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廈門大學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專業研究生導師)

趙明(廈門大學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專業研究生導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廈門大學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專業研究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明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職業:大學教師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為文化辭彙學的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 代表作品:論詞的文化意義的類別《外語教學與研究》
Personal Particulars
NAME: ZHAO Ming
NATIONALITY: P. R. C.
Education
PhD, Applied Linguistics, Peking University(北京大學 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專業博士)
M.A, Applied Linguistics,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北京師範大學 碩士)
B.A., majoring in Chinese,Heilongjiang University(黑龍江大學 學士)
Research Grants
P.I.
1.第58批中國博士後科研面上基金資助項目“東亞明清珍藏文獻中外來詞發展演變研究”
2.2015年福建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明末傳教士文獻中的外來詞研究”
3.中央高校基本業務科研基金“清末漢語口語常用詞及其教學處理研究(20720161026)”
4.福建省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基於明清珍稀漢文傳教士文獻的漢語外來詞演變及影響研究”(17BYY065)
Participation
國家社科重大項目“東亞明清珍藏文獻發掘與研究”
Awards
Research
1.2013年10月北京大學學術創新獎
2.2013年5月北京大學第十五屆研究生“學術十傑”(語言學專業首次獲得)
3.2012年12月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4.2012年12月北京大學學術創新獎
5.2012年9月北京大學廖凱原獎學金
6.2012年8月第十一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創新優秀論文獎
7.2012年5月第五屆北京地區對外漢語研究生論壇創新論文獎
8.2010年5月北京師範大學優秀研究生畢業生
9.2009年11月北京師範大學學術創新獎學金
10.2008年11月北京師範大學學術創新獎學金
Teaching
1.中外語言學史文獻專題(廈門大學博士課程,合作,2016年秋季學期)
2.辭彙學(廈門大學碩士課程,與彭達池合作,2016年秋季學期)
3.大學語文(廈門大學本科課程,2016年秋季學期、2017年春季、秋季學期)
4.對外漢語教學概論(廈門大學本科課程,2017年春季、秋季學期)
5.漢語辭彙學(廈門大學本科課程,2017年春季學期)
6.初級漢語(廈門大學留學生課程,國際合作處開設,2016年秋季學期)
7.中級漢語(廈門大學留學生課程,國際合作處開設,2016年春季學期)
8.高級漢語(廈門大學留學生課程,國際合作處開設,2016年春季學期)
9.第二語言文化教學的新趨勢(北京大學主辦的“首屆對外漢語師資高級研討班”授課,3課時,2013年暑期)
10.基礎漢語(北京大學留學生課程,2012年秋季學期)
11.中級漢語口語(北京大學留學生課程,2012年秋季學期)
12.初級漢語會話(北京大學——早稻田大學留學生暑期課程,2012年)
13.現代漢語修辭(福建師範大學本科課程,2010年秋季學期)
14.中級漢語會話(福建師範大學留學生課程,2010年秋季學期)
15.中級漢語聽力(北京師範大學留學生課程,2008年秋季學期)
16.中級漢語讀寫(北京師範大學留學生課程,2008年秋季學期)
Publication List
Main Refereed paper (or Chapter)
1.論詞的文化意義的類別,《外語教學與研究》,2017年09月
2.對國際漢語教學中文化的再認識,《雲南師範大學學報》,2016年06月
3.歷史文化源頭對辨識同形詞的重要性,《黑龍江社會科學》,2015年10月
4.近十年文化語言學研究:回顧與反思,《雲南師範大學學報》,2015年05月
5.試論對外漢語教學中文化詞語的界定與教學,《中國文字研究》,2013年08月
6.對外漢語文化教學的誤區和目標,《雲南師範大學學報》,2013年05月
7.國際漢語教學中文化詞語傳播策略的個案分析,《漢語國際傳播研究》,2013年01月
8.漢語國際傳播語境下的文化衝突問題,《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2012年12月
9.Cultural Interpretation of Words in Textbooks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CASLAR,2012年10月
10.對外漢語教學中文化詞語的教授原則與方法,《雲南師範大學學報》,2012年07月
11.漢語成語中的龍文化,《華夏文化》,2012年03月
12.試論漢語教材中文化詞語的釋義問題,《漢語教學學刊》,2012年01月
13.漢語類比構詞中的類詞綴及其語義衍化,《南開語言學刊》,2012年01月
14.中級精讀教材中文化詞語呈現方式與練習設定情況考察,《雲南師範大學學報》,2010年11月
15.論曹植詩中的俠,《世界文學評論》,2010年05月
16.對外漢語中級教材中文化詞收詞的定量研究,《海外華文教育》,2010年03月
17.漢語禁忌語詞的類聚所指與構詞特徵,《語文學刊》,2009年11月
18.漢語文化詞語界定研究述評,《現代語文》,2009年04月
Book
Conference Presentations
1.2017.“明清漢語外來詞演變中的用字選擇”,在“世界漢語教育史國際研討會”宣讀,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同時主持小組分論壇。
2.2016. “早期日本漢語教材編寫的經驗:以《官話急就篇》為例”,在“第二屆國際漢語研討會”上宣讀,香港教育大學
3.2015c. “介紹《全球外語學習標準》的外語文化教學理念”,在華僑大學華文教育研究院做講座
4.2015b.“歐美二語文化教學及啟示:以《全球外語學習標準》與《歐洲語言共同參考框架》為核心”,在廈門大學海外教育學院學術沙龍宣讀
5.2015a. “日本明治時期漢語教材編寫的經驗與啟示”,在“世界漢語教學史學術研討會上”宣讀,廈門大學
6.2013a.“國際漢語文化衝突問題研究”,在“首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上宣讀,香港大學。
7.2013b. “國際漢語文化教學的目標”,在“第十一屆國際漢語教學學術研討會”上宣讀,四川大學。
8.2012a. “從跨文化視角談漢語教材中詞語註解的編寫”,在“第二屆東亞地區漢語教學研究生論壇暨東亞地區漢語教學研討會”上宣讀,同時主持大會分論壇(與姚美玲教授共同主持),華東師範大學。
9.2012b. “對外漢語教學中文化詞語的教授原則與方法”,在“第五屆北京地區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生論壇”做大會報告。
10.2012c. “從跨文化視角談漢語教材中詞語註解的編寫”,在“第十屆國際漢語教學學術研討會”上宣讀,浙江大學。
11.2012d. “淺析‘漢字文化圈’背景學習者文化詞語的學習特點”,在“第四屆中青年學者漢語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宣讀,北京大學。
12.2012e. “從文化衝突案例入手談國際漢語教師跨文化能力的培養”,在“第十一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上宣讀,同時主持大會分論壇(與亓華副教授共同主持),西安外國語大學。
13.2012f. “二語文化教學的目標”,受邀請在“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第4期學術沙龍”做報告(另一報告人為北京語言大學施春宏教授)。
14.2012g. “漢語國際傳播語境下的文化衝突問題”,在“第四屆亞太地區漢語教學國際學術會議”上宣讀,河內。
15.2012h. “從跨文化視角談漢語教材中詞語註解的編寫”, 在“北京大學國際漢語學生講壇”上宣讀。
16.2011.“對外漢語學習詞典文化詞語處理現狀分析”,在“第九屆國際漢語教學學術研討會”上宣讀,中央民族大學
17.2010.“試論漢語教材中文化詞語的釋義問題”,在“第三屆中青年學者漢語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宣讀,北京大學Conference Presentations
18.2013. “The goal of Cultural Teaching in TCSL”,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1th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 o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19.2012a. “Words Interpretation in Textbooks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Second East Asia Forum for Postgraduates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addition I presided over General forum together with professor Meiling Yao,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2012b. “The Teaching Principals and Methods of Cultural words in TCFL”. Plenary session report reported at the 5th Postgraduate Forum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21.2012c. “Words Interpretation in Textbooks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22.2012d. “Discussion on the Cultural words’ Acquisition of Chinese learners in the Chinese-Character Cultural Circl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hinese teaching for Young Scholar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23.2012e. "On the Training of Cross-cultural Ability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Teachers Through Case Study of Cultural Conflic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addition I presided over General forum together with associate professor HuaQi, Xi’an Foreign Language Studies University, Xi’an.
24.2012f.“Cultural Conflict in the Global Context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ese Language of Asia Pacific Region, Ha Noi.
25.2012g.“The goal of Second Cultural Teaching”, an invited speech presented at the 4th Academic Salon of School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Peking University, together with Professor Chunhong Shi, Beijing.
26.2012h.“Words Interpretation in Textbooks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hinese Students Platform of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27.2011.“The Study of Cultural Words Processing in Chinese Learner's Dictionarie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Beijing.
28.2010. “Discussion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al words in Chinese Textbooks for Foreigner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hinese teaching for Young Scholar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29.2009. “On the Compiling of International Textbooks from the Compiling System of ‘LaoQida’ and ‘Piaotongshi’”. Paper presented at the 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istory of Chinese language,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Beijing.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