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宗理

1994年,他的《夏三蟲》套曲,獲廣東中華民族促進會、炎黃文化研究會、中華詩詞學會舉辦的“李杜杯”詩歌大賽二等獎。1998年4月,《荷屋詩稿》出版。 他的事跡,收入《甘肅省志·教育志》、《甘肅教育名人錄》、《靜寧縣誌》、《中國當代教育家大辭典》等書。1998年10月1日謝世,送葬追悼者數百人。3年後,《荷屋文存》出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宗理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28
  • 逝世日期:——1998
簡介,人物生平,

簡介

趙宗理(1928——1998),男,漢族,字志復,號荷屋,靜寧縣城關鎮南關村人。高中文化,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學語文高級教師,甘肅省詩詞學會會員,《靜寧縣誌》編委會委員、編輯、顧問,政協靜寧縣第一屆委員會委員、常委。

人物生平

生於書香門第,1947年高中畢業,赴寧夏回族自治區海原中學任教,1949年回歸故里後,先後在靜寧興文國小、城關國小,教語文、歷史,並任教導主任、校長。1956年,調靜寧中學任教。教學之餘,把當地流傳的民間諺語收集成《諺語試釋》。1969年,受極左路線迫害,扣上“反革命分子”的帽子,舉家遣送七里四福岔,接受“監督勞動改造”,寫下了不朽詩篇《旮旯集》。 1973年3月,冤案得以初步解決。1974年,本人申請擔任村學民辦教師,不久又到高界中學任教。1978年,冤案徹底平反,恢復公職。1980年,調回靜寧一中,任語文教研組組長。對待學生嚴而不苛,以愛為本,重視學生的“一得之功,一孔之見”循循善誘,點撥啟發,從激發學生的興趣入手。在教學上,堅持以“綱”為“綱”,以“本”為“本”,就低不就高,紮實打好“雙基”的教學原則。課堂上,著眼點放在“示範”、“引路”、“點竅”和解決疑難上。1982年10月,被評為甘肅省“優秀教師”,出席甘肅省優秀教師代表大會。同年11月,被評為甘肅省“先進工作者”,出席甘肅省勞動模範大會。1983年4月,被教育部、全國教育工會授予“全國‘五講四美’為人師表活動優秀教師”榮譽稱號,198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6年,調靜寧縣教師進修學校,擔任電視大學班《現代漢語》、《古代文化史》輔導及中文班畢業論文的輔導答辯,舉辦人文史話專題講座,指導校園文學社。 1989年4月退休後,全身心投入《靜寧縣誌》編纂和審定工作。具體分編的社會方言類,是他結合多年語文教學整理撰寫的。 趙宗理從學生時代就開始詩詞創作,後投身教育事業,執教之餘,吟詠不輟。他古典文學功底深厚,精於音律,詩詞曲賦各種體裁均能得心應手。佳作迭出,各有千秋。文革中蒙冤寒村十年也未停筆,寫下了大量思想性和藝術性俱佳的詩作。這些用心血凝聚成的詩稿,聲聲血淚,字字珠璣,被詩詞界譽為“史詩”“絕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