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男權傳統的樊籬:文學中男權意識的批判

走出男權傳統的樊籬:文學中男權意識的批判

將女人的容貌作為取悅於男人的本錢自然是為封建社會以男權為中心的性質所決定。在那樣的社會裡年輕女性除色相之外一無自身價值可言,絕大多數女人都不過是依附於男人、供男人驅使作樂的玩物,即使是相濡以沫的妻子也不例外,一旦“色衰”,便難免被休棄的命運。霍小玉與李益初次相遇時即有此憂思:“但慮一旦色衰,恩移情替,使女蘿無托,秋扇見損。霍小玉以“女蘿”和“秋扇”自喻,體現了男權文化所賦予女性的特定的形象意義:女性是一種沒有自我意願、自我決策權利和自我行為體現的物化了的附庸——攀援著男人的植物或被人閒置的納涼工具。“女蘿”和“秋扇”在此再形象不過地體現了那種女性歷史遭遇和命運:女人只能是取悅男人於一時的被觀賞、被玩弄

基本介紹

  • 書名:走出男權傳統的樊籬:文學中男權意識的批判
  • 作者劉慧英
  • ISBN:710800132
  • 類別:文學
  •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出版時間:1996年04月01日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地區: 大陸
語言: 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

將女人的容貌作為取悅於男人的本錢自然是為封建社會以男權為中心的性質所決定。在那樣的社會裡年輕女性除色相之外一無自身價值可言,絕大多數女人都不過是依附於男人、供男人驅使作樂的玩物,即使是相濡以沫的妻子也不例外,一旦“色衰”,便難免被休棄的命運。霍小玉與李益初次相遇時即有此憂思:“但慮一旦色衰,恩移情替,使女蘿無托,秋扇見損。霍小玉以“女蘿”和“秋扇”自喻,體現了男權文化所賦予女性的特定的形象意義:女性是一種沒有自我意願、自我決策權利和自我行為體現的物化了的附庸——攀援著男人的植物或被人閒置的納涼工具。“女蘿”和“秋扇”在此再形象不過地體現了那種女性歷史遭遇和命運:女人只能是取悅男人於一時的被觀賞、被玩弄、被踐踏乃至被拋棄的被占有物,她不能也沒有獨立存在的權利和自覺——只能是攀附在男人這棵大樹上存活的“藤”或 “花”;年輕女性的美貌——直言不諱便是色相,則如盛夏時的扇子,能籠絡住男人一時,而一旦到了“秋涼”便免不了被擱置或被嫌棄的命運。因此,美貌和年輕便成為千古不變的男權文化傳統中男性對女性形象的千古不變的追求(它同時也是女人對自身的根本性追求)。這方面的例證很多:中國文學擅長描摹少女、少婦的青春美,而很少涉及或幾乎完全否定中老年婦女的女性魅力;與“才子佳人”平行的另一種婚姻程式——“老夫少妻”,也是一種膾炙人口的文學形象關係程式。人們喜歡貌美女性,更喜歡年輕的貌美女性,如果只具美貌而不再年輕充其量也只落個“人老珠黃”。中國男人對女性的這種追求與要求女性貞潔是並行的,同樣體現了一種極強的占有欲——希望女性在身心上皆為稚嫩的,沒有任何人生閱歷,不具備自主性和獨立性,從而能更順從地被驅使和駕馭。在封建文化結構中女人無主體性可言,幼年時代是其父親的女兒,一邁入豆蔻年華便得被尋覓夫家,出嫁之。

目錄

序 王蒙
第一章 重新界定的女性文學批評範疇的描述
第二章 女性形象“自我”的空洞化
第一節 才子佳人程式:女性對男性的物質和精神依附
第二節 誘姦故事程式:女性自我的迷失
第三節 社會解放程式:對女性自我的迴避和否定
第三章 愛的困惑,一個古老的困惑
第一節 忠貞不渝的愛――孤注一擲的人生意願
第二節 母性的泥濘與醜陋――傳統與現實的纏繞
第三節 “上帝死了”――“男子漢”在女性理想中消退
第四章 文化死角:無性的愛和無愛的性
第一節 歷史的盲點:性與生命意識的聯結
第二節 道德的危機:性愛對倫理規範的屈從
第五章 女性經歷和文學創作
第一節 女作家的地位――既是歷史的,又是個人的
第二節 從宣洩自我到自我的隱匿
第六章 女性的終極關懷
第一節 背棄傳統,抑或回歸傳統――女性解放的巨大情結
第二節 從人性的完美始步――建立一種不帶偏見的文化的構想
後記
附錄:主要參考書(篇)目
出版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