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偉

趙永偉

趙永偉,男,漢族,1965年出生,河北人。中國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工武生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他生在梨園世家,12歲考入哈爾濱市藝術學校,畢業後分配到哈爾濱市京劇團。1987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國戲曲學院表演系大專班。1990年畢業,分配到中國京劇院工作。曾先後得到京劇名家高小樓、高亞樵黃雲鵬王金璐張雲溪張春華等諸位先生的教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永偉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北
  • 出生日期:1965年
  • 職業:演員
  • 畢業院校:中國戲曲學院表演系大專班
  • 主要成就:授予十大傑出青年稱號
  • 代表作品:《大鬧天宮》《平貴別窯》《林沖夜奔》《惡虎村
演出劇目,所獲榮譽,藝術特點,人物軼事,

演出劇目

代表劇目有《長坂坡· 漢津口》、《挑滑車》、《三打祝家莊 》、《戰濮陽》、《螺絲峪》、《連環套》、《螺螄峪》、《大鬧天宮》、《平貴別窯》、《林沖夜奔》《惡虎村》及新編劇目《魂斷巴丘》、《劈山救母》等。
趙永偉

所獲榮譽

1987年被評為哈爾濱市最佳青年演員,不久又以一出《挑滑車》奪得黑龍江省藝術節中青年京劇表演比賽一等獎。
1993年,在全國京劇青年團(隊)新劇目匯演中獲優秀表演獎,並以《探莊》和《魂斷巴丘》兩折戲榮獲京劇“梅蘭芳金獎”。
1999年文化部授予十大傑出青年稱號。
2000年榮獲第十八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及文化部全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一等獎。

藝術特點

他功底深厚紮實,扮相威武英俊,且能博採眾長,充分展示京劇武生的美、帥、沖、脆、穩、準、狠、險等特點。同時,在每出戲裡,既有高難度的技巧,又著意刻畫人物的內心,使塑造的人物性格鮮明、 栩栩如生。 中央電視台曾為其拍攝了介紹其舞台與生活的專題片。近年來,多次隨中國藝術團出訪,也受到了國外觀眾的熱烈歡迎。

人物軼事

京劇讓日本觀眾流淚
只可惜每年演出太少讓趙永偉深感苦悶,排練了《戰馬超》等戲卻無法上演,像他這樣不可多得的武生演員也只好遠走他鄉——日本。“之所以選擇去日本,是覺得其文化與中國很接近,而且那兒有京劇的基礎。”趙永偉表示。
2004年赴日旅居之後,趙永偉一直潛心研習歌舞伎等日本傳統藝術,但他不敢荒廢本業,練功不輟。  2005年1月15日,為慶祝町村的合併,在原長坂町町長小澤澄夫的倡議下,在日學習的趙永偉被邀請與日本的京劇票友們聯袂演出中國的傳統京劇《長坂坡·漢津口》。當時正是三九隆冬時節,日本北杜市大雪紛飛,寒氣逼人。然而,在長坂社民館內卻座無虛席——除了愛好京劇的當地人們,還有從東京等地遠道趕來的人們。一些沒有票的觀眾,開演前在門口等退票,直到劇終還候在會館門口,為的是一睹演員的風采,以彌補沒有看上演出的遺憾。
京劇《長坂坡·漢津口》演繹的是中國傳統劇目《三國志》中趙雲單騎救主的故事。《三國志》在日本可謂家喻戶曉。因此,當趙永偉飾演的趙雲與糜夫人演到刀光劍影的兩軍陣中,糜夫人為保幼主向趙雲託孤阿斗後自己投井而死時,戰火中猶存的親情深深感染了異國的觀眾,台下北杜市市長流淚了,市民們也看得流淚了。
演出結束後,意猶未盡的人們還在談論著這場來自中國的京劇。趙永偉一人先後飾演趙雲和關羽的“一趕二”的過硬功力,令觀眾讚嘆不已,更讓日本觀眾感嘆的是,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古代連打仗都有“來將通名”的規則,而不是背後打你一槍,由此可見中國源遠流長的人文歷史背景。這也正是增進中日兩國人民友誼和理解的一個視窗。趙永偉的夫人、現供職於日本外務省的清水留美小姐,自10多年前開始和夫君的“馬拉松之戀”後,便與原先素昧平生的京劇結下了不解之緣。如今其一家人都成了“京劇迷”。
東瀛土地 傳遞薪火
為了讓京劇藝術在東瀛土地上更好地傳遞薪火,趙永偉在日本對青少年做過調查,當問及對日本傳統戲劇的感覺時,95%的青少年回答說:我現在還年輕,沒有學習,還不太懂,但我會去接觸了解;反觀他在北京問及青少年對京劇的看法,得到的答案多是看不懂、很落伍或是太慢、看不下去等,他頗有感觸:“日本孩子對傳統文化不會隨意評價或否定,兩國孩子如此截然不同的反應,我們該反思一下,至少應該給孩子一個了解京劇的機會。”
在日本,他給學生講座,教給他們京劇的化妝、服裝、表演等知識。“京劇不需要太多道具布景,基本是憑演員的動作、手勢和有限的道具表現。比如,演員常藉助手中的扇子做出各種動作、姿態表現思想感情。“文扇胸、武扇肚、僧扇袖、道扇領”,再比如,開門、關門是憑演員的動作和手勢,這是無聲的語言,讓京劇形成一種程式,這是西方戲劇所沒有的東西。”
京劇推介不能削足適履
在日本,很多華人是在看到外國朋友很喜歡京劇後,才發現“京劇原來這么好看”!“身在異國,看到自己祖國的文化受到認同,我心裡就會有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進而會更努力把這門藝術研究透徹。”談到戲改,趙永偉嘆氣:京劇是怎么好怎么改,而不是怎么改怎么好!日本歌舞伎的表演節奏保留了緩慢舒展的風格,而京劇卻在一次次所謂符合人們現代審美需求的創新改革中越變越快,使京劇原有的張弛有度的風格、節奏受到了影響,品味京劇時感覺也有所減退。傳統戲不能為了迎合觀眾而改變,必須引導觀眾提升審美能力,而不能因為不懂而去改變它或者繞過它,否則最終就會丟掉它。
向海外推介京劇時,趙永偉也看到了不和諧的音符。有些人為了商業利益,令京劇削足適履,使得很多海外觀眾誤認為京劇就是功夫,就是以猴戲為主的動物打鬥的雜耍,不是以演人物為主的有情節的戲劇。加之,國內外一些不顧演出質量拼湊的草台班的廉價傾銷,比如為了節約成本,把80人的演出縮減為30人,嚴重損壞了演出陣容的齊整和演出的高質量,敗壞了中國京劇在海外的聲譽。“文化部應該做出規定,不夠質量的京劇不能走出去,因為人家看的是中國的形象,如果把不好的東西帶出去,會對國家的聲譽起到副作用。”
回馬亮相 一聲嘆息
扶桑東渡習古藝,戊子新春撼菊壇。新年伊始,趙永偉重返首都舞台,一位外地戲迷專程來京看了他的《三打祝家莊》,“跑這一趟,結果是讓我滿意的。短打戲藏拙不易,他能保持這樣的狀態,就說明他在遠離京劇的異國,並未扔下他的專業,這點就足夠令人尊敬”。  5月9日,趙永偉又擔綱重排10年未演的經典武戲《三盜令》。京劇界武丑、武生演員儲備不夠,演武戲時湊不夠一台戲所需的全部行當,這是個難度。為了有機會演出這部戲,趙永偉曾拜武生前輩張雲溪為師,為了這部戲,他積累了遠不止15年。  有觀眾忍不住一聲嘆息:從1980年看張雲溪景榮慶張春華等前輩在北京上演《三盜令》的錄像,到2008年,算來也有20餘載,不知明日何時再演?  “這種感覺就像你養一個孩子突然丟掉了,演完後卸妝時,我那種感覺是非常痛苦的,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再演。”趙永偉的表情很凝重,“樂隊、武打,一個班底剛磨合到一定程度,突然就散了,這種感覺真的是說不出的痛苦。我們沒有一部能演上一年的戲,就連演一個月都很困難。百老匯的《貓》、《西區故事》等經典劇目演了多少年了,仍然是長演不衰,藝術生產也應該遵循它自然的規律”。  一位戲迷表示:“我10多年前就喜歡趙老師,可是後來他去了日本,他現在回來了。我買了2080元這個抵我一個月工資的票,因為看他一定要最貴的、最近的座兒,我想盡我所能表達我對他的舞台的呼喚!如今,趙永偉從日本回來,太不容易了。費了這么大力氣恢復了這齣好戲,就演一場,實在太可惜了!而且,就算他回來了,演出體制變了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