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尋梅圖(清代蕭晨創作紙本淡設色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踏雪尋梅圖》是清代蕭晨創作紙本淡設色畫,現藏於青島市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踏雪尋梅圖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者:蕭晨
  • 材質:紙本
  • 畫作類型:淡設色畫
  • 規格:縱123厘米,橫58.5厘米
  • 幅式:立軸
  • 現收藏地:青島市博物館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此圖描繪嚴寒的冬天,大地一片寧靜、寂寞。在高大的山崖上,崎嶇不平的山坡上、山頭磯石上,挺拔的梅枝均披上銀裝,一望而見大地被皚皚白雪所覆蓋,整個背景用淡墨渲染,以呈現出寒冷蕭瑟的景象。在山崖和山石隙縫中有幾簇竹子,卻仍迎風挺立,使淒涼的寒境,增添了幾分生氣,畫幅中部畫有一棵古梅,屈拔而起,樹根露裸出土,枝幹盤曲,枝葉交錯,梅花盛開,宛然雪中的花朵。梅樹下、山石上佇立著一位長者,拄著手杖,身穿淡赭色冬裝,長袍曳地,僅露出雙紅色鞋屐,頭披風帽,右手捋著長須,正在昂首觀賞盛開的梅花,雙目凝神,似乎在思議什麼,略微流露出憂鬱的神色。長者身後立著一位童子,身背行李,漫不經心,無心賞梅,側身望著緩緩的流水而出神。畫幅右側署款“蕭晨”,鈐方形朱文章“蕭晨”,畫簽處有“人境廬藏”四字。
踏雪尋梅圖

創作背景

以雪入畫,由來已久。歷代曾產生了不少畫雪景的名家,如五代趙乾作有《江行初雪圖》、北宋范寬作《雪景寒林圖》、北宋王詵《漁村小雪圖》、北宋燕肅《寒岩積雪圖》、南宋馬麟《暮雪寒禽圖》,元代曹知白《群山雪霽圖》、明文徵明《畫雪景圖》、明藍瑛《飛雪千山圖》、明謝時臣《霽雪圖》、清黃慎《踏雪尋梅圖》等一系列的傑作。這些作品都是讚美和直接表現大自然的壯麗奇觀。梅花凝寒不懼,玉骨冰肌。在嚴寒時令表現了挺拔向上,生意盎然的神態。所以,歷來有不少畫家常以雪入畫的同時,配上梅花。此蕭晨的《踏雪尋梅圖》就是一實例。

藝術鑑賞

畫家在處理雪景條件下各種景物的特徵及其統一的氣氛,卻有非常獨到之處。山石以簡括的線條勾勒山崖、斜坡的輪廓,略加皴擦,既把握了山石的體積,頗得質感,又突出了雪的豐厚。同時,又使人物、臘梅等雪山的背景相對單純的底子上顯得十分醒目,從而豐富了畫面的層次,另外,又如幾簇竹子斜傾的動勢和臘梅下垂的枝條,準確細膩地表現了雪壓梢頭的微妙景致,以及人物憂鬱神色等,更形象地傳達了特定時空寒冷的感覺,且含蓄地點明了老翁踏雪尋梅的雅興。
圖中山崖、斜坡、磯石、梅枝均披銀裝。整個背景用淡墨渲染,以呈白雪蒼茫的景象。梅樹屈拔而起,蒼勁挺健,梅花用鉛白細點,周圍留白,宛然雪中花朵。樹下佇立著持杖老翁,昂首觀梅,凝目幽思,具有“意在其中,情見於外”的魅力。老者身後立一童子,身背行李,似乎對梅花並無興趣,卻望著緩緩的流水而出神。這是一幅耐人尋味的佳作。不落歷代畫家所作“踏雪尋梅”的舊套。

作者簡介

蕭晨,生卒年未詳。清代凾家。字靈曦,號中素。江蘇楊州人。能詩賦,精繪圖,山水人物,師法唐宋,善畫雪景,王士禎題詩云:“蕭晨畫雪亦好手,能以粉墨摹虛空。”所作仕女,設色妍雅,衣紋清勁流動。惟點置眉眼,未能雅秀,有拙俗痕跡。傳世作品有康熙十六年(1677)作《東閣觀梅圖》軸,二十八年作《三星圖》軸,三十六年作《楓林停車圖》軸。另有二十八年作《明月清泉圖》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