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王陽明學心學:心學大師的神奇智慧

跟王陽明學心學:心學大師的神奇智慧

《跟王陽明學心學:心學大師的神奇智慧(權威典藏版)》主要講述了,王陽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書法家、哲學家和軍事家,是心學之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故稱之為“真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他非但精通儒、釋、道三教,而且能夠統軍征戰,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 王陽明心學最大的優勢就是“心外無物”。一個內心強大的人。或者說一個通過不斷“致良知”、知行合一而達到“內心強大”的人,他對世界的掌控是無以倫比的。至少,他對自己的個人的世界的掌控能力,也是一般人所望塵莫及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跟王陽明學心學:心學大師的神奇智慧
  • 作者:宋師道
  • 出版社:中國華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8月1日
  • 頁數:257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11336736
  • 類型:人文社科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跟王陽明學心學:心學大師的神奇智慧(權威典藏版)》由中國華僑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第一章樂觀豁達之心
1.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2.要想修身,必先修心
3.常快活便是功夫
4.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放下負擔,化繁為簡
7.擒山中賊易,去心中賊難
8.時常微笑,運氣不會太差
9.過執則無樂,簡單則無憂
第二章立志與行動之心
1.知行合一
2.言出必行,行之必果
3.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4.知行合一,經世致用
5.不要做思想上的“巨人”
6.心懷信念,夢想不死
7.欲做大事者,必先立志
8.持志如心痛
9.想要成功,就需身體力行
第三章反省開闊之心
1.靜坐閒思己過,一日三省吾身
2.閒談莫論人非
3.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4.反省自身,獲得提升
5.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6.人貴有自知之明
7.聰明人責備自己,愚蠢人埋怨朋友
8.俯仰無愧天下,褒貶自有春秋
9.磨難就是上帝賜予的禮物
第四章忍耐包容之心
1.宰相肚裡能撐船
2.水至清則無魚
3.不理是非,就無是非
4.小不忍,則亂大謀
5.容人之過,得人之心
6.寬可容人,厚可載物
7.耐心等待,風車從不跑去找風
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磨,不堅毅
9.不要拿別人為難自己
第五章果斷進取之心
1.天才就是比別人多付出了汗水
2.不做下一個誰,只做第一個我
3.人要隨才成就自己
4.時刻準備的人才會成功
5.以心為本,不戰而勝
6.抓準時機,尋找突破點
7.業精於勤,荒於嬉
8.善謀事者能成事
9.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
第六章淡泊徹悟之心
1.淡泊名利
2.掌控自己的思緒和行為
3.愛慕虛榮是給自己準備的陷阱
4.掌控心靈的秘鑰
5.天生我材必有用
6.身處泥淖性如蓮
7.不怕不悔,不喜不懼
第七章道德孝敬之心
1.百善孝為先
2.得民心者得天下
3.種十里名花,何如種德
4.心知孝,行做孝
5.道德當身,不以物惑
6.子欲養而親不待
7.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
8.今之孝者,不單是謂能養
第八章謙虛謹慎之心
1.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2.居功自傲,後果如高台跳水
3.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4.妙語過盛會“物極必反”
5.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第九章平常真誠之心
1.泰然自若,渾然天成
2.去偽存真,保持本色
3.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4.人無忠信不可立於世
5.人生難得“糊塗”
6.樹正不怕影子斜
7.大巧在所不為,大智在所不慮
8.只易其境,不易其心
9.心之平常,無事複雜
第十章勇敢善良之心
1.相信自己是最優秀的
2.命中注定你是獨一無二的奇蹟
3.我命由我不由天
4.勇於擔當,敢於正視
5.與人為善,與己方便
6.有質疑,才有提升
7.大愛無私,至善無痕
8.善若黃金,擲地有聲
9.生命不是用來自私的

序言

王守仁,幼名雲,字伯安,號陽明,諡文成,人稱王陽明,浙江餘姚人。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書法家、哲學家和軍事家,官至南京兵部尚書、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亂等軍功而被封為新建伯,隆慶年間追封侯爵。創立“心學”,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死後,進入孔廟中,成為了中國第53位聖賢。
王陽明少年時便胸懷大志一心想要成為聖賢,人生中的第一個問題便是“何為第一等事”,不是“唯讀書登第耳”,而是“讀書學聖賢耳”。經歷了“陽明格竹”,在潛意識裡默默孕育心學,科舉意外落榜後,說出“世人以不得第為恥,我以不得第動心為恥”。後來接觸佛、道思想,在家鄉的“陽明洞”練習道家引導術養生,從中悟出了許多道理,並以“陽明”為號,初步打下了日後心學的基礎。
王陽明步入仕途,因上疏觸犯權傾朝野的大宦官劉瑾,被貶到窮山惡水的偏遠山區貴州龍場任驛丞。在這個食不果腹、環境惡劣的龍場,他克服重重困難,立志修身並悟出了儒家“格物致知”的要旨,洞悉了生命的本來面目,總結出了“知行合一”的心學智慧,從而創造了影響後世並遠傳海內外的學說——心學。
王陽明以講學的形式向世人闡述他的心學思想,他認為“心即是理”,通過格物致知的實踐方法,可以去除蒙蔽內心的思想雜念,從中尋求人內心的“良知”,讓源於良知的本能智慧顯現出來。任南贛巡撫期間,他以超群的智慧和才幹平定江西巨寇,同時平定了寧王的叛亂。繁忙的軍旅生活並沒有讓他放棄對心學的研究與傳播。他積極地修建書院,推廣教育。
他在貴陽書院提出“知行合一”的學說,稱“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會得時,只說一個知,已自有行在。只說一個行,已自有知在”。他認為認識來自於內心,知與行都是由內心的道德實體發出來的。知是行的主導,行是知的體現,知是行的開端,行是知的完成,知中含行,行中含知,知與行密不可分。知行合一這個觀點被古今中外的很多名人推崇,對於現今的生活及發展具有重大的作用。
對於如何正確地思考問題,王陽明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說過:“良知愈思愈精明,若不精思,漫然隨事應去,良知便粗了。”他認為做一件事時,如果不著邊際地去思考,把毀譽、個人利弊得失都要摻雜進去,就會迷失事物的本來面貌,看不清事物的本質,得不到正確的思考問題的方法,從而做出錯誤的判斷。
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集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偉大人物,他的一生都充滿了傳奇的色彩,他的經歷也是我們最好的勵志故事,他的思想更為後代傳誦,經久不衰。今天我們學習王陽明的心學,從中體會一些道理,有助於我們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困苦,更能夠激勵我們不斷前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