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草

起草

起草,是用書面語言將作者的構思物化為文章。語出《後漢書·百官志三》:“一曹有六人,主作文書起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起草
  • 拼音:qǐ cǎo
  • 注音:ㄑㄧˇ ㄘㄠˇ
  • 同義詞草擬
詞語概念,基本信息,基本解釋,引證解釋,基本含義,注意事項,

詞語概念

基本信息

詞目:起草
詞性:動詞

基本解釋

[draft;draw up] 擬定初稿。
起草講稿。

引證解釋

1、指擬稿;打草稿。
後漢書·百官志三》:“一曹有六人,主作文書起草。” 唐韓愈張中丞傳後敘》:“為文章,操紙筆立書,未嘗起草。” 明唐順之《詹府燕集奉和上宰松皋公》詩之二:“分日傳經清禁里,罷朝起草紫宸旁。”茅盾《動搖》五:“大概是托人起草,為人所愚了。”
2、地方方言。起草在湖南方言中意思是哺乳動物進入發情期。

基本含義

重要性:
寫作是由物到義、由意到文的轉化過程。起草是用書面語言將構思成果物化為文章,完成由“意”到“文”的轉化。對於協作者來說,這是極其重要的一步。當然從生活到文章,要經過雙重轉化。經過認真採集和深入構思,完成了由“意”到“文”的轉化,這就是劉勰《文心雕龍》中說的“得意”。所謂得意,就是構思成熟啦。“意得則抒懷以命筆”,這是痛快淋漓地寫出來,便是起草 。
起草的方法:
文章起草的方式方法很多,它是由人們的寫作習慣決定的。縱觀古今中外作家起草文章的方法多種多樣,大體歸納起來有兩種:一氣呵成和精雕細刻。
一氣呵成。就是在構思腹稿和列提綱的基礎上,一次寫完初稿。它適用於篇幅較短的文章,對於篇幅長的文章,如科學論著、長篇小說、獨幕劇等,要幾次起草,但其每一個相對獨立、完整的章節部分也應該儘可能一次完稿,這樣利於文脈貫通,文勢暢達。
一氣呵成的起草方式利於文脈暢達,作家靈感襲來,在創作激情衝動的狀態中一次寫完,可以完整地把靈感思維成果記載下來。但一氣呵成的寫法也較難,一般要有以下幾個條件做基礎:第一是要有較充分的醞釀、構思打腹稿為基礎。醞釀時間要長些,一旦構思成熟,就可以一氣呵成寫完初稿。第二,要求寫作者有較高的寫作能力與修養,寫作技巧純熟,才有可能一氣呵成。
精雕細刻。就是起草文章時,一個部分一個部分地邊思考邊寫作,化整為零、精雕細刻地完成初稿。這種方法多適用於篇幅較長的文章,尤其是以邏輯思維為主的理論性、學術性文章。它的優點是機動靈活,文字嚴密,結構緊湊,形成全文後不必改動過多。一些搞理論和學術研究的人大都主張這樣的寫法。歷史學家范文瀾寫文常常是使用這種精雕細刻的寫法。“范老寫初稿,都是用零碎的紙。他不是搖筆即來,沉思許久,才寫一兩句。一感不妥,又刪去重寫。積累了一些篇幅,才譽到比較整齊的紙上去。再經反覆修改,然後找人用稿紙譽清。”(卞孝萱《范老的治學精神》),由於范老起草時精雕細刻,所以文章嚴謹細密,有學術價值
學術論文或理論文章,由於理論性、學術性強。寫作時需要逐字逐句推敲,邊寫作邊思考,不妥處及時改動,利於嚴密推理,語言準確,使文章具有科學性、邏輯性。所以,精雕細刻,化整為零,也是一種科學的寫作方法,一些初學寫作者也適於這種方法。(《套用寫作》雜誌,長春理工大學吉林省寫作學會聯合主辦)

注意事項

起草,是套用寫作中不可或缺的環節,那么起草檔案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筆者根據這些年的工作實踐,歸納了“七戒”。
一戒照抄照轉。有些地方貫徹上級的檔案,不是從本地、本部門實際出發,而是不管效果,照抄照轉。這是一種極不負責任的態度。上級的檔案是面對一定範圍講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一般是從普遍意義角度考慮的,一些地方的特殊情況不可能都照顧到,有些問題的解決辦法也不可能講得很具體。這就要求下級機關和單位必須根據上級檔案規定的原則、精神,結合本地、本部門的實際,提出具體的貫徹意見。正如一位領導同志所指出的,每個層次都不單純是個執行問題,都具有主動和被動這兩重性,即對中央的指示必須堅決執行,在執行的過程中又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決定問題的機動性,在被動中求主動。否則,對上級的檔案照抄照轉、“上下一般粗”,或者片面理解、各取所需,是絕對不會收到好的效果的。
二戒師出無名。提出一個觀點或提出一項政策,應當“師出有名”,有根有據。這種根據主要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及上級機關的指示。不言而喻,貫徹中央部署,“根據”主要出自中央檔案。按照實際需要作出的部署,也要注意有理論根據、檔案根據。即把提出的意見放在當時所處的政治大格局中去考慮,使所提出的意見既符合實際,又符合當時政治大格局的要求。再一點就是對同一個問題,中央過去有指示,根據新的形勢和任務,中央又作出了新指示,起草檔案時應把新指示作為部署工作的依據。黨委是管全局的,工作涉及面大,所制發的檔案涉及面也相應的大。因此,做起草公文工作的同志很需要加強對上級各類檔案、領導同志講話和各方面知識的學習,以掌握更多的根據和尺度。根據掌握得多、尺度把握得準,起草檔案才能得心應手。
三戒無的放矢。公文為解決問題而制發,必須講求針對性。否則,不會有任何實際作用。毛澤東同志在《反對黨八股》一文中把“無的放矢,不看對象”列為黨八股的第三條罪狀,並在這一部分中巧妙地運用了一個典故,說“‘對牛彈琴’這句話,含有譏笑對象的意思。如果我們除去這個意思,放進尊重對象的意思去,那就只剩下譏笑彈琴者這個意思了。為什麼不看對象亂彈一通呢?”公文起草也要克服這個毛病,注意其針對性。很難想像,一篇毫無針對性的公文,能夠打動人、影響人,推動工作。從這個意義上說,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是公文“份量”的標誌。要增強公文的份量,做到有的放矢,起草之前,就應當首先搞好調查研究。問題調查清楚了,勁才知道往哪裡使,講問題、提對策才有針對性;政策、措施經過比較、論證,在實際工作中才能行得通,有可操作性。
四戒朝令夕改。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政策也是這樣,它也要隨著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而發展變化。但政策又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一定的連續性,而且這種穩定性和連續性直接關係全局的穩定、事業的發展。正如我們平時常講的:政策穩則人心穩,人心穩則全局穩,全局穩則事業興。因此,起草公文時一定要從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考慮問題,注意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要做到這一點,有必要做好兩個方面的檢查:一是檢查一下檔案的基本精神同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法律、法令以及上級機關的決議、命令、指示有無牴觸。若有牴觸,應堅決改過來。二是檢查一下同本機關已經發布的有關規定是否矛盾。對有矛盾的地方要認真進行分析,如果是對原有政策的補充、完善,表述一定要清楚,不可讓人產生"政策要變"的誤解;如果認為以前的規定確有必要修改或廢止的,要提請有關方面進行研究、論證。
五戒用語失準。用語必須準確,這是起草公文的基本要求。衡量公文用語是否準確,主要看概念是不是明確,判斷、推理對不對。因此,在抽象概括某一事物時,首先要將事實搞清楚,然後再進行判斷、推理,切實做到準確反映客觀實際。比如,評價的話,要恰如其分,既不誇大,也不縮小;分析問題原因的話,要客觀、實在,確實號準脈,點出問題的主要癥結;講“兩者關係”的話,要分清主次,同時防止片面性。另外,工作要細緻,避免因粗枝大葉出現“硬傷”。比如,對所引用的話,要注意看出處和是否權威;同一個問題總結部分和部署部分都講的話,要注意前後一致;對有疑問的話,要主動與有關方面溝通、請教,切實將問題搞清楚;對一些重要情況和數據,要注意核實,務求準確。
六戒篇幅過長。篇幅過長是許多地方和部門檔案的一個通病。戰爭年代毛澤東同志曾經提出,“我們應該研究一下文章怎么寫得短些,寫得精粹些”。雖然不是戰爭年代,但各級的工作都很忙、壓力都很大。本來各類檔案、簡報就很多,如果再讓大家看篇幅過長的檔案,這無疑是“雪上加霜”。因此,很有必要提倡寫短文。要壓縮篇幅,很重要的要有“精品”意識。檔案拿出初稿後,要逐字逐句地進行推敲,把可有可無的字、詞、句刪去,把令人生厭的繁言簡化,把毫無實際意義的大話、套話、廢話抹掉,努力做到既把好政治關,又把好文字關。
七戒無物無序。與此相對的是有物有序。有物有序是古人寫文章所遵循的兩條基本要求。“有物”就是要有內容,“有序”就是要有條理。一些公文這兩方面都有缺陷。比如,有些文稿只提出問題,對如何解決問題,只講了些原則話。有些文稿則內容繁蕪,在一個段落層次里講幾個意思,令人讀後印象模糊,不知所云。這兩方面的毛病都應當予以糾正。歷史學家范文瀾先生曾提倡“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我們應當學習這種精神,盡力把檔案寫得實一些,“乾貨”多一些。這樣才能收到既便於抓工作、又便於抓落實的效果。同時,要講求公文內容的邏輯性和條理性。實際工作中有這樣一種現象:有些寫得好的公文,雖然篇幅比較長,但卻引人閱讀,使人不厭其長;有的寫得不夠好的公文,雖然篇幅不長,卻使人看起來感到費力。這裡面一個很重要的區別就是內容是否條理,語言是否流暢。由此可知,公文內容“有序”才有可讀性。
上述“七戒”,歸結起來是個學風、文風等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根本的在於端正思想作風。在黨委內部議事和決策機制健全、決策者指導思想正確的情況下,起草者有無好的文風至關重要。正如古人講的,“文如其人”,有文風端正的人,才有文風良好的文。
長春套用寫作雜誌社《套用寫作》雜誌(長春理工大學吉林省寫作學會聯合主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