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改忠

趙改忠,1900年4月8日出生於湖南省平江縣冬塔鄉黃楊村。童年時因家貧,趙改忠唯讀了三年國小,便輟學跟父親種田和採石。大革命運動興起後,他同中共黨員趙光華在趙家洞辦了一所農民夜校,向廣大農民灌輸革命道理,並積極開展農民運動。1927年4月,經趙光華介紹,他加入中國共產黨。5月21日,反動軍閥許克祥在長沙發動了馬日事變,使三湘大地陷入在一片腥風血雨之中。然而,在湖南平江的幕阜山,出現了一支有十多人組成的游擊隊,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同敵人進行著殊死的搏鬥。領導和組織這支游擊隊的就是趙改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改忠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湖南省平江縣
  • 出生日期:1900
  • 逝世日期:1934
  • 職業:革命者
  • 信仰:共產黨
  • 性別:男
人物生平,人物事跡,

人物生平

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童年讀三年國小。1927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馬日事變”後在家鄉組建一支游擊隊堅持武裝鬥爭。1931年1月,率領游擊隊編入紅十六軍第九師第七團,並擔任第一連連長。1932年6月12日在江西宜春亂石嶺戰鬥中,率部切斷敵人退路,配合兄弟部隊斃敵200名,繳槍600多支。戰後被晉升為第一營營長。6月28日,奉命率部進攻江西瑞昌縣城,與兄弟部隊圍殲守敵200多名。1933年4月被晉升為第七團團長。同年8月任紅十六師四十七團團長。1934年3月調任紅十六師政治部主任。同年6月,在湘鄂邊界遭敵6個師圍攻。為掩護部隊轉移,率領特務連20多名戰士向敵右側發起攻擊,在激戰中不幸身負重傷。當敵撲上來時,拉響最後一顆手榴彈,與敵同歸於盡。

人物事跡

1931年1月,趙改忠率領游擊隊加入中國工農紅軍,被編入紅十六軍第九師第七團,他被任命為第一連連長。從此,他隨紅軍多次參加戰鬥,並逐漸鍛鍊成為優秀的指揮員。
1932年6月12日,紅十六軍決定在江西宜春縣圍殲尾追的江西保全第二團,趙改忠擔負了切斷敵人退路的艱巨任務。戰鬥打響後,退卻的敵人紛紛向後湧來,他指揮戰士,用火力封死敵人的退路,頑強的堅守陣地,使敵軍始終無法突破紅軍陣地。這一戰鬥打得非常出色,僅半個小時,趙改忠指揮的連隊就殲敵200多人,繳獲四挺重機槍,600多支步槍。戰鬥結束後,他被晉升為第一營營長。
同月,趙改忠率部又參加了攻打江西瑞昌的戰鬥。在攻打城門中,他身先士卒,指揮部隊率先打開缺口,使兄弟部隊能順利全殲城內守敵200多人。
1933年4月,他被任命為紅十六軍第九師七團團長。同年8月,紅十六軍改編為紅十六師時,他又被任命為四十七團團長,轉戰湖北陽新等地。
1934年3月,趙改忠又被任命為紅十六師政治部主任。他時刻牢記紅軍建軍的宗旨,重視在思想政治上建軍。在湖北崇陽的上堡,他對俘虜來的國民黨軍一個連的士兵進行了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經過他的教育,這一個連的士兵集體要求參加紅軍。
1934年6月,紅十六師在湘鄂邊界遭到敵軍六個師的圍困,他隨師長高詠生率部突圍。途中遭到敵重兵堵擊,損失慘重,師長高詠生負傷。為了掩護部隊從左側轉移,他率20多名戰士從右側向敵人發起攻擊,把敵人引向自己。在激戰中,他不幸身負重傷,陷入重圍。這時敵人向他一步步撲來。在這關鍵時刻,他毅然拉響了最後一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時年34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