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朴初拜石獎學金基金會

由於“拜石”獎分兩處設定,兩處頒發,獎勵範圍混淆不清,資金管理、分配不統一。另外,由於銀行多次調整利,所得利息越來越少。鎮裡和縣裡只能隔年頒獎,且難以召開頒獎大會,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該獎應有的效應。縣內外有關人士多次發出強烈呼聲,要求將兩處獎項合併,擴大該獎影響,推動太湖縣教育事業再上新台階,不違朴老當年的願望。

根據縣委工作分工,紀念朴老的有關工作由縣政協統籌負責。為做好“拜石”獎的工作,縣政協向縣委提交了報告,縣委高度重視,很快以太辦發(2004)78號檔案正式做出批覆,民意將兩處基金合併為一處,更名為太湖縣趙朴初“拜石”獎學金,重新組建基金會,由政協牽頭負責,縣教育局、寺前鎮等有關部門參與。根據縣委指示,成立了基金會籌備領導小組,縣政協主席王中華任組長。王中華主席在進京辦事期間,就此項工作專門請示了朴老老夫人陳邦織先生,並禮聘她擔任基金會名譽會長,得到了她的同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朴初拜石基金會
  • 性質:基金會
  • 人物:趙朴初
  • 類型:獎學金
設立來由,歷年頒獎,重新組建,

設立來由

朴老1907年生於安慶,1911年回到祖居的我縣寺前河生活,在家鄉接近了啟蒙教育。1920年,朴老離開寺前河,到上海求學。1926年曾利用放假回家一趟,但只住了幾天就匆匆離去,此後長期在外從事佛教及各種社會事務。朴老熱愛家鄉,無時不在關注著家鄉的建設和發展,特別是科技教育事業的發展,先後多次為“太湖中學”、“太湖師範”、“寺前中學”、“文楷國小”等題名題詞。
1990年9月29日是,朴老借到九華山參加廟會之機,攜夫人回到了闊別64年的家鄉太湖縣。當得知家鄉經濟還不富裕,心情十分沉重,特別指示要辦好教育和扶貧事業,掊育更多振興家鄉的人才。第二天,朴老就來到了老家所在的寺前區,聽取了時任寺前區區長王中華的工作匯報,當即賦詩一首:“桑田滄海一彈指,六十四年歸故鄉。地理人文驚八變,山情水意共天長。”表達了一片濃厚的愛鄉之情。朴老徵詢王中華等人的意見,想為家鄉扶貧和教育事業做點貢獻。王中華等人建議,以朴老個人名義,設立一獎學金。朴老經過考慮,決定捐二萬元,一萬元用於扶貧,一萬元以先母名義設立“拜石”獎學基金,並表示今後每年都將續有捐獻,以擴大基金規模。該獎每年頒發一次,保本取息,獎勵範圍為寺前鎮優秀學生和教師。
關於“拜石”之名的由來,朴老自己有過解釋:一是取北宋米芾拜石的典故。大書法家米芾一日看到一塊奇石,便說:“此石值得我拜。”立即整衣下拜,並呼石為兄長。二是朴老母親別名“拜石”,設立這個獎金,也有紀念母親的意思。朴老曾將母親的遺著《冰玉影傳奇》印了若干冊,分贈親朋好友,在該書的引言中,朴老明確表示經以母親的別名設產立這個獎學金,其意在於:“蓋欲用以培植掌握科學振興家鄉之人才,以報答先母愛念鄉人子弟之遺願。”

歷年頒獎

為做好“拜石”獎的有關工作,寺前區正式成立了趙朴初“拜石”獎學金基金會,區領導和相關人員組成了基金會,禮請朴老擔任名譽會長。1991年9月,教師節期間,趙朴初“拜石”獎學金第一次頒獎大會在寺前鎮隆重舉行,朴老獲悉這一訊息,十分高興,專門發來賀電,對頒獎表示祝賀,並祝家鄉文明進步,教育事業日新又新。
從1991年開始,朴老每年都要給家鄉寺前鎮匯來一筆款子,數額不等,其中一部分用於扶貧事業,一部分用於“拜石”獎。朴老多次指示:太湖縣的發展要重視發展科技教育,寺前鎮更要重視發展科技教育,我個人的力量很微薄,捐的錢也很有限,目的是為了推動大家都來重視科技教育,這點錢如果單純作為經濟救濟,那就沒有什麼意思了。每年一次的“拜石”獎學金頒 獎大會在寺前鎮舉行,朴老都要發來賀電錶示祝賀。據統計,寺前鎮共收到朴老個人捐贈的“拜石”獎學金基金10萬元整,頒獎9次,得獎集體16個,教師453人次,,學生1958人次。
為了讓家鄉弟子更加深刻地體會“拜石”獎的含義,1993年,朴老做了一首《拜石贊》。詩曰:“不可奪,石之堅。天能補,海能填。不可侮,石之怪,叱能起,射無礙。其精神,其意態,儼若思,觀自在。友乎師,石可拜,”前四句讚頌了石頭誰也不可更改的堅硬品質,運用“精衛填海”和“女媧補天”的典故,寫出了石頭百折不撓、造福蒼生的精神。接下來四句,寫了石頭怪的一方面,又用了“幼平牧羊”和“李廣射石”的典故,寫出了石頭神奇莫測、靈性十足的品格,最後六句進一步賦予石頭以人性,指出石頭可以為師為友,值得一拜。這首詩在太湖縣廣為流傳,朴老手寫體複印件為許多人珍藏。後來又經朴老同意,在寺前中學和太湖中學校園裡,分別立起了一塊“拜石”碑,上刻《拜石贊》 ,勉勵著廣大學子刻苦攻讀,奮發有為。 “拜石”獎的頒發,極大地促進了寺前鎮教育事業的發展。寺前鎮的教學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許多師生在國家、省、市舉辦的各類大賽中獲獎,每年都有很多學生升入大中專院校。寺前中學將“以趙文楷、趙朴初為楷模,把寺前中學辦成人才的搖籃”作為辦學方針,在校園內大力弘揚“拜石”精神。“拜石”精神已成為該校師生寶貴的精神財富,已化為教與學的內在動力。
為使這個獎發揮更大的作用和影響,1998年,朴老再為此獎捐款20萬元,作為固定基金,並將此獎向全縣推開。太湖縣有關人員組成了太湖縣“拜石”教育獎勵基金會,禮請朴老擔任名譽會長。2000年,縣委宣傳部、縣教育局編輯出版《可愛的太湖》一書,將發行盈利的19.3751萬注入到此基金。據統計,縣裡共頒獎2次,得獎集體1個,教師215人,學生616人。
“拜石”精神在全縣得到極大的弘揚,推動了全縣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師生以獲得“拜石”獎為無限榮耀,該縣的教學成績一直處於全市前列。

重新組建

由於“拜石”獎分兩處設定,兩處頒發,獎勵範圍混淆不清,資金管理、分配不統一。另外,由於銀行多次調整利,所得利息越來越少。鎮裡和縣裡只能隔年頒獎,且難以召開頒獎大會,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該獎應有的效應。縣內外有關人士多次發出強烈呼聲,要求將兩處獎項合併,擴大該獎影響,推動太湖縣教育事業再上新台階,不違朴老當年的願望。
根據縣委工作分工,紀念朴老的有關工作由縣政協統籌負責。為做好“拜石”獎的工作,縣政協向縣委提交了報告,縣委高度重視,很快以太辦發(2004)78號檔案正式做出批覆,民意將兩處基金合併為一處,更名為太湖縣趙朴初“拜石”獎學金,重新組建基金會,由政協牽頭負責,縣教育局、寺前鎮等有關部門參與。根據縣委指示,成立了基金會籌備領導小組,縣政協主席王中華任組長。王中華主席在進京辦事期間,就此項工作專門請示了朴老老夫人陳邦織先生,並禮聘她擔任基金會名譽會長,得到了她的同意。
經過一系列籌備工作,2005年2月23日,太湖縣趙朴初“拜石”獎學金基金會成立大會在縣教育局召開。縣政協主席王中華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縣領導王穎迪、殷翠屏、占卓夫、戴佳明等出席會議,基金會籌備 組全體成員和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共70多人參加了會議。大會審議通過了《章程(草案)》和《獎勵辦法(草案)》,禮聘朴老夫人陳邦織先生任名譽會 長,選舉王中華任會長,王穎迪、殷翠屏、占卓夫、戴佳明、胡治平任副會長,胡治平兼任 秘書長,還選舉產生了常務理事、理事等。新當選會長王中華在講話中要求:要充分認識成 立太湖縣趙朴初“拜石”獎學金基金會的重要意義。繼承朴老遺願,發揚“拜石”精神,加 快太湖科教興縣步伐;要發動社會方方面面,重視、關心“拜石”獎,千方百計擴大這個獎 的規模。他同時要求基金會要加強內部管理,把資金管好、用好。要通過做好紀念朴老的一 系列工作,大力宣傳朴老和“拜石”精神,使之發揮更大的效應。最後,王中華等為基金會 揭牌。?1990年,朴老在家鄉太湖縣設立“拜石”獎學金。十年來,該獎極大地鼓勵了一大批學子學有所成,對於加快太湖縣三個文明建設、特別是科教興縣的步伐,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