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公司併購境內上市公司績效研究

跨國公司併購境內上市公司績效研究

《跨國公司併購境內上市公司績效研究》是2008年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跨國公司併購境內上市公司績效研究
  • ISBN:9787505872448
  •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6月1日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目錄,中文摘要,

圖書信息

出版社: 經濟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6月1日)
叢書名: 管理科學論叢
平裝: 246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505872448
條形碼: 9787505872448
尺寸: 20.8 x 14.4 x 1.2 cm
重量: 281 g

內容簡介

《跨國公司併購境內上市公司績效研究》在實證研究時沒有運用國傳統的那套實證方法和研究架構來探討跨國公司併購我國上市公司的經濟績效,而是更多的考慮中國轉型期的國情,在借鑑國內學者研究的基礎上,分析影響併購經濟績效因素,考察併購後幾年公司總體績效的變化情況,對企業併購的成功率進行統計,在比較。分析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找出規律。
《跨國公司併購境內上市公司績效研究》研究了跨國公司併購境內上市公司的績效以及併購幾年後的績效的變化。 對於跨國公司併購應採取的態度是,既不能放任,也不必視為“洪水猛獸”。保護具有戰略性地位的產業不能泛化,更不應隨便地把某些個案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同時,保護也應有個“度”,也應講究保護的策略和方法,尤其是不應以“保護”之名損害經濟發展的效率。總體上,應堅持自主、互利原則,以積極的姿態應對跨國公司戰略併購,共同提升併購後上市公司的績效水平。

目錄

第1章 導論
1.1 概念的界定
1.2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義
1.3 當前國內外研究情況概述
1.4 本書的主要內容、研究思路與方法
1.5 本書的創新之處與不足
第2章 跨國公司併購績效理論回顧與評述
2.1 跨國公司併購的相關理論回顧與評述
2.2 跨國公司併購績效研究回顧與評述
第3章 國內外跨國公司併購的實踐分析
3.1 跨國公司併購的特點和發展趨勢
3.2 跨國公司併購境內企業的實踐分析
3.3 跨 國公司併購境內企業的動機分析
第4章 跨國公司併購境內上市公司績效規範分析
4.1 跨國公司併購境內上市公司績效的規範分析
4.2 跨國公司併購境內上市公司後資源整合分析
第5章 跨國公司併購境內上市公司績效實證分析
5.1 併購績效實證分析方法
5.2 跨國公司併購績效實證分析
第6章 跨國公司併購境內上市公司展望與對策
6.1 跨國公司併購境內上市公司前景展望
6.2 上市公司應對跨國公司併購的戰略選擇
6.3 完善跨國公司併購境內上市公司的相關法律法規
參考文獻
後記

中文摘要

跨國併購投資以其節省建設時間、減少資本投入、利用現成行銷網路、獲取現有技術與管理等優點,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就逐漸成為全球跨國直接投資的主流方式。據統計,目前全球的跨國直接投資額中,60%以上是通過併購外國企業來實現的。 在中國,跨國併購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初,其時跨國公司主要是收購境內國有中小型企業或虧損企業。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跨國公司把目標逐步轉向效益好、有一定規模的大中型骨幹企業。而隨著中國證券市場的日益成熟與規範,跨國公司併購境內上市公司則顯得日趨活躍起來,一方面是入世後中國政府對外企控股比例限制的逐步取消,另一方面是一些跨國公司在經歷了併購鞏固階段之後,已經進入擴張的新階段。尤其是2005年以來,跨國公司併購境內企業更是呈現井噴式的發展態勢,在神州大地到處攻城掠地,一系列大動作的併購活動令人目不暇接。比如,美國私募基金巨頭凱雷將徐工機械攬入懷中,全球鋼鐵巨頭米塔爾入股華菱管線,比利時英博集團天價將福建雪津啤酒收入囊中,疲軟多年的水泥業也都成了跨國公司青睞的香餑餑,種種跡象明顯地告訴我們:跨國公司併購境內上市公司盛行的年代已經來臨! 面對跨國公司併購活動對中國的滲透,我們該作何反應?是鼓勵、支持、還是限制?跨國公司併購中國境內上市公司的績效如何等等問題,已成為當前一個不容迴避的現實問題,同時也是一個新問題。因此,分析和研究跨國公司在華併購的有關績效,尤其是具有示範作用的跨國公司併購上市公司的成敗以及其具體效應,對於進一步有效利用外資參與我國企業的戰略改組以及我國經濟結構的最佳化,具有重要和積極的意義。對此,國內很多學者對跨國公司併購上市公司行為進行了大量的有益的研究,但歸納起來主要都集中在比較籠統的利弊分析和空泛的對策研究上。其實,跨國併購不是一個“利大於弊”或“弊大於利”的比較問題,跨國併購本身只是出於贏利動機的一種擴張行為。要全面掌握跨國公司併購境內上市公司的績效問題,必須要在借鑑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從規範與實證相結合,巨觀與微觀兩個方面入手,通過理論與實踐、歷史與邏輯、個案與總體相統一的方法,在考慮中國特殊國情的基礎上來研究併購公司的績效問題。通過這樣的實證研究可以達到三個目的:其一,了解跨國公司併購我國上市公司後目標公司績效;其二,可以由此分析影響跨國公司併購上市公司經濟績效的因素及其影響程度;其三,可以為監督管理部門今後的跨國公司併購政策和策略制定提供參考。 為了研究的方便,筆者從國內外有關專家學者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吸取養分,這樣一來可以少走彎路。國外的學者對跨國公司併購績效的研究是從規範與實證、歷史與邏輯的角度展開的,他們從產業組織理論、戰略管理理論、企業國際化理論、企業併購理論以及跨國投資理論出發,來研究跨國公司在已開發國家的併購情況,並且採取實證研究的方法來研究目標公司被併購後的績效問題,這些研究大多數是以發達的市場經濟作為基礎,已開發國家之間的相互投資作為前提。得出的結論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這就決定了我們不能直接套用現存的這些西方理論和模型,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借鑑,他們研究所得出來的結論不一定都符合我國目前的情況,我們只能有保留的吸收。也就是說在研究中必須考慮中國的國情,那就是中國證券市場起步較晚,發展不夠規範,跨國公司併購案例相對較少,完全按照西方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比如事件研究法或財務會計數據比較分析法可能不能真實反映併購的績效;另外,併購是一項複雜的企業經營活動,併購績效的釋放需要時間,只研究併購後當年的會計數據變化難以說明併購是否成功,根據此結論也很難做出具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也就是說跨國公司併購中國企業問題研究必須放在中國特定的經濟背景下來進行,即轉軌經濟和開放經濟的雙重背景。換言之,跨國公司併購中國企業行為是在貿易自由化、投資自由化以及國有企業改革的條件下進行的。政府作為各項改革的推動者,國家政策的變化直接對跨國公司併購行為產生重大的衝擊,並直接影響其戰略決策,尤其是面對中國近年來經濟的持續增長和巨大的國內市場許多跨國公司都希望通過併購這一低成本擴張的方式在中國分取一杯羹。 針對上述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本文在實證研究時沒有運用國外傳統的那套實證方法和研究架構來探討跨國公司併購我國上市公司的經濟績效,而是更多的考慮中國轉型期的特殊國情,在借鑑國內學者研究的基礎上,分析影響併購經濟績效因素,考察併購後幾年公司總體績效的變化情況,對企業併購的成功率進行統計,在比較、分析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找出規律。從而對併購績效做出客觀評價,給出具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按慣例衡量上市公司被跨國公司併購績效變化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衡量短期績效的事件分析法,還有一種是採用財務會計數據(Parrino和HarriS,1999)來衡量長期績效的比較分析法。前述分析已經表明,由於中國證券市場的特殊性,運用單純的股票價格效應分析,難以識別股票價格的變化究竟是起因與公司預期真實經濟收益的變化,還是起因於市場效率因素產生的錯誤定價,再考慮到二級市場操縱和內幕交易對股價走勢產生的影響,即當併購重組事件發生時,投資者有可能認為股價將被操縱上升,所以無論上市公司的業績是否因跨國併購重組而有所提升,都會採取跟莊策略,即使業績沒有提高,也可能有顯著的二級市場超額收益率。針對這些問題,為了準確、科學評價上市公司被併購後的績效是否得到改善,必須要建立一套評估體系,傳統的做法是簡單地對幾個財務指標進行併購前後的對比分析。由於各個指標在併購後可能有的增加,有的減少,據此難以客觀地評價。另外,單一指標的比較分析也只能反映公司業績的某一反面,難以對上市公司跨國併購績效做出客觀的綜合的評判。因此,要對跨國併購前後公司的績效進行客觀、綜合對比,必須構建一個綜合得分函式,將所選的指標壓縮成一個綜合得分。目前較為理想的綜合評分方法是中國上市公司業績評價報告(2001—2006)里推出的綜合評價上市公司業績體系,本文在此引用該報告體系所計算出來的綜合得分進行績效分析。 具體評價思路:首先,本文所評價的跨國公司併購境內上市公司績效是基於併購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的長期的穩定的績效,而不是短期收益。這個績效是綜合性指標;其次,鑒於我國證券市場的實際情況,在股票價格無法正確及時反映公司價值的情況下,單純的股票價格效應分析,難以識別股票價格的變化究竟是起源於公司預期真實經濟收益的變化,還是起因於市場效率因素產生的錯誤定價,筆者研究併購後公司長期的績效。具體做法是對選定的併購上市公司在併購前後若干年的多個可以反映績效的財務指標進行綜合分析,以評價跨國公司併購境內上市公司後的績效。 該套評價指標體系的特點是:首先,充分體現投入回報。企業的根本屬性是以盈利為目的,不僅是短期盈利,更重要的是可持續的長期盈利。該評價體系以投入產出為核心,充分反映併購公司的盈利能力;其次,構建了多層次的立體評價體系。評價體系的評價指標包括基本指標和修正指標兩個層次,兩個層次之間不是簡單的並列關係,而是遞進的修正和驗證關係;最後,首創了線性評價標準。對某一個評價指標而言,傳統的評價標準只是一個數值,最多也只有滿意值和不允許值等兩個評價標準,而在本評價體系中,創立了線性評價標準。具體而言,每一個評價指標分為優秀、良好、平均、較低、較差五檔標準,反映坐標軸上就是一條曲線,即評價標準線。線性標準不僅能為評價計分提供準確依據,而且能描述不同評價指標的經濟性,不同的評價指標有不同類型的評價標準線,只有線性標準才能更加科學的計分。 選擇跨國公司併購的樣本是證實證分析結果可靠性和有效性的關鍵。本文在選擇樣本上考慮了以下因素:一是儘量選擇跨國公司併購行為發生時間相對較長,年份跨度較大的案例,這樣才能通過統計分析比較跨國併購績效的變化趨勢。鑒於中國對跨國公司開放的時期進程特點,2002年之前發生的併購案例較少,而2002年可以說是跨國公司併購初露鋒芒的一年,市場對跨國公司併購有著強烈的期待。因此在跨國公司併購的時間段選擇上,以2002年發生的跨國公司併購作為主線。二是為保證統計結果有意義,所選擇的樣本必須有典型性。 按照上述要求筆者整理收集了1995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期間滬深兩市上市公司所公告的46起外資併購事件,並根據以下標準進行選擇:(1)在已經簽訂併購協定的跨國公司併購事件中選取併購已實質性完成的樣本公司; (2)樣本公司在跨國公司併購完成後至少要有2年的財務數據;(3)在樣本的選取中,如果一家公司在某一年度發生二起或二起以上的併購事件,只算作一次併購事件。同樣,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被同一家跨國公司併購兩次以上而且這些併購時間發生在不同年度,則以最後一次併購時間為準;(4)併購事件被證明是虛假併購的予以剔除,比如ST科龍電器;(5)重點研究能夠對公司經營管理髮揮作用的,即併購後能主宰公司的命運,為公司第一大股東或第二大股東的案例;(6)有關跨國公司併購銀行業的案例,由於銀行業經營的特殊性,銀行業的許多財務指標與其它行業差距較大,橫向比較不理想;加之時間比較短,在此予以剔除,比如美國新橋入主深發展。 按照前面的綜合計分方法計算出樣本公司的併購前後績效得分,為了分析的方便假設併購當年用F〓表示,併購前一年用F〓表示、併購後一年用F〓表示;樣本公司併購前後績效得分如下表1所示: [表1 樣本公司綜合績效得分] 〓 筆者通過對併購前一年、併購當年、併購後一年的綜合得分均值的變化直觀地分析跨國公司併購的績效發現:樣本公司在發生跨國公司併購當年績效的綜合得分比併購前一年有所下降,而併購後一年績效的綜合得分比併購當年有一定幅度的上升,但並未超過併購前一年。這說明跨國公司併購後一年雖然有了提升的勢頭,但仍處在調整與適應的階段。 上面只是從直觀上得到了跨國公司併購提高了我國上市公司績效的結論,需要更為嚴謹的分析,就必須採用統計檢驗來判斷,跨國公司併購是否給上市公司的績效帶來了顯著的影響? 具體方法是:首先計算併購前后綜合得分的各個差值,然後對這些得分差值是否為零進行統計檢驗,如果兩期差值顯著異於零,則說明跨國公司併購對於上市公司的績效帶來了顯著的影響;反之亦然。 筆者分別求出的F〓、F〓、F〓進行差值運算,得出:(F〓-F〓)、(F〓-F〓)、 (F〓-F〓);實際上(F〓-F〓)=(F〓-F〓)+(F〓-F〓)。 [表2 樣本公司假設檢驗計算表] 〓 筆者先對(F〓-F〓)進行假設檢驗,可以很容易地得出其平均值、方差。然後進行統計的假設檢驗:(〓為(F〓-F〓)的平均值,S為樣本標準差,N為樣本數)。由於總體方差σ〓未知,因此筆者通常用它的無偏估計量樣本方差S〓來代替,得統計量〓。 如果(F〓-F〓)的平均值為0,則跨國公司併購行為對於上市公司在併購前一期與併購當期的績效沒有影響。 提出原假設H〓:μ=0(即假設:樣本是取自均值為0的總體) 當H〓成立時,〓檢驗統計量服從自由度為25的t分布。令: 〓 查t分布表可得:〓。檢驗的否定域為: 〓 根據〓,〓我們可以得出:t=-3.688。檢驗統計量的觀測值落入了否定域,所以不接受原假設H〓。即在0.05的顯著水平下, (F〓-F〓)的平均值不為0,可以認為跨國公司併購行為對上市公司併購前一期至併購當期的績效產生了影響。 同理,可以分析(F〓-F〓)、(F〓-F〓)得出結論:跨國公司併購行為對上市公司併購前一期至併購後一期的績效產生了影響(F〓-F〓的均值小於零,並且統計意義上顯著,表明併購次年相對於併購前一年而言,業績顯著下降);併購當年相對於併購前一年,業績亦顯著下降,但是,併購次年相對於併購當年,業績並沒有顯著變化。 最終結論就是跨國公司併購上市公司後持續性績效有一定的改善但並不顯著,個別公司併購後績效不理想,甚至被迫轉讓股份,黯然退出。 那末,為什麼跨國公司在華併購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就其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是國家的戰略目標與跨國公司的戰略目標不一致,就併購的標的(上市公司)而言,其本身問題重重;加之有關法規政策審批手續繁瑣、缺乏可操作性。另外,從時間上來考慮,從2002年底外資併購的政策放開至現在僅幾年的時間,而一項併購戰略的制定,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特別是跨國併購需要更長一些的時間。但有一點可以明確:跨國公司併購境內上市公司是基於利益最大化的考慮,其最終目標是提高公司的績效。為了使跨國公司在華併購能夠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政府需要從目前特殊轉型期的角度進行思考,儘可能地減少跨國公司在華併購的不確定性,共同來提升併購後公司的績效。 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過渡期的結束,跨國公司併購已經迎來一個新的高潮,抵制與迴避都是徒勞的。形勢要求政府不僅要加快完善制度的步伐,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為目標,提高外資管理水平和利用質量,在併購中實現互利雙贏。更重要的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們的視野要放到如何培育壯大國內上市公司、使其具備國際競爭力上面。對於民族企業的上市公司來說,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擁有與跨國公司勢均力敵的經濟實力,經濟安全才有了真正可靠的保障。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在近期內需要做到:(1)加大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力度,加快國有企業股份化改造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進程(因為在產權不清的條件下,收購目標公司的資產所有權不清晰,收購標的本身就蘊含著巨大風險,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不健全,收購後的企業組織將難以通過產權來實現對資源的內部最佳化配置)。(2)在跨國公司併購的操作環節和定價機制上,應該明確競價機制,制定競價機制的可操作性,規範併購活動的信息披露程式,增加併購競價的透明度;同時發展投資銀行等中介機構,以提高我國併購中介的專業化水平和國際化水平,做好國內外併購市場的溝通;(3)建立起適合我國國情的併購行為評價體系和與國際接軌的價值評估標準,保證法律法規的有效執行。也就是要著手設立適合我國現階段要求的跨國公司併購績效衡量指標,該指標應將跨國公司併購對產業安全和國家安全的影響、對市場形成壟斷的可能性、對產業結構升級政策的影響、對企業經營機制的影響、對社會穩定與就業的影響,以及對國有資產流失的影響等因素考慮在內。(4)成立專門審查部門,設立監督機構,防範潛在併購風險。該部門不應以行政手段直接參與併購,但對併購程式公平性、透明度,併購資產的評估方法和評估價格,併購的經濟社會影響等擁有審查、監督和審批權力並有否決權。(5)加緊完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明確規定哪些行業是鼓勵併購,哪些行業限制併購,哪些行業是禁止併購的。未來五年中國應當重點鼓勵外資投向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和環保產業等五大產業。而對涉及國民經濟命脈的18個行業和關鍵領域內的重大外資併購項目和對外資併購涉及的基礎性和支柱性產業領域的骨幹企業及行業“排頭兵”企業要列出重點保護名單,直接保護,“從嚴審查”。 總之,對於跨國公司併購應採取的態度是,既不能放任,也不必視為“洪水猛獸”。保護具有戰略性地位的產業不能泛化,更不應隨便地把某些個案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同時,保護也應有個“度”,也應講究保護的策略和方法。尤其是不應以“保護”之名損害經濟發展的效率。總體上,應堅持自主、互利原則,以積極的姿態應對跨國公司戰略併購,共同提升併購後上市公司的績效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