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五家合繪(趙雍等元五家合繪卷)

元五家合繪

趙雍等元五家合繪卷一般指本詞條

《元五家合繪》是元代趙雍、王冕、朱德潤、張觀、方從義創作的紙本墨筆畫,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此卷包括元代5位畫家的5件繪畫作品,作品尺幅相近,後人將其合裱為一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元五家合繪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者:趙雍等
  • 材質:紙本
  • 畫作類型:墨筆畫
  • 現收藏地:北京故宮博物院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元五家合繪》從右至左分別為趙雍《松溪釣艇圖》、王冕 《墨梅圖》、朱德潤《松溪放艇圖》、張觀《疏林茅屋圖》和方從義《林屋幽居圖》。
元五家合繪
元五家合繪
《松溪釣艇圖》
其一:元,趙雍作,紙本,墨筆,縱30cm,橫52.8cm。
款署:“至正二十年二月既望仲穆畫。”鈐“仲穆”、“魏國世家”。另有清乾隆皇帝御題詩及鑑藏印。圖繪近岸坡石雙松,孤舟釣叟,隔水平巒遠岫。
《墨梅圖》
其二:元,王冕作,紙本,墨筆,縱31.9cm,橫50.9cm。
自題:“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王冕元章為良佐作。”鈐“元章”、“文王子孫”。另有清乾隆皇帝御題詩及鑑藏印。畫面中一枝梅花橫出,枝幹秀挺,花朵疏朗。
曾經清人梁清標和清內府收藏,《石渠寶笈·續編》著錄。
《松溪放艇圖》
其三:元,朱德潤作,紙本,墨筆,縱31.5cm,橫52.6cm。
自題:“醜石半蹲山下虎,長松倒臥水中龍。試君眼力知多少,數到雲峰第幾重。朱澤民。”鈐“朱澤民氏”。另有清乾隆皇帝御題詩及鑑藏印。
圖繪巨石怪松,孤舟徐行。
《疏林茅屋圖》
其四:元,張觀作,紙本,墨筆,縱25.8cm,橫59.6cm。
款署:“至正戊戌八月,張觀制。”另有清乾隆皇帝御題詩及安歧鑑藏印。至正戊戌為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
圖畫平坡老樹,茅舍掩映,水闊山遠,清雅控幽。
《山水圖》
其五:元,方從義作,紙本,墨筆,縱26.5cm,橫45.3cm。
款署:“方方壺作。” 另有清乾隆皇帝御題詩及明項元汴等多家鑑藏印。
圖畫密林茅舍,小橋流水。畫面景物豐滿,墨色濃淡相間,筆法靈活瀟灑。

創作背景

《松溪釣艇圖》從款識可知,此畫作於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由此可以想見畫家晚年的心境。
趙雍、王冕、朱德潤、張觀和方從義這五位畫家都生活在元代中後期或至明初,這一段歷史具有特殊性。特別是元末爆發農民戰爭,身處亂世之中的交人知識分子將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寄託于山水、梅竹的描繪,也正是在這些作品中,看到了畫家們趨於隱逸的生存狀態。

藝術鑑賞

《松溪釣艇圖》為紙本墨筆,近景畫古松坡石,老枝虬曲,枝葉左右鋪開,占去畫面大半。遠山綿延橫亘,與近處的雙松連線,卻又層次清晰。其間則是開闊的水面,不著一筆,愈顯境界深遠。溪中老者正於舟頭垂釣,平和安詳,恰與周圍景物相契合。構圖均衡、疏朗,著墨不多而別有意蘊。宋元易代,加之各種社會矛盾,致使大批讀書人以學問、書畫自娛,寄情於自然,所以垂釣、隱居之類的題材頗為常見。可以感受到畫家對於此種隱逸生活的嚮往。
此幅《墨梅圖》可以看做是畫家種種內在情感體驗的外在寄託的典型例證。圖中以墨筆畫梅枝自右方橫出,由濃到淡,粗細大小不等,穿插之處交代清楚。花瓣用淡墨以沒骨法畫出,花蕊則以細筆挑出。畫面簡潔而秀逸、明晰而清雅,達到以少勝多的效果,滿幅透出文秀清香之氣。再加上畫家自題詩:“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松溪放艇圖》右下於坡岸畫怪石橫臥,如虎踞之狀,威武雄強。其上老松枯藤自石面倒向溪中,造勢奇險,扣人心弦。而其不遠處,一葉小舟划過,一位高士正在與人對談,顯得悠閒自在,與旁邊的怪石古松之險勢恰好形成對比。遠山淡墨輕抹,突顯這幽深美妙之境。畫面右上朱德潤題詩:“醜石半蹲山下虎,長松倒臥水中龍。試君眼力知多少,數到雲峰第幾重。’,很顯然,詩里畫中表現的正是文士們閒適自得的隱逸生活及理想,這與朱德潤晚年政治失意、閒居家中的心態是一致的。從形式看,題詩及款印是畫面的有機組成部分,不可分割;從內容看,詩意與畫境相得益彰,形成一個統一體。倒是乾隆御題有傷畫家的意匠。
張觀的《疏林茅屋圖》,畫法規整,功力深厚。張觀,字可觀,松江楓徑(今屬上海)人,活動於元代後期至明初。畫史評價其作品筆力蒼秀、無庸俗薄弱氣習。此圖右半畫水邊坡岸,小橋流水,怪石松林之間一茅舍依稀可見,高士正坐於屋中,靜候橋外的琴童。緊接著,可以想到高士撫琴的情景:悠揚的琴聲和著空曠的江面及對岸連綿起伏的遠山,琴為心曲,仿佛山水樹石、宇宙萬物皆為琴聲而存在,心物一體,至於化境。畫面造境極為巧妙,人物活動的描繪極為自然、生動,富於動態,躍然紙上。張觀雖學李郭,但有變化,用筆用墨趨於秀潤,這是由於受到江南景物的影響。
《林屋幽居圖》畫水邊茂林郁秀,坡岸樹石,林下茅屋中有一文士坐於窗後,樹後窗內亦有一人,或是在讀書,前廳有人清掃。茅屋被溪流和樹叢包圍,仿佛是個小島,居於這樣的環境中自然可以蕩滌內心,超塵脫俗。自宅前有一橋樑通向岸邊,這應該是幽居山林的文士與外界的通道。相對於放逸的《東晉風流圖》和《雲山圖》(藏於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這幅畫的布局顯得較為規整。但是率意灑脫的用筆和獨特的章法還是進一步強化了隱逸的主題。
在章法及意境方面,方從義的《林屋幽居圖》、張觀的《疏林茅屋圖》、朱德潤的《松溪放艇圖》和趙雍的《松溪釣艇圖》存在著一些共同或類似之處,尤其是後三者。畫面重心均在右半部,但是通過遠山、水面使構圖平衡,並通過人物活動使畫面靈動起來。這種構圖方法以江南、特別是太湖流域的江湖之景為主要組成部分,江而開闊,意境深遠,發展成熟於元代中期,盛行於元末,他們將此類構圖發揮到了近乎完善的程度,對明清文人畫產生了重要影響。

作者簡介

趙雍(1291-1361年),字仲穆,湖州(今屬浙江省)人。趙孟頫次子。以父蔭入仕,官至集賢待制(正五品)、同知湖州路總管府事。繪畫有父風,山水、人物、花鳥、鞍馬,皆其所長。兼工書法,真、行、草書承家學,其書有“精妙”之稱。此外,他還是一位書畫鑑賞家。有《趙待制遺稿》一卷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