踣

踣是形聲字,足為形,咅(pǒu)為聲,讀作bó。本意為向前撲倒。引申為“聚攏或分開”。“足”與“咅”聯合起來表示“向前奔跑時因中箭或遇土坎而仆倒在一起(身體交相疊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拼音:bó;注音:ㄅㄛˊ
  • GBK編碼:F5DB
  • 規範漢字編號:7923
  • 鄭碼:JISJ
  • 漢字結構:左右結構
  • 造字法:形聲
  • 簡體部首:足
  • 部首筆畫:7
  • 部外筆畫:8
  • 總筆畫:15
  • 筆順:豎折橫豎橫豎提點橫點撇橫豎折橫
  • 五筆86&98:KHUK
  • 五行:水
  • UniCode:U+8E23
  • 四角號碼:60161
  • 倉頡:RMYTR
漢字釋義,基本解釋,詳細解釋,漢語大字典,相關詞語,音韻參考,宋本廣韻,方言,古籍解釋,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康熙字典,字源字形,

漢字釋義

基本解釋

◎跌倒:屢踣屢起。
◎倒斃,僵死,破滅:踣其國家。踣斃不振。

詳細解釋

(1)〈動〉向前仆倒,向前倒下 [fall forward; fall prone; fall prostrate]
踣,僵也。——《說文
甲徒狄因以踣河。——《莊子·外物》
與晉踣之。——《左傳·襄公十四年》
神物怪疑,不可勝言,直使人踣焉。——枚乘七發
一卒持劍刺應元貫脛;脛折踣地。——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2)〈動〉泛指跌倒,摔倒 [fall]
號呼而轉徙,饑渴而頓踣。——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又如:屢踣屢起;踣頓(顛仆,跌倒);踣跌(跌仆,跌交)
(3)〈動〉陳屍 [lay out corpse]
凡***者踣諸市,肆之三日。——《周禮·秋官·掌戮》
又如:踣屍(陳屍);踣籍(死傷枕藉)
(4)〈動〉顛覆;滅亡,敗亡 [be destroyed; overturn]
設用無度國家踣。——《管子·七臣七主》。註:“謂散亡也。”
隊命亡氏,踣其國家。——《左傳·襄公十一年》
又如:踣覆(傾覆,打倒);踣國(顛覆國家)
(5)〈動〉倒斃 [fall down dead]
紂踣於京。——《國語·魯語上》

漢語大字典

[①][bó]
[《廣韻》蒲北切,入德,並。]
[《廣韻》匹候切,去候,滂。]
亦作“3”。
(1)向前仆倒。
(2)倒斃。
(3)泛指死亡。
(4)處死;陳屍。
(5)顛覆;敗亡。
(6)指***。
(7)毀壞。
(8)斜;傾斜。
(9)踩;踏。參見“踣鐵”。
(10)用同“”。扒;挖。

相關詞語

音韻參考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去五十候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韻攝
韻部
國際音標
羅馬字
匹候
去聲
開口一等
pʰəu
phuh/phow
廣韻目次:入二十五德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韻攝
韻部
國際音標
羅馬字
蒲北
德開
入聲
開口一等
bʰək
bok

方言

◎粵語:baak6
◎客家話:[客語拼音字彙] bo1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卷二】【足部】踣 bó蒲北切
僵也。從足咅聲。《春秋傳》曰:“晉人踣之。”

說文解字注

(踣)僵也。僵、卻偃也。從足。咅聲。蒲北切。按古音在四部。爾雅釋文音赴。或孚豆蒲矦二反。是也。然則踣與仆音義皆同。孫炎曰。前覆曰仆。左傳正義曰。前覆謂之踣。對文則偃與仆別。散文則通也。走部同。春秋傳曰。晉人踣之。左傳襄十四年文。

康熙字典

《唐韻》蒲北切《集韻》鼻墨切《正韻》步墨切,𠀤音匐。《說文》僵也。《爾雅·釋言》斃,踣也。《疏》斃,又謂之踣。《周禮·秋官·掌戮》凡殺人者踣諸市,肆之三日。《注》踣,殭屍也。《左傳·襄十一年》與晉踣之。《注》僵也。
《集韻》蒲枚切,音裴。
蒲𠋫切,音抷。義𠀤同。
《廣韻》《集韻》𠀤匹𠋫切,音㰴。與仆同。《莊子·外物篇》申徒狄因以踣河。《呂氏春秋》將欲踣之,必高舉之。
《集韻》芳遇切,音赴。義同。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踣
字形對比:
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