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富

趙元富

趙元富,男,博士,研究員。1962年11月生於江西省進賢縣。1983年在浙江大學獲半導體物理與器件專業學士學位。1986年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獲半導體物理與器件碩士學位。1989年在771所獲計算機設備與器件博士學位。1996年~1998年,在美國史丹福大學和范德華大學做訪問學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元富
  • 性別:男
  • 職位:博士,研究員
  • 出生日期:1962年11月
  • 籍貫:江西省進賢縣
人物名片,科研簡介,人物生平,

人物名片

現任772所所長、北京時代民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哈爾濱工業大學和西北工業大學兼職教授、IEEE高級會員。已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和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百餘篇。負責完成電子領域的課題20餘項,獲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獲航天首屆十佳青年、首屆中國青年科技創業獎、中國航天基金獎、集團公司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511”人才工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科研簡介

趙元富一直從事器件物理和半導體積體電路設計及工藝研究工作。他參加並主持了多項預研課題和新品開發課題,同時負責大量積體電路的生產和技術管理工作。在其參加與主持的科研項目中,已有16項通過鑑定,共有9項獲獎,其中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項3項,三等獎3項,已在中外學術期刊和國內外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89篇,並獲得了多項榮譽和獎勵。
1996年5月至1998年7月在美國進修期間,趙元富主要研究新器件、新結構和新材料的輻射性能。兩年多的時間裡,他在國際學術會議發表相關論4篇,IEEE期刊上發表相關論文4篇,得到了史丹福大學和Vanderbilt大學研究小組及國際同行的好評。回國後,趙元富利用多年從事研究取得的技術和經驗,申請了多項研究和產品開發課題。如:“863”計畫超大規模積體電路設計重大專項“家庭網路核心SoC平台”、“新型成像技術”、“電子產品設計信息集成系統與最佳化技術研究”、“矽微波大功率器件”、“D/A轉換器系列電路研製”、“加固系列數字電路研製”、“加固LSIC、VLSIC電路研究”等 。
趙元富提出了採用設計技術進行衛星用數字積體電路抗輻照加固的思想,該技術的開發成功正在並將進一步對我國衛星用抗輻照加固數字電路的國產化發揮重要作用。
在擔任772所所長期間,趙元富提出了“專業做精,服務做寬”的發展方向,形成了“三個中心一條線”的發展戰略,即建成具有國際水平的積體電路設計中心,國內領先的積體電路後FOUNDRY中心,國內領先的大規模及超大規模積體電路檢測失效分析中心,及一條國際水平的特種器件研製工藝線。同時,根據現代高技術企業的管理思想,趙元富通過薪酬體系改革、規範的考核制度和激勵機制,充分調動了廣大幹部、職工的積極性,使772所的科研生產取得了良好的成績,連續五年總收入年平均增長速度一直保持在50%以上,並於2003年被授予“電子元器件科研生產先進單位”。
為充分利用772所的現有資源服務社會,在上級領導和政府機關的支持下,趙元富籌建成立了北京微電子設計企業孵化器,並作為課題負責人,承擔了“863”計畫超大規模積體電路設計專項“國家級積體電路設計企業孵化器的建設模式,運行機制研究”,為科技部國家積體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的建設提供了建議。

人物生平

興趣帶路 加盟航天事業
對收音機的興趣,使他覺得微電子是個很奇妙的東西。於是從本科到博士,趙元富在學歷“三級跳”中始終圍繞微電子開展學習和研究。走上航天事業的道路,對他來說是一種水到渠成的順利。
趙元富差一點兒成為一名醫生。“填報高考志願時,我首先寫的是上海的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後來覺得收音機有意思,於是就改報了浙江大學無線電工程系的半導體物理與器件專業,從此迷上了微電子。”他感嘆道,“一念之差真能改變人的一生。”
1979年秋,趙元富登上了從家鄉江西進賢縣開往杭州的列車,心裡想的就是要弄明白半導體到底是什麼。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成了他真實的寫照。
那個時候,收音機還沒有走進大多數人的日常生活,微電子學在趙元富的頭腦中也只是一個概念而已。因此,剛入校的趙元富一下子就被震住了,單是一套套半導體物理理論就夠難為人的,加上複雜的器件結構、積體電路等放在顯微鏡下才能看清的東西,真讓人有“一頭霧水”的感覺。但“一頭霧水”的趙元富卻有了更強的求知慾,因為他知道,自己面前雖然橫著一座大山,但畢竟自己已經來到山腳下了。於是,他開始“大劑量”地給自己補課,從最基礎的科普讀物開始,一步步在頭腦中建立起微電子的知識系統。
也許大多數20歲左右的大男孩兒的愛好是進行各種運動,但趙元富好靜。“我愛看書,一個人靜靜地呆著,心緒遨遊於文字間,技術類、專業類或者是文學、思想類的,我都愛一邊看一邊思考。”他說。這一性格特點,促進了趙元富的學業。有時候,為了研究一個線路,他長時間泡在實驗室里;為了研究一個信號脈衝,他反覆記錄儀器實驗結果。“心情浮躁就做不成實驗。”他說,“微電子是個微觀的東西,很難把握,必須要有認真的學習態度和足夠的耐心。”
雖然很著迷微電子,但趙元富並沒有忘記大學生活的豐富多彩。雖然他喜靜,但卻儘可能地參加大學內的各種活動。“當時根本不知道什麼叫鍛鍊自己,提高能力。等到工作了,大學裡參加的許多活動都使自己很自信,做什麼事情都有了參照。”正是這一點,他在生活中時常教育自己已經讀高中的兒子,除了學習,還要參加學校的各種活動。
1983年,品學兼優的趙元富讀大學四年級。在當時,被稱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根本不用發愁畢業後工作的事。於是,在繼續讀書和直接就業的重要人生關頭,大多數人都選擇了參加工作,考研者寥寥無幾。趙元富也差一點兒捲入這一潮流。“我當時也有過猶豫,因為當時社會的普遍潮流就是有個國家的正式工作就行了,加上父母都想讓我參加工作。我也覺得應該掙錢貼補家裡了。”他回憶說,“但經過幾年的學習,我對微電子有了更深的了解後,覺得放棄學業太可惜了。正好有一個人堅定了我考研的決心。現在想來,當時自己上完大學未放棄繼續求學,真是明智的選擇,否則現在可能就後悔了。”
趙元富說的那個人,就是當時771所著名的微電子專家黃敞教授。當時,趙元富閱讀了一篇黃教授的學術文章,大受鼓舞。
於是,他慕名求學,投靠黃教授門下。學習期間,導師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溫善的待人性格使他很受感動,用他自己的話說,“至今仍時時受到激勵”。1986年,趙元富繼續拜師黃敞教授,主攻計算機設備與器件專業微電子學與微計算機方向博士學位。
從碩士到博士,趙元富覺得自己這段生活一直很平靜。一方面,他要跟著導師做各種實驗,鍛鍊自己的動手能力。另一方面,他要保持自己理論上的不斷學習和進步。有時候,實驗結束了,還要進行大量的總結。但也正是在那個時候,他默默地接受著771所許多航天老專家和自己導師的感染,最直接地感受著航天精神。
到1989年畢業時,他已覺得“許身”航天是水到渠成的自然了。
初顯身手 彷徨未改初衷
1996年以前,趙元富自己也不記得得過多少獎勵了。憑著紮實的功底和旺盛的精力,他完成了多項重大研究課題。出國深造,由於珍惜良好的科研條件,他有過短暫的是否回國的“猶豫”。
剛進入航天時的趙元富,可謂意氣風發。從1989年到1996年初的六年多時間裡,他完成了專業能力和領導職務的兩個“三級跳”: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研究員;工藝線副線長——工藝線線長——副廠長。
但是,趙元富的工作並不是像這兩條直線一樣簡單。白天忙完廠里的事情,晚上進行理論研究,周末或者假日再加班做實驗。“憑著年輕,就想著等完成一項任務後再休息。但總有忙不完的工作。”趙元富回憶著自己的經歷。從那時起,幾乎一直擔任領導職務的他,總是在組織管理、生產經營和科技創新之間做出一種最合理的安排。
在771所的7年時間,趙元富的研究領域一直是積體電路抗輻射加固技術,這項技術對提高空間飛行器中電子元器件的抗輻射加固能力有著重要作用。1992年,趙元富研究的矽柵CMOS積體電路總劑量輻射加固技術,獲得航空航天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他的研究成果給我國的相關領域帶來了活力。之後,他完成了多項重大研究課題,為我國的積體電路抗輻射加固技術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1996年,對於趙元富來說,是意義非凡的一年。3月,他被調到剛成立的772所。6月,他得到機會作為訪問學者到美國史丹福大學和范德比大學進行學術交流,和國外同行共同切磋抗輻射加固技術,這對他來說是個難得的機會。於是,他辭別了依依不捨的家人和剛剛熟悉的同事,踏上了飛往大洋彼岸的班機。
到美國後,趙元富主要研究新器件、新結構和新材料的輻射性能。在異國的陌生環境中,他以自己優秀的學術能力順利完成了各項相關研究。兩年多的時間裡,他在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相關論文4篇,在IEEE期刊上發表論文4篇。其出色的研究成果和良好的合作精神,得到了史丹福大學和范德比大學研究小組及國際同行的一致好評。
此時,有些書生意氣的趙元富,思想上發生了激烈的衝突。在當時,美國相關領域的科研條件是世界一流的,接觸的專家也是世界一流的,就事業而言,這裡的條件要比國內優越得多。況且,對方還以豐厚的生活待遇相誘惑。對於後者,他當然不放在心上,因為他對生活的要求本來就不高。但對於前者,他覺得放棄有些可惜。
到美國兩年後的1998年7月,是原定回國的時間,他在痛苦地選擇。
7月的美國,夜晚總是有令人愜意的涼風,趙元富在范德比大學校園裡輕輕踱步。旅人思鄉,他是那么想念自己的親人和同事、朋友;男兒立業,他又是那么珍惜來之不易的科研條件。
他最後還是作出了回國的決定。那一時刻,他想到了中國航天元老錢學森衝破阻力回國的毅然;想到了周總理向世界宣布東方紅衛星發射成功的自豪;想到了出國前老領導餞行時的重託;想到了一起戰鬥的同事來信中的深情問候……
臨行之時,他的美國導師對他說:“我真不明白你為什麼一定要回去!”是呀,為什麼要回來?面對祖國,不需要具體的答案。
自我轉型 技術管理並重
隨著所在單位的轉型,趙元富也在自我轉型。在技術研究和管理之間,他尋找著一條“通天”捷徑。
1998年8月,回國後的趙元富馬上成為772所的技術骨幹,併兼任所長助理之職。
帶著國際學術視野,趙元富認真分析我國星用元器件抗輻射方面的技術特點和落後原因,並努力尋找解決辦法。1999年,他提出了採用設計技術進行衛星用數字積體電路抗輻射加固的思想,該技術的開發成功正在並將進一步對我國衛星用抗輻射加固數字電路的國產化發揮重要作用。“‘十一五’期間,我國星用積體電路要實現國產化。利用設計技術研製和生產的抗輻射加固晶片將為實現這一目標發揮重要作用。”趙元富充滿了信心。
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在2003年,趙元富帶領的團隊成功地開發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產品,並成功地套用於衛星,使772所成為國內星用大規模積體電路供應商。2006年,趙元富負責研究的星用數字積體電路抗輻射加固技術,獲國防科工委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
趙元富一方面在進行科研,另一方面一直擔任領導崗位,可謂肩挑兩副重擔。
1999年至今,我國的航天企業一直在做著各種調整,而趙元富的主要領導崗位基本與這些調整同步。
1999年6月,他正式接任772所所長。2005年11月,772所設計部分改組為北京時代民芯科技有限公司,他又兼任總經理,同時還兼任中國航天時代電子公司研究院副院長。在領導職務的更迭中,他在思考一個問題:如何對技術工作進行有效的管理?
“技術研究在思維方式上是串列思維,而管理需要並行思維。我自認為我更適合做研究,但現在卻需要搞管理。這本身就是一個大的挑戰。”他笑著說,“我自己也在轉型。”
他在順應航天企業大調整的同時,熟練把握所在單位的特點,進行了積極有效的管理。1999年到2003年期間,趙元富提出了“專業做精,服務做寬”的發展思路。在上級部門的支持下,772所連續五年總收入年平均增長速度保持在50%以上,並於2003年被上級部門授予“電子元器件科研生產先進單位”。
趙元富給自己的工作定義為“技術管理型”工作,即一方面研究技術,一方面管理技術。他在實踐中認識到,管理工作和技術研究同樣重要,在技術研製能力達到一定水平的時候,一個單位的效率和效益就主要體現在管理上。
“技術領域更需要管理,但大多數情況下技術和管理又很難統一在一起。”他也曾經有過退出領導崗位、專門從事技術研究工作的想法,但他還是勇敢接受了這一挑戰,並用自己的實踐書寫著技術研究與管理和諧統一、相互促進的新篇章。
趙元富習慣於用“團隊”一詞來稱謂自己的集體。他說,一個團隊在體現團結互助精神的同時,更看重大家各自能力的發揮,以及大家之間的協作精神,這是我們的時代所需要的。也正是這個辭彙,給他的管理工作打開了一個新的管理思路:領導把關項目規劃,大家共同攻關完成。
2005年11月,北京時代民芯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使趙元富又經歷了一次思想意識上的大轉變,“從研究所到公司的轉制,我們遇到的最大挑戰主要是思想意識的轉變。原來我們基本上是一個研究所的模式,大家思想上有很重的技術情結,就是做什麼事情先想著它的水平夠不夠高、怎么突破,很少考慮它的市場怎么樣、能不能套用。而現在,大家必須考慮技術能否套用,以及市場前景如何。”
公司化以來,時代民芯的產值實現了快速增長,並完成了以軍為主到軍民並重的轉變。“明年,時代民芯公司將繼續實現產值的快速增長,並將使民品的比重超過軍品,實現寓軍於民的轉變。”趙元富充滿信心地說。
2006年11月18日,北京時代民芯科技有限公司舉行了一周年慶典。堅持以人為本,塑造一流團隊,努力鑄造國際一流積體電路企業,已經成為趙元富這個團隊的共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