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澤

趙雲澤

趙雲澤,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中國新聞傳播史、新媒體、網路輿論,任教課程:《中國新聞傳播史》、《跨媒體傳播實驗》、《博士生主文獻課》。史論部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新聞史學會常務理事,《新聞春秋》雜誌副主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訪問學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雲澤
  • 國籍中國
  • 畢業院校:中國人民大學
  • 主要成就:主持北京市社科重點項目:社交媒體對社會政治結構產生的影響研究
    在各類核心期刊發表多篇論文。
    高等學校新聞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全國新聞學青年學者優秀學術成果
    獲主持教育部青年社科項目“外國人對中國形象的建構因素分析”
    獲新聞傳播學學會 “優秀學術獎三等獎” 
  • 學歷:博士學位
  • 專業方向:中國新聞傳播史、新媒體、網路輿論
  • 任教課程:《中國新聞傳播史》、《跨媒體傳播實驗》、《博士生主文獻課》
  • 職務: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
個人簡介,個人履歷,研究課題,主要作品,獲獎記錄,著作,

個人簡介

趙雲澤,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新聞春秋》雜誌編輯部主任,《國際新聞界》雜誌欄目主編,人大新聞學院學生媒體《新聞周報》、“新周網”、“新聞E刊”電子雜誌指導教師。已發表學術成果近百萬字。擔任多家媒體的評審顧問。長期從事新聞傳播史論、新媒體、國家形象、媒介素養、輿論學等方面研究,並保持新聞業務一線的實踐。趙雲澤老師擅長從歷史的視野對現實問題進行剖析,理論緊密結合實際,研究問題具有現實針對性。學術成果集中於媒介融合、網路輿論、時尚傳播、中國新聞傳播史等領域,參與編寫著作、教材多部,發表中英文論文40多篇,多次參加美國ICA、AEJMC等美國新聞傳播學主要學術會議並發表論文。
趙老師已完成學術著作有《中國時尚雜誌的歷史衍變》、《當代西方戰爭宣傳史解讀》、《偏見與想像——外國人對中國形象建構機制分析》、《中國社會轉型焦慮與網際網路倫理》、《作為政治的傳播——中國大眾傳播史考察》(即將印刷),主編教材有《跨媒體傳播基礎教程》、《中國新聞傳播史》。
在科研項目方面,趙老師主持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政治與技術雙重動因下的中國網路媒介形態演變機制研究”,北京市社科重點項目“社交媒體對社會政治結構產生的影響研究”以及教育部青年社科項目“外國人對中國形象的建構因素分析”。
趙雲澤老師開設了本科生課程“中國新聞傳播史”、“跨媒體傳播實驗”、“媒體理論素養與操作實踐”,碩士生課程“新聞傳播學研究方法”,以及“博士生主文獻課”等。其中“中國新聞史”課堂探索實行了“翻轉式教學”改革的模式,已成功實施四屆,取得良好教學效果。趙老師曾獲得“中國人民大學宣傳思想工作先進個人”、“優秀學生媒體指導教師”、“中國人民大學先進工作者”、“新聞學院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等榮譽稱號。

個人履歷

2007年至今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
2012-2013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PENN)訪問學者
2006-2007年北京市朝陽區和平里街道掛職,主任助理
2001-2007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攻讀碩博學位師從方漢奇先生

研究課題

1.主持北京市社科重點項目“社交媒體對社會政治結構產生的影響研究”;
2.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政治與技術雙重動因下的網路媒介形態演變機制研究;”
3.主持完成教育部青年社科項目“外國人對中國形象的建構因素分析”;
4.主持完成中國人民大學“明德學者”項目(“中國新聞解釋史”);
5.參與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媒介融合人才培養教學改革項目”;

主要作品

著作及教材
  1. 《偏見與想像:外國人對中國形象建構機制分析》,福建人民出版社,2016年;
  2. 《中國社會轉型與網際網路倫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
  3. 《作為政治的傳播——中國新聞傳播解釋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年;
  4. 跨媒體傳播基礎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
  5. 中國新聞傳播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2年;
代表性論文
  1. 論網路傳播對國際傳播秩序均衡化影響
  2. 重新認識“華爾街日報體”的寫法
  3. 華語傳播的話語整合與意象重構
  4. 時尚傳播與女性政治
  5. 中國報刊負面新聞近年的發展變化——對2001-2008年5份中國報刊負面新聞的統計分析
  6. 在華外國人對中國媒體的接觸狀況及公信力評價——基於對在京外國人調查的一個探索性研究
  7. 當下中國網路話語權的社會階層結構分析
  8. 搜尋引擎:三重屬性的矛盾及解決途徑
  9. “文人論政”與“新聞專業主義”:精神的區隔與認同
  10. 中國時尚雜誌的歷史反思
  11. 音樂在新聞類媒介融合產品中的作用探析
  12. 延安時期黨報對農村選舉的宣傳及動員
  13. 從技術到政治:中國網路公共空間的特性分析
  14. 微信輿論特點及其帶來的監管挑戰
  15. 傳統型媒體衰落的結構性原因
  16. 記者職業地位的殞落:“自我認同”的貶斥與“社會認同”的錯位
  17. “社會化媒體”還是“社交媒體”?——一組至關重要的概念的翻譯和辨析
  18. “橋樑人群”對中國品牌的跨文化傳播的影響研究
  19. 中國新聞史教學改革的新探索:翻轉式課堂的套用
  20. 輔佑政事與延攬民意:先秦時期社會傳播活動的功能考察
  21. 晚清在華外報:作為新知與意識形態的橋樑
  22. “長尾效應”下自媒體行銷方式探析
  23. 基於社會網路分析的虛擬社區“認知盈餘”實現過程研究
  24. The Effects Of Interface Design Of Hand-held Devices On Mobile Advertising Effectivenes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bile Marketing, Summer 2013, Vol. 8, No. 1
  25. Liberation and Self-identity of Chinese Women behind the Fashion--A Historical Study of Chinese Fashion Magazine,ICA Conference,2013-06.
  26. Fashion Magazines and Women's Liberation in Late Qing China,ICA Conference,2014-05.
  27. “Seeing is Believing? An Explorative Study of News Credibility in China”, China Media Research /July 2014/Vol. 10. No. 3

獲獎記錄

“2009年度中國人民大學宣傳思想工作先進個人”;
“中國人民大學2009年度優秀學生媒體指導教師”;
“中國人民大學先進工作者”(2010年度);
全國新聞學青年學者優秀學術成果獎,教育部高等學校新聞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2012年;
新聞傳播學學會獎, “優秀學術獎三等獎”,2016年;

著作

1、《淺析近代來華辦報的外國傳教士的漢語姓名》發表於《國際新聞界》2002.5
2、《中國傳媒進入規模化發展的快車道-傳播學者喻國明訪談錄》發表於《新聞實踐》2002.6
3、《觀察新華日報的“龍頭鳳尾”模式》發表於《傳媒觀察》2003.2
4、《淺析記者角色的異化》發表於《法制新聞界》2003.2
5、《網路戰爭傳播強弱懸殊》發表於《傳媒觀察》2003.5
6、《聚焦央視新聞頻道試播》發表於《傳媒觀察》2003.6
7、《論網路傳播對國際傳播秩序的均衡化影響》發表於《國際新聞界》2003.3
8、《淺析舊中國的報業集團》發表於《法制新聞界》2003.3
9、《網路傳播對國際傳播秩序影響的前瞻性分析》發表於《新聞學苑》2003.6
10、《報刊分銷市場:迎來“與狼共舞”時代》發表於《傳媒觀察》2003.8
11、《鳳凰衛視:CNN和“半島”之外的獨特視角》發表於《鳳凰廣告時代》2003.5
12、《早期外人在華及周邊地區所辦中文報刊資本的本土化過程》發表於《法制新聞界》2004.5
13、《重新認識華爾街日報體的寫法》發表於《國際新聞界》2006.7
14、《百年沉浮 上下求索——〈大公報百年史〉書評》發表於《中華新聞報》2005.3.9
15、《華爾街日報如何軟化能源報導》發表於《中國記者》2005.3
16、《〈中國證券報〉與〈上海證券報〉新聞標題比較》發表於《法制新聞界》2006.4
17、《從著作權合作到內容本土化——時尚雜誌的必然選擇》發表於《國際新聞界》2006.3
18、《“華爾街日報體”故事化寫法的再認識》,發表於《傳媒觀察》2007.1;
19、論文/中國時尚雜誌的歷史反思,國際新聞界/2011-05,獨立作者
20、論文/當下中國網路話語權的社會階層結構分析,國際新聞界/2010-05,第一作者
21、論文/在華外國人對中國媒體的接觸狀況及公信力評價——基於對在京外國人調查的一個探索性研究,國際新聞界/2009-12,獨立作者
22、論文/中國報刊負面新聞近年的發展變化——對2001-2008年5份中國報刊負面新聞的統計分析,國際新聞界/2009-04,獨立作者
23、論文/時尚傳播與女性政治——中國時尚雜誌發展歷史的一點啟示,國際新聞界/2008-10,第一作者
24、論文/《華語傳播的話語整合與意象重構——以CCTV4〈華人世界〉為研究對象》,國際新聞界/2008-04,獨立作者
25、論文/“文人論政”與“新聞專業主義”:精神的區隔與認同,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
010,第一作者
26、論文/搜尋引擎:三重屬性的矛盾及解決途徑,當代傳播/2010-05,第一作者
27、論文/時尚雜誌與女性話語政治研究,新傳媒/2010-12,獨立作者
28、論文/“對內傳播”的“對外傳播”效應——基於對在京外國人媒介接觸狀況的調查,新聞與寫作/2010-10,獨立作者
29、論文/外國人是否相信中國媒體——在京外國人對中國媒體地震報導的評價研究,《震撼-之媒體回想》中央電視台四川地震報導研究論文集/2008-06
30、論文/當前國際時尚雜誌發展的新技術形態及其啟示,《中國新聞業發展現狀與趨勢》論文集/2008-04,獨立作者
31、論文/HIV Stigmatization and Stereotyping in Chinese News Coverage: From a Framing Perspective,Convention of American for Education in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美國新聞與大眾傳播協會國際會議)(2011-08)第四作者
32、論文/Effects of Emotion and Interface Design on Mobile Advertising Effectiveness among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Convention of American for Education in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美國新聞與大眾傳播協會國際會議)2011-08,第二作者
33、論文/清末報刊時尚傳播的歷史分析,新傳媒/2011-01,獨立作者
34、論文/時尚雜誌與意識形態,新傳媒/2010-03,獨立作者
35、論文/多元主張下的中國報刊負面新聞報導,新聞春秋,2010-11,獨立作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