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仗

趕仗

湖北恩施、湖南省石門縣一帶土家有的獨戶或三五戶邀約進山狩獵,叫做“趕仗”,又叫“趕山”。“趕仗”實際是一種圍獵方式,一般是三五人結伴,多則甚至十幾、幾十人,各人分工不同,有負責尋找獵物蹤跡的,有負責趕的,有負責開槍的,之所以稱“趕仗”,主要就是要將獵物“趕”至獵手可將獵物擊中的範圍內,獵物“趕”起來時,有人專門叫喊驅趕或驅使獵狗追趕,因此又稱“趕仗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趕仗
  • 外文名:Out of war
  • 類型:民俗語句
平時,石門土家有的獨戶或三五戶邀約進山狩獵,叫做“趕仗”,又叫“趕山”。捕獲的多是山雞、錦雞、野兔、野豬、香獐、麂子等飛禽走獸。現在每當包穀成熟或看守山上豬圈、牛欄的時候,便在山上搭一個草棚藏身,手打破鑼、響鼓,驅趕野獸。有的地方把追趕大型野生動物如野豬之類叫“趕山”,把追趕野生飛禽如山雞、麻雀之類叫“打蓬雞”。
石門壺瓶山自然保護區南鎮鄉宋埡村黃兆玉演唱、田起義蒐集的《趕仗歌》,就形象地描繪了石門趕仗習俗。
高山高嶺打獵人,餵起狗子一大群。肩背鐵銃把篷(指叢生的荊棘)進,四山去把野獸尋。墨灰衣兒穿得破,一雙草鞋套赤腳。腰纏果肚(指纏在腰間裝打銃生子兒的褡褳)和藥角(裝火藥的牛角),隨身帶點熟吃喝。趕山狗兒一開叫,眾人心裡“冬冬”跳。不知牲口大和小,這次該會打得到?趕山狗兒叫發惡,趕快“嗚嗚”吹牛角。叫聲坐點(指守卡)的要照護,該死的牲口半山過。坐點夥計一聽到,順勢就把身藏好。眯起眼睛把準瞄,這回好生打一炮。趕山狗子跟到趕,“彭通”一聲“傢伙”(指銃)喊。一炮打個三百三,眾人心裡好喜歡。山中得肉嗬嗬笑,七手八腳抬起跑。吩咐屋裡(指家裡的堂客)把水燒,找來尖刀和刳瓢。磨刀岩上把刀磨,遲脊開膛下腦殼。山中有肉都有份,按著老輩規矩做。打頭炮的得腦殼(石門獵俗:打頭炮的應分得獸頭和獸皮),放趕狗的得後腳。一般就得“驂籠殼”(指胸腹腔內的肉),腸肝下水辦酒喝。喝酒吃肉嗬嗬笑,吃完又捧“五郎誥”(敬獵神的誥文,卜卦決定第二天狩獵去向)。明朝再往哪方好?獵神保佑把財喜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