踵

踵是一個漢字,讀作zhǒng;chong,用作名詞時意思是指腳後跟 (書面語詞),亦泛指腳;用作動詞時是指追也。該文字在《東京賦》和《莊子·德充符》等文獻均有記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踵
  • 部首:足
  • 部外筆畫:9
  • 總筆畫:16
基本資料,漢字釋義,(動),(名),古籍解釋,

基本資料

部首筆畫
部首:足部外筆畫:9總筆畫:16
五筆86:KHTF五筆98:KHTF倉頡:RMHJG
筆順編號:2512121312511211 四角號碼:62115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8E35
音韻參考
廣韻:之隴切,上2腫,zhǒng,通開三上锺章
平水韻:上聲二腫·去聲二宋
粵語:dung2zung2

漢字釋義

(動)

zhǒng
《釋名》:“踵:足後曰跟,又謂之踵。踵,鐘也。鐘,聚也,體之所鐘聚也。”案:此言足的踵部為承受全身份量的地方。
同本義 [pursue]
踵,追也。從足,重聲。一曰往來貌。——《說文》 案:《說文》誤。字典編纂者常犯的錯誤是:把雙字詞的詞義當作其中一個字的字義。許慎是把“繼踵”的詞義當作了“踵”的字義。繼踵曰追、曰逐。踵首先是名詞,然後可活用為動詞。作為動詞的“踵”,有“步行”、“繼步”義。
二皇遐武。——張衡東京賦
踵見仲尼。——《莊子·德充符
有司靡踵。——《史記·太史公自敘》。索隱曰:“繼也。”
踵,跡也。——《後漢書·皇后紀》注
騎者,軍之司候也,所以踵敗軍,絕糧道,擊便寇也。——《六韜·均兵》
吳踵楚,而疆場無備,邑能無亡乎?——《左傳·昭公二十四年》
亦踵以露布來,漸且受我戎索矣。——明 梁雲構《袁節寰晉大司馬奉命乘傳錦還序》
又如:踵呼(追隨吶喊)
跟隨 [follow close behind]
步兵踵軍後數十萬人。——《漢書·武帝紀》
又如:踵至(接踵而來);踵躡(相繼;接連)
至;親到 [personly arrive]
遠近聞知,俱踵其門觀看。——《包公案》
又如:踵謝(表示親自登門道謝);踵門(登門;親到其門)
繼承 [inherit]
迎新在此歲,惟恐踵前跡。——柳宗元《田家》
又如:踵古(沿襲古代);踵跡(猶繼承);踵美(謂繼承前人的功業、美德);踵襲(猶沿襲);踵續(連續不斷)

(名)

zhǒng
腳後跟 (書面語詞)。亦泛指腳 [heel]
踵,足後曰跟,又謂之踵。踵,鐘也。鐘,聚也,體之所鐘聚也。——《釋名》
及前王之踵武。——《楚辭·離騷》
車輪曳踵。——《禮記·曲禮》
去一以為踵圍。——《考工記·輈人》。註:“後承軫者也。”
踵狹而舌廣。——《詩·蒼伯》箋
踵門而告文王。——《孟子》
生人與死者並踵頂而臥,無可旋避,此所以染者眾也。——清·方苞《獄中雜記
又如:舉踵(抬起腳後跟);接踵(後面的人的腳尖觸到前面人的腳後跟,形容人多接連不斷);踵踵(來往頻繁的樣子);接踵(踵趾前後相接);踵頭肘見(鞋跟破裂,衣破裂而使手臂露了出來,形容貧窮者衣著破爛)
指鞋後跟 [heel of a shoe]。如:踵決(鞋跟破裂。形容貧困)
踵接
zhǒngjiē
[follow on sb.'s heels] 意同“接踵”。後面的人的腳尖接著前面的人的腳根,形容人多擁擠。
中原歸附者踵接。——《宋史·李顯忠傳》
踵接而至
zhǒngjué-zhǒujiàn
[out at heels and elbows tattered dress] 鞋後決裂使腳跟顯露,衣袖破損而肘彎見之於外。形容十分貧窮、衣衫襤褸窘態
踵門
zhǒngmén
[make personal visit to] 親自上門。
[許行]踵門而告文公曰…——《孟子·滕文公上》
zhǒngshì-zēnghuá
[carry on a predecessor's task and make a great success of it;follow up with greater achievements] 繼承前人的作為而使之更美好
踵武
zhǒngwǔ
[follow in others’ footsteps;follow suit;imitate] 踩著前人的足跡走,比喻效法或繼承前人的事業
忽奔走以先後兮,及前王之踵武。——《楚辭·離騷》
①腳後跟。
《靈樞·經筋》:“足太陽之筋……結於踵。”
《靈樞·陰陽二十五人》:“血氣皆少則喜轉之,踵下痛。”
《素問·痹論》:“尻以代踵,脊以代頭。”
②追隨。
《靈樞·玉牌》:“明為良方,著之竹帛,使能者踵而傳之後世。”腳後跟:舉踵。接踵而至。
走到:踵見(常去相見)。踵謝。踵門相告。
②追隨,繼承:踵繼踵武(跟著別人的腳印走,喻繼承前人的事業或是效法前人)。踵事增華(指繼承前人的事業並更加發展)。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歱《唐韻》之隴切《集韻》《韻會》主勇切,𠀤音腫。《說文》追也。一曰往來之貌。《釋名》踵,锺也。锺,聚也。上體之所锺聚也。《玉篇》足後。《集韻》本作𣦟。《禮·曲禮》車輪曳踵。《疏》踵,腳後也。《左傳·昭二十四年》吳踵楚。《注》躡楚踵跡。《莊子·讓王篇》納履而踵決。《淮南子·地形訓》北有跂踵民。《注》跂踵,踵不至地,以五指行。
《孟子》踵門而告文公。《趙岐注》踵,至也。
因也。《前漢·𠛬法志》踵秦而置材官於郡國。《注》踵,因也。
接也。《前漢·霍去病傳》踵軍數十萬。《注》踵,接也。
頻也。《莊子·德充符》踵見仲尼。《注》踵,頻也。
繼也。《屈原·離騷》及前王之踵武。《注》踵,繼也。
《集韻》朱用切,音種。躘踵,不能行貌。或作偅。跂字原從足從攴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