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官鎮

趙官鎮

趙官鎮位於齊河縣西南部,地處黃河北岸,共有55個行政村,152個村民小組,7810戶,33183人(2017)。全鎮總面積67.16平方公里,總耕地4.8萬畝。324省道縱貫南北,與濟聊、京福高速和京滬鐵路等五大交通動脈相連線,與濟南隔河相望,有浮橋連線,交通非常便利,區位優勢明顯。2006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9.3億元,同比增長58%,地方財政收入1380萬元,同比增長30%,農民人均純收入4470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趙官鎮
  • 外文名稱:Zhao Guan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山東
  • 下轄地區:55個行政村
  • 電話區號:0534
  • 郵政區碼:251113
  • 面積:67.16平方公里 
  • 人口:33183人(2017) 
  • 火車站:德州站
  • 車牌代碼:魯N
歷史沿革,經濟狀況,水利,招商引資,城鎮建設,農業發展,事業發展,地方名人,時傳祥,李仙洲,旅遊文化,孟氏宅院,繡球燈舞,銀杏林,

歷史沿革

趙官鎮歷史悠久,文化深厚。自唐代設鎮,名曰錦川鎮,明朝末年,因趙姓成為當地望族,錦川鎮遂改名為趙官鎮。趙官鎮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1937年12月,中共魯西北特委在此建中共特支,曾經是河西縣民主政府駐地,1956年劃歸齊河縣,中共齊河縣委曾於此設辦事處。
趙官鎮區位優越,交通便利。境內有324省道、黃河浮橋。與省會濟南隔河相望,與濟聊、京福高速和京滬、京九、濟邯鐵路等五大交通動脈相連。全鎮鋪油路100多里,55個村全部實現村村通。
趙官鎮歷史底蘊深厚,文化景觀眾多。境內有被譽為植物“活化石”之稱的千年銀杏樹,有承載著厚重的儒家文化的百年孟家四合院,有風景迤邐的萬米黃河遊覽區,有天然氧吧之譽的萬畝林海,有花香四溢的萬畝果園,有碧色連天的千畝荷塘,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時傳祥紀念亭……。
官鎮資源豐富,經濟發展迅速。煤資源豐富,煤炭儲量31188.6萬噸,正在開發中。水資源豐富,位於引黃渠渠首,境內有韓劉和潘莊兩座引黃乾渠,水質天然純淨,生產及生活用水充足。電力供應充足,由濟南、德州雙電源供電,且電價便宜。
趙官鎮生產生活環境宜人,服務設施齊全。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宜人,風景秀麗,黃河岸線長,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2.4℃。趙官鎮各職能部門齊全,服務功能強大。程控電話、移動通訊相互配套,國內、國際聯網接通。小城鎮框架初步形成,商貿大街、金川路商業街、金繡路小吃一條街正在建設中,建成後,將成為集商貿、餐飲、住宿、休閒、娛樂於一體的商貿街。

經濟狀況

深厚的歷史底蘊、聞名全國的英模與獨特的自然景觀,築牢“魅力趙官”的文化基礎。境內有千年銀杏樹、600多年歷史的孟家四合院,祖籍該鎮大胡村的全國著名勞動模範時傳祥,多次受到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依託滔滔黃河,建立的萬畝風光遊覽區,景色壯觀。
2006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9.3億元,同比增長58%,地方財政收入1380萬元,同比增長30%,農民人均純收入4470元。趙官鎮水利資源豐富。

水利

水利資源豐富。黃河縱貫全境,境內有韓劉引黃乾渠、南潘引黃乾渠兩處,其它水利乾渠6條,排灌站6座;地下水資源豐富,條件屬全縣一類區,平均水位20米。土壤以輕沙中壤為主,次為粘土,方圓50公里內無工業污染源,土層深厚而肥沃,主要農作物為小麥、玉米、棉花、雜果、蔬菜。
趙官鎮

招商引資

招商引資和民營經濟上,全鎮共有企業30多處,工商業戶700多戶。其中,投資500萬元以上的3個,300萬元以上的3個,主要有:(1)投資750萬元的馬頭黃河浮橋。(2)投資500萬元的山東利民食用菌有限公司,該項目是齊河縣最大的食用菌龍頭企業。(3)科信石化公司,其主要產品為石油添加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產品銷往淄博、東營、遼河油田等國內20多家煉油廠。(4)投資560萬元的鎮南麵粉廠,引進國內領先的複式麵粉加工機組,日加工小麥200噸,是全縣最大的民營麵粉加工企業。(5)陽光體育用品公司,是一家出口創匯的民營企業,主要從事足球、排球、水球、橄欖球、膠粘籃球等系列球生產,產品遠銷美國、日本、巴西等10餘個國家。(6)投資10.8億元的趙官煤礦,主副井巷道全部建成,礦區基本建設完畢。另外,在建的有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棉紡廠項目和青島科信石化齊河分公司的催化劑項目;投資500萬元的順豐麵粉項目及六個投資超百萬元的肉食鴿冷藏加工、果品貯藏等農產品加工項目。工業投入總額3000萬元,新增稅收100萬元,新增農民進廠就業崗位800個。初步形成煤炭、化工、木材加工、麵粉加工等為主的工業體系。

城鎮建設

小城鎮開發建設成效顯著。聘請山東省建築設計院的專家重新編制了《趙官鎮總體規劃》,投資1.82億元,先後完成了齊南路改造、政府大街拓寬、北二商業大街和利民路開發建設等項工程,新建商業樓368間,硬化路面11.8萬平方米,安裝路燈180多盞。一個設施配套、環境優美、功能完善、積聚與帶動作用強大的現代化小城鎮框架已初步形成。
農村生產生活基礎條件顯著提高。55個村全部實現村村通。全鎮開展了村級文明一條街建設,官莊、靖莊、呂東等20多個村的主要街道實現了硬化、綠化。水利建設上,形成了“田成方、路成框、溝成網、林成行、渠相連”,全鎮5萬畝耕地達到旱能澆、澇能排,實現了糧食增產、民眾增收。

農業發展

趙官鎮農業發達,是傳統的農業種植鄉鎮。種植業上,以小麥、玉米、棉花、大豆等農作物為主,小麥常年種植面積4萬畝以上。林木資源豐富,全鎮有林面積2.4萬畝,大型板材加工企業3處,木材加工園區5處,旋切機、熱壓機60多台套。畜牧業上,農民有養豬、牛、鴿、鴨的習慣,全鎮生豬存欄7萬頭,魯西黃牛3萬頭,肉鴿存養20萬隻,養鴨10萬隻。特別是養豬業上,與國內唯一生豬上市企業——“河北裕豐”京安分公司合作,引進世界頂級新品種豬——“斯格配套系”,建立了養豬協會,探索出了讓農民參加技術學校當學員、解決技術難,加入農村信用社當社員、解決資金難,加入養豬協會當會員、解決銷售難的“三員解三難”的發展路子,促進了養豬業的迅速發展,發展養殖大戶190戶,養殖小區達到32個,僅養豬一項,全鎮人均增收1500多元。

事業發展

趙官鎮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教育上,爭取“邵逸夫基金”50萬港幣,並多方融資200萬元,建成全縣首所寄宿制完全國小——逸夫中心國小,夯實了基礎教育,鎮中學中考成績連續十年居德州市鄉鎮中學前列。衛生上,是德州市最早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單位,鎮衛生院榮獲“省級百佳醫院”稱號。民政上,建成德州市首家農村愛心超市,農村低保達到1237人。計畫生育上,是德州市命名的優質服務先進鄉鎮,在全縣率先建成高標準的計生服務大樓。新農村建設上,在齊河第一個完成鎮總體規劃和村莊規劃,先後投入1000多萬元,全鎮森林覆蓋率38%以上,農田林網化率和主要道路綠化率均達到100%,人均公共綠地面積超過15M2/人,大型的污水處理廠也正在建設之中。大力實施沼氣入戶工程,全鎮積極開展“一池三改”沼氣池建設,極大的改善了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
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蓬勃發展。投資300多萬元改造中國小危房5200平方米。全鎮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國小畢業生升學率達100%。醫療衛生事業上,先後投資400多萬元新建了醫技樓、病房樓和門診樓,購置了CT機、彩超等先進的大型醫療器械。全鎮農民合作醫療參加率達95%以上,累計受益人次達4.2萬人,報銷金額110多萬元,切實解決了民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民政上,投資40多萬元整修了鎮敬老院,改善了入住老人的生活條件。
農村文化事業成效顯著。投資400多萬元,為55個村全部修建了文化大院、圖書閱覽室等農民活動場所,購置了電視、微機、圖書等娛樂設施;55個村全部安裝了現代遠程教育設備。全鎮十星級文明村達到90%以上,十星級文明戶達到85%以上。全鎮安裝有線電視2000多戶,安裝率達30%。
民國時期為長清八區,曾名錦繡鎮。現保存有著名的孟家四合院(現已被作為趙官鎮文化站)。

地方名人

時傳祥

時傳祥:(1915-1975)齊河縣趙官鎮大胡莊人,共產黨員,著名全國勞動模範,十五歲討飯到北京,當掏糞工人,二十年如一日,以“一人髒換得萬人淨”的崇高思想,贏得北京市民讚揚。
趙官鎮
1959年全國群英會上獲“勞動模範”稱號,國家主席劉少奇同他親切握手,1966年作為北京觀察代表團副團長,參加國慶禮,曾多次受到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及其他國家領導人的接見,文化大革命中橫遭迫害。
1975年病逝於北京。
圖為1959年10月26日,劉少奇、朱德、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人民大會堂接見全國群英會代表。
自右至左:朱德委員長、劉少奇主席、時傳祥、張百發、羅淑珍。
趙官鎮

李仙洲

李仙洲(1894~1988.10.22)原名李守瀛,字仙洲,長清縣大馬頭村(今屬齊河縣)人。1924年4月,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同年11月畢業後,任國民革命軍教導第一團排長。1925年參加東征,升任七連連長。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後,李仙洲奉命開赴華北,增援宋哲元的第二十九軍。先後參加南口、忻口戰役。
1947年2月指揮整編四十六師和七十三軍從明水、淄川南犯萊蕪、新泰,企圖南北夾擊華東野戰軍。華東野戰軍發起萊蕪戰役,李仙洲所率七個師65萬餘人全部被殲,李仙洲本人被俘。此後作為戰犯被關押改造教育,於1960年11月被最高人民法院特赦釋放。此後,歷任山東省政協秘書處專員,省政協委員、常務委員,民革山東省委員會委員、常務委員等職。1978年2月起任五、六、七屆全國政協特邀委員。1983年12月,在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委員會顧問;後又被選為民革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和常務委員。1984年6月,黃埔軍校同學會成立後,被推選為理事,任南京黃埔軍校同學會名譽會長。1988年10月22日在濟南逝世,終年94歲。

旅遊文化

孟氏宅院

孟氏宅院位於趙官鎮北街,院門西南,原是本鎮望族孟濟嚴家的待客院。孟家祖輩耕讀傳家,至清朝雍正年間已有良田八百頃。孟氏宅院距今有250年歷史,為磚石、木結構,占地440平方米,北屋是該院落的主體建築,二郎擔山式,五間。中間三間為客廳,有前廈。兩端各有一單間,無廈。北面前東西兩側各有三間相對稱的廂房,有廈。兩廂房南端各有小耳房,耳放之間有迴廊裝飾木雕,為八寶吉祥圖案,雕工精良。房內頂鋪以青磚,故二百多年來未翻修而十分平整,房瓦為小青瓦,雖然200年歷史,多數完整。是我縣境內唯一的一座古建築,具有典型的北方民居特色。
孟氏宅院孟氏宅院

繡球燈舞

繡球燈舞是人們表達祈求風調雨順、安居樂業的願望並且集武術、舞蹈為一體的自娛自樂的民間藝術活動。三百多年前,勞動人民在飽受兵荒馬亂、漂泊流離之苦後,迎來了“康乾盛世”,為了慶祝這一較為安定的生活,每年春節、元宵節期間,村民便紛紛表演“社火”。尤其晚上,手中的繡球燈舞起來通明光亮,如流星、似雲朵,令人叫絕。繡球燈成了主要節目,由原來的兩人,發展成四人、八人。1759年一位武秀才叫徐久誠,指導著把武術動作融入燈舞之中,表演的剛柔相濟,豪放優美。後來,用繡球燈擺出“天下太平”、“天下一品”的字樣,夜幕降臨,在鑼鼓聲、嗩吶聲、鞭炮聲匯成的交響樂中,燃著蠟燭的繡球燈舞動起來,似行雲流水,如流星追月,舞姿矯健、靈敏、活潑,氣氛熱烈、奔放、激越,無論怎樣表演,因繡球燈內有一轉軸,球內的蠟燭始終朝上,燭光不滅、令人驚嘆。1982年,山東省文化廳和遼寧省文化廳民間藝術聯合攝製組來齊河對此舞做了全景錄像,保存下珍貴的圖像資料。2006年被批准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趙官鎮

銀杏林

銀杏樹位於趙官鎮銀杏村東南李氏祖塋,是境內唯一的孤種樹。相傳是明洪武年間黃河決口衝到此地的幼苗長成,距今有500多年歷史,後根生為五株。主樹高大,胸徑80餘厘米,高近20米。叢冠覆蓋面積近畝。樹繁葉茂,挺拔粗獷,綠蔭濃郁。銀杏樹是一種古老而神奇的樹種,為中國獨有。這株銀杏樹是齊河唯一的一株,周圍縣市均未有此景觀,遊人至此,無不心神曠達,怡然自得。
趙官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