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費迪南·塞利納

路易·費迪南·塞利納

路易·費迪南·塞利納(Louis-Ferdinand Celine,1894-1961年),法國小說家和醫生,真名路易·費迪南·德圖什(Louis-Ferdinand Destouches)。他的小說總是在描述罪惡、混亂和絕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路易·費迪南·塞利納
  • 外文名:Louis-Ferdinand Celine
  • 國籍:法國
  • 逝世日期:1961年
生平,評價,

生平

生於上塞納省一個小資產階級家庭。當過商店學徒。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他於1914年應徵入伍,在前線受傷。戰後入大學攻讀醫科,畢業後參加國際聯盟醫療調查工作。1926年在底特律福特汽車廠當醫生,關心美國工人生活及社會問題。同年開始創作五幕喜劇《教堂》。1928年在巴黎郊區市立醫院工作,同時著手寫作他的代表作《長夜漫漫的旅程》。講述了一位醫生目睹普通人在日漸瘋狂和道德敗落的社會中所經歷的痛苦。在塞利納的筆下,各色墮落的人物開始仇恨人類,覺得生活毫無意義,以此掙扎苟且存活於世上。這部小說在1932年出版時震動法國文壇,獲勒諾陀文學獎金。塞利納在這部作品中採用一種新的小說形式、獨特的文體和既粗野俚俗又滑稽幽默的口語,猛烈譴責蹂躪歐洲的戰爭和軍國主義,抨擊殘害非洲的殖民主義,描寫了巴黎郊區的貧困、疾病、痛苦與死亡。在小說主人公巴爾巴米身上,已經表現出20年後流行的存在主義小說中人物的迷惘情調。1933年創作的小說《緩期死亡》,主要寫對資產階級家庭和社會的憎恨。1936年《長夜漫漫的旅程》由路易·阿拉貢特里奧萊譯為俄文在蘇聯出版。同年塞利納旅行蘇聯歸來後發表攻擊性的小冊子《我的罪過》,不久發表反猶太人的文章。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支持法國的親納粹的維希政府。繼續發表文章攻擊猶太人。德軍潰敗,巴黎光復,1945年初塞利納畏罪逃亡丹麥,被法國政府通緝。後被監禁于丹麥監獄,釋放後匿跡于丹麥農村。這時期他寫了芭蕾舞神話劇《雷與箭》。1950年被法國法庭缺席判刑。1951年特赦回國,一面行醫,一面寫作。1961年完成以回憶過去生活和抨擊戰後法國社會為題材的小說《里戈東》。

評價

塞利納宣稱小說藝術在於激動感情,而不在敘述故事情節。他採用跳動、省略、斷斷續續的文體,表現一個正在瓦解的世界。他運用粗俗的口語,寫出各種愚蠢、卑鄙、瘋狂和痛苦的人物。他認為人生旅程最終不過是死亡,整個世界是一出渾沌的滑稽劇。塞利納的小說於60、70年代在西方再度流行,它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沒落和資產階級的悲觀絕望情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