》:“以後他的影子就躑躅在這兒的每一個黃昏里。”
杜鵑花的別名。又名映山紅。
唐 白居易 《題元十八溪居》詩:“晚葉尚開紅躑躅,秋房初結白芙蓉。” 清 趙翼 《肇璜歿後其子以君手植杜鵑一本見貽》詩:“一枝躑躅贈留貽,老瓦盆經手澤滋。” 郭沫若 《杜鵑》:“聲是滿腹鄉思,血是遍山躑躅。”

反義詞

邁步猛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