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某歸獻忠

《趙某歸獻忠》是清代文學家計六奇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趙某歸獻忠
  • 作者:計六奇
  • 創作年代:清代
  • 出處:《明季北略》
  •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趙某歸獻忠
趙某,長沙人,膂力絕倫,能倒曳兩水牛走。崇禎時中武進士,當北上,中途遇響馬,擊殺數人,乃免。及歸,知盜甚盛,恐為所害,遂隱居不出。至是,獻忠犯長沙,共兵分數十人,各為隊伍,四出劫糧,忽遇趙某,被撲而走,蹄營不敢言。已而,復益百人馳至,趙怒曰:前僅笞汝以警若輩,今將殺汝等矣。舉刀相向,賊懼其勇,各駭而退,還白獻忠。獻忠問安在。諸卒告之。獻知為將材可用,遣騎士厚往迎,趙度賊去必糾眾復至,整甲礪刃以俟,忽見旌旗載道,車騎如雲,鼓吹引前,武夫擁後,金幣列庭,遜辭徵聘。趙以事出非望,大喜,遂歸獻忠。時麾下勇猛數人,悉為義子,賜姓稱王,若序後先,則趙應列未位,而趙自負所長,欲較武藝之優劣,以定爵秩之崇卑。孫可望聞之,即出願與相較。獻忠恐傷其一,使徒手搏戰,於是兩人乘馬,東西分立,彼此顧盼,不敢遽交。久之,金鼓一震,兩馬相對,突前,趙度可望必舉手相交,不意可望馳至,竟不舉手,並轡相挨而過,猝以肩臂回趙一推,趙不及備,即墮。然以力大,兩足夾於鞍上,身即為馬腹下倒穿而過,仍躍馬上,竟不及地。其蹺捷如此。獻忠見之,謂可望雖勝,然可謂鬥智而非角力,使再試之,二人馳馬如前,趙俟其至,將可望懷中一握而舉,兩足遂懸,馬即空鞍飛去,諸軍喝采。獻忠等大加嘆賞,遂以趙為二王,可望為三王,李定國為四王,將士稱趙二千歲,孫三千歲,李四千歲。後獻忠欲入川,慮軍士多攜婦人,道險難行,密與諸將議殺妻妾,以令三軍,鹹有難色,獨趙先殺妻子。獻忠大悅,入川久之,獻忠忽發狂疾,召趙至前跪之。趙曰:小臣無罪,何見責如此?獻忠使左右四人,畫趙背為棋枰,趙乃死,諸生以下,皆驚疑欲散。獻忠知事不諧,遂傳位可望。可望密鴆獻忠,而總其兵權雲。
以趙某之雄武,使將相舉而用之,足以保障郡邑,竟投置以資獻忠,是如虎添翼也。然驍勇如趙某,不為國家建功,以垂千古,乃甘為獻忠用,復殺妻子以求媚,其不得死也宜哉。

作者簡介

計六奇(1622~約1687年),字用賓,號天節子,別號九峰居士。江蘇無錫縣興道鄉(今前洲、玉祁一帶)人,明末清初史學家。從小家境貧困,早年寄讀塾館。十九歲隨岳父杭濟之就讀於洛社,二十一歲在母舅胡時忠家讀書,為邑諸生。入清後,曾於順治六年(1649)、順治十一年(1654)兩次鄉試,不舉。從此無意科舉仕進,在無錫、蘇州、江陰等地,以坐館教書終其一生。著有《明季北略》和《明季南略》二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