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南長城

趙南長城

趙南長城趙國在洹漳西部林濾山趙秦邊界一帶修築長城,防禦秦軍的進攻,這就是著名的趙南長城。位於黃華南天門外東部的高家莊村東,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狀如長龍,縱貫南北,穿山嶺跨河谷,蜿蜒於林慮山腳,逢石石壘,遇土土築,雖經兩千多年風雨滄桑,但遺址沿存,往日雄風,油然可見。

趙肅侯十七年(前333年),趙國不惜耗費財力、物力、人力,徵發民役在南部邊界修築長城。為減少工程量,儘量利用既有地形地物。在西段,沿山樑丘嶺而築;在東段平原地區,則將漳、滏河堤防連線擴建,夯泥土加高,歷數月而成。於是,一條巨龍般的長城矗立在趙國南部邊界。

概述圖片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趙南長城
  • 外文名稱:Zhao Nan the Great Wall
  • 地理位置:今河北、河南交界,古趙國南部
  •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
  • 修建時間:前333年
  • 修建國家:趙國
  • 修建目的:抵禦秦軍
地理位置,位置境域,位置考證,歷史沿革,修築意義,史料記載,

地理位置

位置境域

根據歷史資料記載和專家考證,趙南長城大體從今武安西南起,向東南延伸,至今磁縣西南,然後折而東北行,由今成安縣西南入今成安縣境,沿漳河堤防,經今吳村、黃龍村、商城村到今橫城村附近。在此又轉而向東,一直延伸到今肥鄉縣南。古時習俗:南北為縱,東西為橫。以後,在趙長城由縱向轉為橫向這一段城牆附近所建村莊,便以“橫城”為名。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統一天下,雄踞一百多年的趙南長城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被拆除了。歷經兩千餘年歲月,如今在西部武安山區尚可尋到趙長城的殘跡。而在東部平原,由於河流的沖埋,早已蹤跡全無,但與趙長城有關的“橫城”這一地名永遠留存了下來,默默地訴說著那一段曾經的歷史。
趙南長城地圖趙南長城地圖

位置考證

據史料記載,戰國時期趙國先後築有兩道長城:一是趙武靈王所築的位於內蒙古雲中、雁門代郡一帶的長城,因位於趙境的北部,史稱“趙北長城”;二是趙肅侯於公元前333年所築長城,因位於南部,史稱為“趙南長城”。
趙南長城趙南長城
據了解,史家關於“趙南長城”遺址所在存有不同看法。1981年,考古人員在河南省林州市輝縣市一帶考察發現有古長城遺址,並指此為“趙南長城”,但也有學者認為此長城為韓、魏長城。
根據史料考證,認為歷史上的“趙南長城”與冀南、豫北一帶現存的戰國長城遺址走向基本相符。這道長城當北起河北省武安故城南太行山下,經磁縣、涉縣交界的岔口村西、嶺低村東山嶺,約至合漳村一帶逾漳河,達林州市古城村山嶺南行,於分水嶺復沿林慮山東麓或山嶺南去,至鹿嶺東南行,又在臨淇鎮占元村西南的秦王腦作東西向。由於遭歷代自然和人為破壞,現存古長城遺址斷斷續續,不能連貫,有的遺址現存長約10多公里,有的存3公里,最短的僅存300餘米,還有少數地方已不存。

歷史沿革

戰國時有七大強國,即齊、楚、燕、韓、趙、魏、秦。趙國的東面與南面分別與七強中的齊國魏國及非七強的衛國相鄰,趙國為了逐鹿中原,採取了以南進為主的方針,這樣就不可避免地與這些國家經常發生戰事。趙國有勝也有敗,最慘的一次是都城邯鄲的陷落。趙國的都城原在中牟(今河南鶴壁西),趙敬侯元年(前386年)遷於邯鄲。據《史記》記載,趙成侯二十一年(前354年),趙國又出兵攻衛,迫衛臣服於趙。近鄰魏國不願意趙國強大,遂聯合宋國救衛。當時趙都邯鄲距東南邊界僅三四十華里,且是一望無際的平原,無險可守,魏、宋、衛三國聯軍共十萬之師長驅直入,一舉包圍了邯鄲,於次年攻破,占領了邯鄲城。趙國一方面拼力抵抗,一方面向楚、齊兩國求救。楚國僅派了少量援兵,取敷衍和觀望態度;齊國卻全力出兵救援,採取軍師孫臏圍魏救趙”之計,大軍直搗魏都大梁,迫使魏軍急速撤回。
數年間頻繁發生的戰事,特別是都城邯鄲陷落的慘痛教訓,使趙國君臣深深感到了加強南部邊界防禦措施的重要性。於是,在趙肅侯十七年(前333年),趙國痛下決心,不惜耗費財力、物力、人力,徵發民役在南部邊界修築長城。為減少工程量,儘量利用既有地形地物。在西段,沿山樑丘嶺而築;在東段平原地區,則將漳、滏河堤防連線擴建,夯泥土加高,歷數月而成。於是,一條巨龍般的長城矗立在趙國南部邊界。

修築意義

冷兵器時代,一個國家有了強大的軍事防禦設施,可有安全保障。早在趙成侯六年(前369年),趙國就在北部邊界築起北長城,如今又修了南長城,趙國的邊界得到了有效的護衛,為其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公元前326年,趙肅侯去世,他的兒子趙雍繼位,即趙武靈王。這位雄心勃勃的英主繼承前輩大業後,採取“胡服騎射”的措施,大力實行改革,使趙國進入鼎盛時期。

史料記載

《史記·趙世家》載:趙肅侯十七年(公元前333年),圍魏黃,不克,築長城。趙武靈王(趙肅侯之子)十九年春正月,登黃華之上,召樓緩謀曰:“我先王因世之變,以長南藩之地(意思是以得到長久占領南部屬地的目的),屬(音shǔ,意思是連線)阻(意思是倚仗)漳(意思是漳河)、滏(意思是滏水)之險,立長城……吾欲胡服。”樓緩曰:“善。”
有的史書將趙南長城記為“秦王堤”,清乾隆《林縣誌·古蹟》載:“秦王堤,在縣西40里,南接河內,北至滏陽。”河內即今河南沁陽,滏陽即今河北磁縣。可見當時工程巨大,至今林州境內還保留著趙南長城的一些殘跡。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