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胥黎,A.

托馬斯·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1825年5月4日-1895年6月29日),英國著名博物學家,達爾文進化論最傑出的代表,1825年5月25日出生在英國一個教師的家庭。早年的赫胥黎因為家境貧寒而過早的離開了學校。但他憑藉自己的勤奮,靠自學考進了醫學院。1845年,赫胥黎在倫敦大學獲得了醫學學位。畢業後,他曾作為隨船的外科醫生去澳大利亞旅行。也許是因為職業的緣故,赫胥黎酷愛博物學,並堅信只有事實才可以作為說明問題的證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赫胥黎,A.
  • 國籍:英國
  • 出生地:英國
  • 職業:博物學家
人物簡介,代表作品,

人物簡介

赫胥黎,A.
英國小說家、詩人、劇作家。出生於英國南部薩里郡的名門。他是著的老赫胥黎的孫子,詩人兼批評家馬修·阿諾德的堂外孫。早年入伊頓公學,後因嚴重角膜炎失明休學,部分視力恢復後入牛津大學攻讀文學,1915年畢業。1919至1921年在著名的文學周刊任編輯,後專門從事著作。30年代後期,積極參加英國反戰運動,1937年主編。1940年移居加利福尼亞,後加入美國國籍。
赫胥黎是一個多產作家。自1916年發表詩集開始,40年間一共寫了11部長篇小說、 5部短篇小說集、7部詩集、 4部劇本、1部遊記以及大量的文藝評論和雜文。他學識淵博,思想活躍,文筆犀利,作品包羅萬象,涉及現代文明的各個重要方面。
赫胥黎小說中的人物往往是某些概念和思想的化身,情節的發展則是各種矛盾思想之間的交鋒,因此被稱為“概念小說”。(1928)是他的代表作。小說描寫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倫敦上流社會及其知識分子在哲學、科學、藝術、道德和政治等等問題上的爭論,反映了他們的各種思想矛盾,深刻而細膩地描繪了“迷惘的一代”的苦悶和彷徨。作者以諷刺的手法仿賦格曲的結構,用對位法發展主題,以達到“小說的音樂化”。(1932)是一部幻想小說,它用辛辣的諷刺對現代科學給人類社會的發展可能造成的災難作了悲觀的預言:人淪為機器,個性自由被扼殺,文化藝術瀕於毀滅。1958年,作者又發表了,認為他早年的預言已逐步成為現實。作者的悲觀主義思想貫穿在30、40年代的其他長篇小說中,如(1936)、(1939)、(1944)。另一部幻想小說(1948)假設22世紀第三次世界大戰後人類社會遭受核子彈的毀滅,成為廢墟,人類返回原始,退化成猿。晚年作品(1962)是一本烏托邦式小說。

代表作品

赫胥黎的短篇小說集有:(1920)、(1922)、(1930)等。詩集有(1925)、(1931)等。散文集有(1923)、( 1925) 、(1926)、(1927)、(1937)、(1946)等。後期醉心於東方哲學與神秘主義,著有(1945)等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