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十四時代——名人與時代(上下冊)

路易十四時代——名人與時代(上下冊)

美國《紐約人》雜誌評價比此書道:“值得稱道的不僅有寫成這本書所做的大量研究,還該書流暢的風格,特別是杜蘭先生言簡意賅的表達能力。”“杜蘭夫婦表現出對這個偉大時代敏銳的鑑賞力,同時,該書在處理對這個有爭議的時代的各種爭論時,非常恰當地做到了公正無私。”

基本介紹

  • 書名:路易十四時代——名人與時代(上下冊)
  • 作者:(美)威爾·杜蘭,艾麗爾·杜蘭
  • 譯者:台北幼獅文化公司
  • ISBN:10位[7506028514]13位[9787506028516]
  • 定價:88.00元
  •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1-1
內容提要,編輯推薦,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提要

閱讀本書的理由:
美國《紐約人》雜誌評價比此書道:“值得稱道的不僅有寫成這本書所做的大量研究,還該書流暢的風格,特別是杜蘭先生言簡意賅的表達能力。”“杜蘭夫婦表現出對這個偉大時代敏銳的鑑賞力,同時,該書在處理對這個有爭議的時代的各種爭論時,非常恰當地做到了公正無私。”
美國《美利堅》雜誌評價此書道:“對對此已忘掉了所學歷史的人來說,杜蘭方法是理想的解決辦法。讀者們可以放心,所有的領域都已涵蓋。在書頁的翻動之中,讀者已渾然不覺時間的流逝,這就是杜蘭風格獨到之處的最好見證。”
美國《紐約時報》評價此書道:“體裁新穎,說理充分,雄辯有力,見解獨到。”“該書的政治部分起來津津有味……而此書的真正精華在於它如何敘述出時人的思想……杜蘭夫婦的寫作明曉流暢……這是一本值得大力推薦的好書。”
建議以下人群閱讀本書:
歷史學家,哲學家及文史愛好者,“路易十四時代”之研究家或愛好者,法國文化之研究家或愛好者,傳記文學之研究家或愛好者,威爾·杜蘭之研究家或愛好者,路易十四之研究家或愛好者,大中學生等……

編輯推薦

路易十六時代時當十七世紀中後期至十八世紀前期,與俄國羅曼諾夫王朝之彼得一世、中國清王朝之康熙帝差不多同時。
路易十四時代之主要內容,政治上為反對割據之中央集權,號稱[朕即國家];經濟上為發展工商業之重商主義,積極向外拓展;軍事上為爭奪歐洲霸權之[海外殖民],挑戰西班牙、荷蘭、英國、奧地利、瑞典等國;文化上為[一種信仰]之古典主義,變好鬥之社會為彬彬有禮之社會……
『路易十四時代』時當十七世紀中後期至十八世紀前期,與俄國羅曼諾夫王朝之彼得一世、中國清王朝之康熙帝差不多同時。
『路易十四時代』之主要內容,政治上為反對割據之中央集權,號稱『朕即國家』;經濟上為發展工商業之重商主義,積極向外拓展;軍事上為爭奪歐洲霸權『海外殖民』,挑戰西班牙、荷蘭、英國、奧地利、瑞典等國;文化上為『一種信仰』之古典主義,變好鬥之社會為彬彬有禮之社會……
本書以通俗流暢的語言,研究了法國路易十四時代的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藝術、科技、哲學以及一些領域的著名人物。本書建議以下人群閱讀:歷史學家、哲學家及文史愛好者,“路易十四時代”之研究家或愛好者,法國文化之研究家或愛好者,傳記文學之研究家或愛好者,威爾·杜蘭之研究家或愛好者,路易十四之研究家或愛好者,大中學生等。
法國波旁王朝之路易十四,與中國清王朝之康熙大帝,在十七、十八世紀之交,曾有過很密切的交往。
1658年路易十四向中國清王朝派出第一傳教士:穆迪我與聶仲遷,受到康熙接見,並得恩準傳教。歸國極言中之盛。1659年(康熙二十四年)再派第二批傳教士:白晉、洪若翰、劉應、張誠、李明、G.Tachard。三年後抵北京見康熙,白晉侍康熙43年,張誠8次陪康熙至塔塔爾地區及南京視察,並被路易十四任命為法王朝駐中國第一長官……
法國在路易十四治理下,成為當時歐洲大陸最強大之國家;與此同時,俄國在彼得一世治理下,一躍而成地跨歐亞兩大洲之歐洲強國。而中國的康熙帝卻於1717年重新頒布“禁海令”,帝國一度開啟的大門漸次關閉。百餘年之後,法、俄的鐵蹄踏上中國的土地……

作者簡介

威爾·杜蘭(WillDurant,1885-1981),美國麻省北亞當姆人。美國最著名的通俗哲學史家、歷史學家。他先後在聖彼得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受高等教育,曾擔任報社的實習記者、中學教師。後來進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所追隨毛根和蓋爾金專攻生物學,並在伍伯利和杜威的指導下專攻哲學,1917年獲哥大博士學位。
從1948年起,他就在紐約的一家長老會堂演講哲學史與文學史,前後14年,為他的《哲學的故事》與《世界文明史》兩部書預作準備。1926年,出版《哲學的故事》獲得出乎意料的成功,從此偕同夫人投注畢生精力從事《世界文明史》的著述。1967年,該書榮獲美國普利茲大獎(PulitzerPrize),並得到西方讀書界、學術界的普遍讚譽。20世紀30年代杜蘭的著作就被譯成中文,為中國讀者所熟悉。《世界文明史》被稱為20世紀之《史記》和《漢書》。
杜蘭一直認為,一般分類歷史寫作法對於評價或批判人類整體的生活都有欠公正;歷史的寫作,一定要經緯兼顧,分析與綜論並用;最理想的歷史撰述應設法把每一時代、每一國家的文化、組織、發展和變動等整個錯綜複雜的現象都加以綜述。

目錄

第一章 旭日東升(公元1643-1684年)
第一節 馬扎然與投石黨
第二節 路易十四
第三節 尼古拉·富凱(公元1615-1680年)
第四節 柯爾伯重建法國
第五節 社會禮節與道德水準
第六節 宮廷
第七節 路易的情婦
第八節 路易親征
第二章 信仰的考驗(公元1643-1715年)
第一節 路易十四與教會
第二節 波爾羅亞爾女修道院(公元1204-1626年)
第三節 詹森教派與耶穌會
第四節 布萊茲·帕斯卡(公元1623-1662年)
一、身世
二、省區書簡
三、信仰的辯護
第五節 波爾羅亞爾女修道院(公元1656一1715年)
第六節 路易十四與胡格諾派教徒(公元1643-1715年)
第七節 波舒哀(公元1627一1688年)
第八節 費奈隆(公元1651-1715年)
第三章 國王與藝術(公元1643-1715年)
第一節 藝術組成
第二節 建築
第三節 裝飾
第四節 繪畫
第五節 雕刻
第四章 莫里哀(公元1622-1673年)
第一節 法國劇院
第二節 學徒時代
第三節 莫里哀和女士們
第四節 《偽君子》
第五節 多情的無神論者
第六節 鼎盛時期
第七節 謝幕
第五章 法國古典文學的全盛時期(公元1643-1715年)
第一節 當時的環境
第二節 高乃依(公元1643-1684年)
第三節 拉辛(公元1639-1699年)
第四節 拉封丹(公元1621-1695年)
第五節 布瓦洛(公元1636-1711年)
第六節 羅曼史的提出
第七節 塞維涅夫人(公元1626-1696年)
第八節 拉羅什富科(公元1613-1680年)
第九節 拉布呂耶爾(公元1645-1696年)
第十節 補遺及結論
第六章 尼德蘭的悲劇(公元1649-1715年)
第一節 西屬尼德蘭
第二節 荷蘭共和國
第三節 浮世繪畫的興旺
第四節 維特(公元1625-1672年)
第五節 奧朗日的威廉三世
第七章 鼎盛時期的衰落
第一節 門特隆夫人
第二節 大聯盟(公元1689-1697年)
第三節 西班牙的問題(公元1698-1700年)
第四節 大聯盟(公元1701-1702年)
第五節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公元1702-1713年)
第六節 諸神的黃昏(公元1713-1715年)
第八章 從迷信到學術(公元1648-1715年)
第一節 障礙
第二節 教育
第三節 學者群像
第九章 科學的探索(公元1648-1715年)
第一節 科學國際
第二節 數學
第三節 天文學
第四節 地球
第五節 物理學
第六節 化學
第七節 工藝
第八節 生物學
第九節 解剖學與生理學
第十節 醫學
第十一節 結果
第十章 伊薩克·牛頓(公元1642-1727年)
第一節 數學家
第二節 物理學家
第三節 萬有引力源流
第四節 數學原理
第五節 晚年
第十一章 英國哲學(公元1648-1715年)
第一節 托馬斯·霍布斯(公元1588-1679年)
一、所受的影響
二、理則學與心理學
三、倫理學與政治學
四、宗教與國家
五、縱犬迫熊
六、影響
第二節 哈靈頓的烏托邦
第三節 自然神論者
第四節 信仰的捍衛者
第五節 洛克(公元1632-1704年)
一、生平
二、政府與財富
三、心與物
四、宗教與宗教寬容
第六節 沙夫茨伯里(公元1671-1713年)
第七節 喬治·貝克萊(公元1685-1753年)
第十二章 法國的信仰與理智(公元1648-1715年)
第一節 笛卡爾主義的興衰
第二節 西拉諾·貝熱拉克(公元1619-1655年)
第三節 馬勒伯朗什(公元1638-1715年)
第四節 皮埃爾(公元1647-1706年)
第五節 豐特內勒(公元1657-1757年)
第十三章 斯賓諾莎(公元1632-1677年)
第一節 年輕的異端
第二節 神學與政治
第三節 哲學家
第四節 上帝
第五節 心靈
第六節 人類
第七節 理智
第八節 國家
第九節 綿延不絕的影響
第十四章 萊布尼茲(公元1646-1716年)
第一節 法律哲學
第二節 生平
第三節 萊布尼茲與基督教
第四節 評洛克
第五節 單子
第六節 上帝是公正的嗎?
第七節 結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