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劑量

超劑量

劑量是某一藥物通過確定的給藥途徑進入給藥對象(人與動物)體內,產生藥理作用、產生療效的給藥量。所謂超劑量使用,是指醫師拿不出任何超量的科學依據,沒有按照藥品說明書規定劑量、 隨意加大劑量使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超劑量
  • 外文名:overdosage
  • 實質:給藥量
  • 對象 :人與動物
  • 學科:藥學
概念,一例鈽超劑量內污染者醫學觀察,病理學檢查,物理測量,超劑量使用中藥注射劑應引起高度重視,超劑量使用的後果,造成超劑量使用的原因,

概念

劑量是某一藥物通過確定的給藥途徑進入給藥對象(人與動物)體內,產生藥理作用、產生療效的給藥量。
出現療效的最小劑量為最小有效量,出現療效的最大量為極量,對大多數人最適宜的治療劑量為常用劑量,在最小有效量與極量之間是劑量的安全有效範圍。超過極量即為超劑量,則進入最小中毒量的範圍,使機體的代謝在過量藥物作用下出現毒副反應。
在新藥研究中,為確定藥物的極量和安全用藥範圍及了解藥物過量後產生的毒副作用,則需在臨床前研究中採用超劑量進行觀察,同時還可找出產生毒副作用後的解救藥和解救辦法。

一例鈽超劑量內污染者醫學觀察

致人體腫瘤效應研究是放射醫學領域中的重要課題。為確定腫瘤的病因,結合一例鈽超劑量內污染者醫學觀察結果,採用PC計算方法,綜合臨床分析,判定腫瘤的病因。

病理學檢查

腫瘤病理所見,切面呈灰白色,位於肌肉深部。顯微鏡下見腫瘤由棱形細胞組成,細胞緻密與細胞疏鬆區域相間雜,有處呈席紋狀排列或在梭形瘤細胞間出現帶狀均染基質。部分瘤細胞漿內有空泡形成,胞漿豐富多形,類似組織細胞,核仁突出,有分裂相,有少數多核巨細胞。病理學診斷: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

物理測量

用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研製的超鈾元素活體測量裝置對患者進行了活體測量。肺、肺門淋巴結和肝中的鈽-239含量均小於最小可探測限(740Bq);雙手、肘部腫瘤和病肢諸淋巴結部位的鈽-239。也低於最小可探測限(4Bq)。X射線能譜均未見異常。根據收集到的早期尿鈽分析數據及本次(1991年)住院尿鈽分析結果。採用ICRP第54號出版物、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的軟體INDO和Brookhaven的軟體給出的攝入量換算因子和劑量換算因子假定W類鈽化合物吸入或傷口攝入,估算了鈽的攝入量分別為640~1900Bq和77~130Bq,體內沉積量分別為77~230Bq和77~130Bq。
鈽的遠期致癌效應:鈽的遠期致癌效應研究在放射毒理學中占有重 要地位。國內、外的大量動物實驗資料證明鈽是高致癌性核素,攝入難溶性鈽化合物可誘發肺癌;攝入可溶性鈽化合物可誘發骨肉瘤和肝癌。

超劑量使用中藥注射劑應引起高度重視

近年來,中藥注射劑品種不斷增加,因其具有作用迅速、療效確切、生物利用度高等特點,在治療常見病、多發病以及搶救急重症患者時發揮了獨特作用。然而,如何正確合理使用中藥注射劑,是臨床醫師應高度重視的問題。筆者在實踐與文獻調研時發現,超劑量使用中藥注射劑問題較普遍,致使藥品不良反應增加,易導致醫患糾紛。就近年國內公開發表相關超劑量使用中藥注射劑現狀、 後果及原因的文獻進行分析整理,報導如下。

超劑量使用的後果

超劑量使用中藥注射劑,尤其是靜脈滴注中藥注射劑,可導致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陳曉玲對所在醫院1998年至1999年3種劑量注射用雙黃連治療小兒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進行了臨床觀察,發現超過一定劑量後,隨著劑量加大,療效無顯著增加,藥品不良反應發生率卻增加顯著。 而李瑾翡等通過過敏反應試驗以及間接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LISA)法,對注射用丹參引起藥品不良反應的原因進行篩查,也發現擅自加大用量是藥品不良反應事件發生的原因。
超正常劑量使用中藥注劑是引發藥品不良反應的原因之一。 鄔隨煥分析了注射用雙黃連不良反應病例,發現超劑量套用可能是10歲以下兒童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的原因之一,靜脈滴注時藥物的稀釋濃度過高(高於1%)可引起嚴重不良反應。 黑龍江省醫院對雙黃連針劑的試驗表明,增加藥物劑量至120mg/(kg.d)並不能達到原藥效的2倍。 因此,增加藥物的劑量對治療是無意義的,只能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而高劑量使用丹參注射液,可致心動過緩以及低血壓休克。七葉皂苷因劑量與血尿發生相關,故說明書中的用量已從過去的30mg/d更改為低於20mg/d,以避免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
中藥注射劑的使用也有其安全範圍,隨意加大劑量可能造成不良後果。臨床醫生在使用中藥注射劑時容易忽視用藥劑量和濃度,超量使用或濃度偏高可能引發嚴重的藥品不良反應。王德才等統計發現,39例不正確使用中藥注射劑導致死亡的患者中,有11例屬於用藥劑量過大或藥液濃度過高。王景紅等報導,該院74例中藥注射液不良反應中,超量使用9例。 馬輝等報導1190藥注射液不良反應,超劑量119例,個別病例超出正常劑量3倍,使用劑量偏大增加了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發生率。朱立勤等對某醫院中藥注射液使用病例進行了對照分析,結果顯示,導致中藥注射液藥品不良反應的主要原因為用藥劑量過大等。

造成超劑量使用的原因

(1)醫師因素
臨床醫師超量使用中藥注射液為主要因素。醫師是疾病診斷和治療的主要責任者,掌握藥物的選擇和套用的決定權。部分醫師對中藥注射劑的使用認知存在誤區,錯誤地認為中藥注射劑是純天然藥物製成,不良反應少,安全性比西藥大,作用緩和,因其藥物劑量不如西藥精確等,故忽視說明書要求並盲目加大劑量使用。另一方面,醫生對中醫藥理論知識缺乏,對中醫辨證施治理論一知半解,對超劑量使用風險認識不足。實踐證明,按照藥品說明書功能主治、用法用量、 注意事項使用是比較安全的,超說明書規定劑量使用則易出現藥品不良反應。 有些中藥製劑定價高、利潤空間大、有臨床促銷費,受經濟利益驅動,有些醫師違背治療原則,聽從醫藥代表 “建議”,致使超劑量使用。
(2)藥師因素
臨床藥師沒有做好臨床藥學工作,沒有運用掌握的藥物知識以及最新藥物信息資料,向臨床醫師做好用藥諮詢服務,提供合理給藥方案。 藥師深入臨床少,或調劑處方時審核不細,都會導致超劑量用藥。 醫院沒有制訂或落實懲罰措施,導致部分醫師超認為劑量使用中藥注射液是正常醫療行為。
隨著中藥注射劑套用日益廣泛,臨床正確使用中藥注射劑尤為重要。 醫師要高度重視超量使用問題,樹立良好醫德醫風。 藥師要加強醫囑審核,落實有關規章制度,促進臨床合理使用中藥注射液,減少藥品不良反應發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