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營村(河南省鎮平縣賈宋鎮趙營村)

趙營村(河南省鎮平縣賈宋鎮趙營村)

(村內有趙姓.王姓等。因趙姓居多,故名;趙營村。)位於賈宋鎮西南方向,棗(園)韓(堂)從村東穿境而過,東距省道248線僅500餘米,轄趙營、趙莊、魯莊、東園、小寨5個自然村,17個村民小組。農戶840餘戶,約3500餘人,地面積2000餘畝。主導產業以花卉種植(主導品種以玉蘭系列、桂花系列、香樟、女貞等綠化苗木為主).特色養殖.精品蔬菜種植為主.。已有很長的歷史,在本地已是家喻戶曉。進入2005年後,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與普及,2012年國內“網際網路+”理念的提出,我村已有大批青年主力軍從事電商國內及跨境電商,並取得令人欣喜的成果,此隊伍正在穩步擴大增強。從事電商事業已是新一代農民更好的就業形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趙營村
  • 外文名稱:zhaoyingcun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
  • 下轄地區:趙營、趙莊、魯莊、東園、小寨5個自然村
  • 政府駐地:趙營
  • 電話區號:0377
  • 郵政區碼:474272
  • 地理位置河南省西南部鎮平縣賈宋鎮中心西南方向約1里
  • 面積:130萬平方米
  • 人口:約3500人
  • 方言中原官話-南魯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趙營村鄢陵河旅遊區(待開發)
  • 機場南陽姜營機場
  • 火車站鎮平站南陽站
  • 車牌代碼:豫R
  • 村民風貌誠信,實幹,創新,擔當
建制沿革,村落概括,地理環境,人口民族,風景名勝,

建制沿革

據村古廟內碑文記載;(現村衛生所所在地)
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賈宋鎮趙營村
趙營:明宣德年間,趙姓兄弟四人,老大和老四從小河東(今屬盧醫鎮小河東明初從山西洪洞遷建)遷此建村,故名趙營村。
小寨;明末,王姓在此建寨。
魯莊:清初,魯姓建村,得名。清朝中葉,王姓從小集遷此,無魯姓,沿舊稱。
趙莊:原為趙姓在此租種菜園,後發展成村落故名。
東園:明嘉靖年間,王姓由晁陂遷此,原為魯莊地主的東菜園,故名東園。
趙氏宗譜
山西洪洞·趙氏族譜二十卷藏地:美國(清)晨等輯清雍正四年(門26)邊貽齋刊本四冊
山西洪洞·趙氏族譜四卷藏地:中國國家圖書館(民國)趙景宸彙編1942年濟南茂文齋印刷局鉛印本冊
萬豐金永三顯堂德澤凱明進宏昌
大明朝時隸屬涅陽縣,清朝至民國屬涅陽縣(今鎮平縣),解放後歸屬鎮平縣賈宋鎮第五區,解放前的體制是以自然村為小保,設有
趙營、趙莊、魯莊、東園、小寨為一個聯保,設有聯保處,
1945年5月4日,南陽解放,四縱十一旅根據中共鎮平縣委提供的城防情報,向鎮平縣城發起攻擊,打得守敵毫無招架之力,敵500餘人被殲,殘部倉皇逃竄。5日,鎮平縣城獲得解放。
五師司令員李先念帥大軍向西之後,上級政府即在村里組建了農協會,帶領廣大貧下中農進行土改運動,
打破了沿襲幾千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得到了合理的分配,調動了村民的勞動激情,土改運動進行的十分順利。
1954—1956年,村里相繼組建起了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共分三個隊,而後又分為五個隊,初級社時以隊為核算單位,高級社時以社為核算單位,
1983年取消村革委會改為村委會至今。

村落概括

趙營行政村隸屬鎮平縣賈宋鎮,距鎮平縣縣城20公里。坐落在美麗的鄢陵河畔,自然風光怡人。
棗(園)韓(堂)從村東穿境而過,距東距省道248線僅500餘米,
轄趙營、趙莊、魯莊、東園、小寨5個自然村,17個村民小組。農戶840餘戶,約3500人,地面積2000餘畝。
據趙營村村中古廟(趙營國小橋西南邊,現村衛生所所在地)內碑文記載(廟已被毀),石碑為證(石碑現在,在趙營橋做橋樑)最初村內有趙姓.王姓等。因趙姓居多,故名;趙營村。故而得名。
因本地土壤肥沃、物產豐富。人文積沉豐厚,特色經濟鮮明。趙營村村民素有勤勞智慧、務實重乾、勇於開拓的優良傳統。
趙營村位於賈宋鎮西南方向,棗(園)韓(堂)公路從村東穿境而過,距東距省道248線僅500米,轄趙營、趙莊、魯莊、東園、小寨5個自然村,17個村民小組。農戶840戶,3380人,地面積1750畝。主導產業以蔬菜種植為主。
趙營村充分發揮水利條件好,土地肥沃優勢,大力發展高效品質蔬菜等種植苗木,主導產業和苗木花卉朝陽產業,目前已發展花卉150畝,花卉 120畝,產品遠銷廣東、上海、鄭州和周邊縣市區,人均年收入達6000多元。趙營村有外出務工創業傳統,全村外出務工經商1500多人,足跡遍布北京.上海.廣州.湖南.湖北.西安等全國各地地區,紛紛回鄉創業,報效桑梓捐資建設村公益事業20多項。距鎮中心較近水利條件好,土地肥沃,發展高效高品質蔬菜等為 主,大力發展高效花卉產業。村內實現了水、電、通訊、綠化、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相配套,功能完善,歡迎廣大客商,前來投資建廠。交通運輸
趙營村交通通信便捷,投資環境優越。村內有幼稚園、國小、商店,文化廣場、村衛生室、路燈網、監控網等基礎設施。村莊距南陽機場僅40公里,距鎮平火車站15公里。312國道207國道縱,焦枝鐵路、寧西鐵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滬陝高速、太澳高速已經通車,構築了趙營村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村莊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移動公司、國際網際網路可提供便捷的通信服務;日供水2000噸的水廠,330KV伏和110KV伏變電站以年供電8480萬千瓦時、,可滿足工農業生產和人民民眾生活之用;
趙營國小
簡介: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賈宋鎮西趙營國小坐落在河南省南陽市內,歷史悠久,底蘊豐厚,人才輩出,是學生騰飛的搖籃,教師成長的沃野。學校擁有一支團結、實幹、高素質的具有開拓精神的教師隊伍,曾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優秀教師,有全國優秀班主任、全國優秀體育教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教師們憑著開放的教育思想,領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質,進取的態度,奉獻的精神和踏實的作風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生。學校以“開發潛能、發展個性”為育人理念,從整體改革實驗到差異教育的研究從二級循環活動的嘗試到創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網路環境下教學模式的探索,捕捉著現代教育最敏感的話題,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學校一貫堅持“品牌、質量、服務”的意識,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質量樹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贏得了社會的讚譽,是老百姓心目中最好的學校之一。
本次修建學校各方籌資150餘萬元,改建擴建趙營國小。
2016.3.18日。李衛東一行又來到鎮平縣賈宋鎮趙營國小進行考察。趙營國小是2015年5月經省、市僑聯牽線搭橋,由香港懲教社教育基金在南陽市捐建的第一所國小,預計2016年10月可完工,建成後將解決131名小學生的就近入學問題。目前,由香港懲教基金捐助的第一批建設資金即將撥付到位。李衛東要求,要嚴格按照年初與懲教基金簽訂的契約,倒排工期,按時保質完成建設工程,把好事辦好。
據了解,香港懲教社教育基金是2003年成立的慈善團體,宗旨是發揚助人互助精神,重建內地貧困地區校舍,資助貧困學童,幫助提升師資水平,已分別在貴州、湖南、山西、甘肅、內蒙古、雲南等地重建110餘所學校,資助貧困學生近4000名,資助金額5000餘萬元。(完)
2016年鎮平縣教體局來我村慰問困難民眾.

地理環境

河南省西南部鎮平縣賈宋鎮西南方向約1里。
村莊處北暖溫帶向北亞熱帶過渡地帶,為北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具有明顯的過渡氣候特徵。境內溫暖濕潤,四季分明,無霜期長,雨量適中,靜風天氣多。春季,冷暖多變;夏季炎熱,酷熱天氣不多;秋季,陰涼多雨,個別年份久晴無雨;冬季,天冷雨雪少,無大凍害。

人口民族

漢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
歷史文化
趙營村有史以來均是以農耕為主,解放前全村土地多數集中在地主手裡,多數人以扛長工,打短工為生,常年食不果腹、衣不蔽體,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村民分到了土地,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深翻土地、改良土壤,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長足的提高。
1957年—1959年,由於自然災害和右傾思想浮誇風、共產風,農村經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1960年三反五反運動,黨中央頒布了農業60條,村民分到自留地,生活才漸漸恢復,到
1962年全村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而後又掀起“農業學大寨”的高潮,集思廣益,多
方發展村里經濟;

風景名勝

村西嚴陵河、延趙營村西全境。婉如玉帶一般。期待有志之士前來開發。
趙營村鄢陵河旅遊區(待開發)
故鄉淙淙的嚴陵河,(注)
流淌著童年夢幻的歌;
“紅領巾” 清清碧波嬉遊魚,
“黑眼珠”茂密芳草聽蟈蟈。
玉米頂花花燎河蝦,
濕漉漉洋槐熏地瓜;
瘋不夠的咱是河邊邊娃,
碧桃蔭影是父輩汗水澆鑄的家。
註: 嚴陵河發源於鎮平縣的四山鄉尖頂山,流經高丘鎮、盧醫鎮、賈宋鎮、馬莊鄉、夏集鄉、白牛鄉在汲灘鎮匯入湍河。
據傳,嚴子陵不肯做官,自洛陽南門出城,惟恐光武帝派人追趕,便不走大道,只揀崎嶇山路而行,過汝陽,穿南召,翻越倚帝山(今五垛山),一路南行到一處叫 盧醫的地方。盧醫地處伏牛山腳,四周丘陵連綿。相傳戰國時名醫扁鵲曾在此處結廬行醫數年,後人感念他的恩德,便將此處改名為盧醫。盧醫村東有一河,源自尖 頂山,匯入漢水。此河寬三十餘長,水三盡多深,而且清澈見底,因此名叫清河。清河二岸丘陵之上,松柏茂密,奇花異果無數,不時有猿啼鹿鳴自樹林中傳出。嚴 光覺得此處清幽無必,而且河兩岸農人男耕女織,民風淳樸,便高興的道:“真乃仙人所居之地也!”便與河岸邊搭一草廬,在此居住下來。白天在河岸垂釣,夜晚 在草廬里秉燈讀書。
自嚴光在河邊垂釣,常有三五個牧童趕著牛羊來此玩耍。日子一入便漸漸熟悉起來,嚴光問他們為什麼樣入學堂讀書,牧童回答這個地方從來無學堂,無老師。嚴光對他們十分憐愛,就讓他們拜自己為師,一天教他們寫字讀書。 四周居民聽說一外地先生,肯教窮人家孩子讀書,便紛紛將自己兒子送來,請求嚴先生收為學生,共有十餘個。嚴光與眾鄰居一起,又搭一個大草廬做學堂,從此就在這清河之畔,做起了垂釣,教書的生涯。年復一年,嚴光教出的學生不計其數。
嚴光在這裡教書其間,四周百姓對他感恩戴德,而且非常崇拜,無論男女老幼,提到他時只稱先生,從來沒人說他的姓名。嚴光在此垂釣,教書一直到80歲。死後,附近百姓紛紛湊錢,在清河畔為嚴光建一廟宇,名叫先師廟,一年四季,香火不斷,一直延續至今。嚴光垂釣的清河,百姓也將它改名為嚴陵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