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向何方/共和國故事

《共和國故事》是一部反映共和國60年偉大建設實踐的大型歷史故事叢書。它從多個視角,多個側面來解讀半個多世紀以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所取得的偉大成就。 鄭明武編寫的《路向何方(沿海開放與經濟體制改革的探索歷程)》為該套叢書之一。 《路向何方(沿海開放與經濟體制改革的探索歷程)》匯集了數十個重大歷史事件、時刻。如:向資本主義世界逐漸開放;中央決定開闢沿海開放區等。

基本介紹

  • 書名:路向何方/共和國故事
  •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頁數:119頁
  • 開本:16
  • 作者:鄭明武
  • 出版日期:2011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自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新中國已走過了60年的風雨歷程。歷史是一面鏡子,我們可以從多視角、側面對其進行解讀……
《共和國故事》雖為故事,但卻與戲說無關,編者不過是想藉助通俗、富於感染力的文字記錄這段歷史。這套500冊的叢書匯集了在共和國歷史上具有深刻影響的500個重大歷史事件。
這本由鄭明武編寫的《路向何方(沿海開放與經濟體制改革的探索歷程)》是其中一冊,講述了向資本主義世界逐漸開放;中央決定開闢沿海開放區等內容。

圖書目錄

一、艱難探索
向社會主義陣營開放/002
積極進行反封鎖反禁運/006
向資本主義世界逐漸開放/012
二、大膽突破
中央組織考察團積極出訪/018
鄧小平在北方談對外開放/025
鄧小平提出學習外國經驗/028
廣東省提出開辦經濟特區/032
中央決定開辦經濟特區/037
對外開放創造特區奇蹟/043
鄧小平肯定特區經濟成就/051
三、擴大範圍
中央決定開闢沿海開放區/060
中央決定擴大沿海開放區/064
沿海開放區積極引進外資/067
沿海開放區積極謀求發展/074
成功實施沿海開放戰略/079
中央決定加快浦東開發/085
四、全面開放
鄧小平在南方發表談話/090
“十四大”奠定開放新格局/097
西部開發把開放引進內地/101
加入世貿正式融入世界/109

文摘

向社會主義陣營開放
1949年12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率領中國代表團訪問蘇聯。
在訪問期間,毛澤東同蘇聯部長會議主席史達林就中蘇雙方有關的重要問題舉行了會談。
毛澤東的此次出訪,是新中國成立後,一次對外政策的成功嘗試。其實我黨對外開放政策的思想很早就產生了。
早在1936年毛澤東與斯諾會談時,就集中談到發展與資本主義國家經濟關係的問題。其主要觀點是:當中國真正取得獨立以後,一切外國對華的商業利益將享受空前未有的機會。
1938年7月12日,毛澤東在接見英美加的世界學生協會代表團代表時指出,抗戰勝利後,中國共產黨的主要任務是,在自由和平等的原則基礎上建立一個共和國。在這個共和國里,“對外貿易將大大發展,並將簽訂互利的協定”;在這個共和國里,外國的投資和財產將允許存在,因為這個共和國是新民主主義共和國,不是社會主義共和國。
1941年5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的《陝甘寧邊區施政綱領》明確規定:
在尊重中國主權和遵守政府法令的原則下,允許任何外國人到邊區遊歷,參加抗日工作或在邊區進行實業等。
6月,中共中央機關報《解放日報》發表了題為《歡迎華僑來邊區興辦實業》的社論,指出;
對於私人經營的生產事業,獎勵保護不遺餘力……華僑在邊區投資,必定享受邊區的特殊優待和切實保障。
同時,為了吸引外國投資,陝甘寧邊區政府還制定了一些優惠政策。
1945年3月,陝甘寧邊區政府又制定頒布了《陝甘寧邊區獎勵實業投資暫行條例》,規定凡自願投資邊區經營各項實業之人民,無論國外國內或回國華僑,一律依照有關規定予以獎勵。
由於採取切實措施,吸引華僑投資在實踐中取得成效。當時,赴延安歸僑組織了西北華僑實業公司,開辦了華僑毛織廠、華僑製藥廠。其中,華僑毛織廠在邊區政府的支持下越辦越好,還受到毛澤東、朱德等中央領導人的讚許和嘉獎。
1949年3月,在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在談到建國後的外交政策時指出:
關於同外國人做生意,那是沒有問題的,有生意就得做,並且現在已經開始做,幾個資本主義國家的商人正在互相競爭。我們必須儘可能地首先同社會主義國家和人民民主國家做生意,同時也要同資本主義國家做生意。
6月15日,毛澤東在新政治協商會籌備會議上的講話中又指出:
任何外國政府,只要它願意斷絕對於中國反動派的關係,不再勾結或援助中國反動派,並向人民的中國採取真正的而不是虛偽的友好態度,我們就願意同它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的原則的基礎之上,談判建立外交關係的問題。中國人民願意同世界各國人民實行友好合作,恢復和發展國際間的通商事業,以利發展生產和繁榮經濟。
與此同時,其他中央領導人也對對外開放表示了支持。1949年4月21日,朱德指出:
我們要同蘇聯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做生意,也要同日本、美國等國做生意。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隨著毛澤東一行此次出訪,中國與蘇聯等國迅速達成了一系列協定。
1950年2月14日,中方同蘇聯外長維辛斯基在莫斯科簽署《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於同年4月11日起生效,有效期30年。
“條約”提出:
雙方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權與領土完整及不干涉對方內政的原則,發展中蘇間的經濟與文化關係,彼此給予經濟援助,進行經濟合作。
隨後,中方又同蘇聯簽訂了創辦聯合公司,包括中蘇民運航空公司,中蘇大連修造輪船公司等經濟協定。
與此同時,與東歐國家也在平等互利的條件下,開展了經濟合作與交往,包括進行貿易和興辦合營公司等。
就這樣,在建國之初,中國向社會主義陣營的開放取得了經濟建設的初步勝利,為日後建立社會主義經濟打下了基礎。
P2-5

序言

自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新中國已走過了60年的風雨歷程。歷史是一面鏡子,我們可以從多視角、側面對其進行解讀。然而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個多世紀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會、民生等領域,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華民族已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60年是短暫的,但這60年帶給中國的卻是極不平凡的。60年的神州大地經歷了滄桑巨變。從開國大典到60年國慶盛典,從經濟戰線上的三大戰役到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三位,從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三大改造到社會主義市瘍經濟體制的基本確立,從宜將剩勇追窮寇到建立了強大的國防軍,從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到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從“雙百”方針到體制改革後的文化事業欣欣向榮,從掃除文言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建設新型國家,從翻身解放到實現小康社會,凡此種種,中國人民在每個領域無不留下發展的足跡,寫就不朽的詩篇。
60年的時間在歷史的長河中可謂滄海一粟。其間究竟發生了些什麼,怎樣發生的,過程怎樣,結果如何,卻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對此,親身經歷者或可鮮活如昨,但對後來者來說卻可能只是一個概念,對某段歷史的記憶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於此,為了讓年輕人,特別是青少年永遠銘記共和國這段不朽的歷史,我們推出了這套《共和國故事》。
《共和國故事》雖為故事,但卻與戲說無關,我們不過是想藉助通俗、富於感染力的文字記錄這段歷史。這套500冊的叢書匯集了在共和國歷史上具有深刻影響的500個重大歷史事件。在叢書的謀篇布局上,我們儘量選取各個時代縣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義的若干事件加以敘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國發展的全景和脈絡。為了使題目的設定不至於因大而空,我們著眼於每一重大歷史事件的緣起、過程、結局、時間、地點、人物等,抓住點滴和些許小事,力求通透。
歷史是複雜的,事態的發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由於敘述者的視角、文化構成不同,對事件的認知或有不足,但這不會影響我們對整個歷史事件的判斷和思考,至於它能否清晰地表達出我們編輯這套書的本意,那只能交給讀者去評判了。
這套叢書可謂是一部書寫紅色記憶的讀物,它對於了解共和國的歷史、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和中國人民的偉大實踐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時,這套叢書又是一套普及性讀物,既針對重點閱讀人群,也適宜在全民中推廣。相信它必將在我國開展的全民閱讀活動申發揮大的作用,成為裝備中國小圖書館、農家書屋、社區書屋、機關及企事業單位職工圖書室、連隊圖書室等的重點選擇對象。
編者
2010年1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