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魚皮製作技藝

赫哲族魚皮製作技藝

赫哲族魚皮製作技藝,黑龍江省饒河、撫遠地方傳統手工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傳統的魚皮技藝包括一整套複雜的加工過程,分為剝皮、乾燥、熟軟、拼剪縫合、藝術修飾等步驟。

2006年5月20日,赫哲族魚皮製作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Ⅷ-8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赫哲族魚皮製作技藝
  • 批准時間:2006年5月20日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申報地區黑龍江省饒河撫遠兩縣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遺產編號:Ⅷ-85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工藝流程,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現狀,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文化軼事,

歷史淵源

赫哲族主要分布在黑龍江省的饒河、撫遠兩縣,沿江而居的赫哲人仍以漁業為主,不論男女老少,都是捕魚好手,他們捕魚、食魚、用魚皮蓋房、造舟、製衣。魚皮製品以北方冷水魚的魚皮為原料,冷水魚皮質有一定的厚度和韌性,比較耐磨,便於在生產生活中使用。
赫哲族魚皮製作技藝赫哲族魚皮製作技藝
赫哲族只有語言而沒有文字,因此赫哲族魚皮製作技藝發端的確切時間已無從可考。但是,在他們口頭傳唱的述說民族歷史的“伊瑪堪”和民間故事中,多次出現魚皮衣服、魚皮包袱皮、熟制魚皮的工具“空庫”和“亥日根”等與魚皮文化及製作技藝相關的物品,說明赫哲族的魚皮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漢文古籍中對赫哲人的先世——唐代的棘鞠、金代的乞烈米使用魚皮的習俗都有記載。在赫哲族明末清初形成族體以後,中外文獻中對他們獨具特色的魚皮文化的記載出現得就更加頻繁。
魚皮文化歷史悠久,雖然歷史上眾多民族都曾有過魚皮文化,但從清代開始只有黑龍江省同江市街津口鄉的赫哲族將之傳承沿襲下來。20世紀50年代以前,赫哲人大都喜歡穿用魚皮為面料做成的服裝,主要有套褲、手套、綁腿和婦女穿的長衣。

工藝特徵

1、魚皮袍,赫哲族的魚皮衣服多用胖頭、趕條、草根、鯇魚、鱘、大馬哈、鯉魚等魚皮製成,長衣居多,主要是婦女穿用。式樣如同旗袍,袖子短肥、腰身窄瘦,身長過膝,下身肥大。領邊、衣邊、袖口、前後襟等處都繡有雲紋或用染色的鹿皮剪貼成雲紋或動物圖案,並用野花汗染成紅、藍、黑等顏色,風格淳樸渾厚、粗獷遒勁。早年衣下邊往往還要縫綴海貝殼、銅鈴和纓絡珠琉繡穗之類的裝飾品,更加別致美觀。魚皮袍等魚皮服飾具有輕便、保暖、耐磨、防水、抗濕、易染色等特性。特別是在嚴寒的冬季不硬化、不會蒙上冰。
2、套褲,赫哲族漁民的魚皮套褲是用懷頭、哲羅或狗魚皮製成的,分男女兩種。一般都是比較肥大的,套在褲子外面,男式的上端為斜口,女式的上端為齊口。主要是捕魚和勞動時穿的,冬季可抗寒保暖,春秋可防水護膝,大都繡有花紋或鑲有花邊。
3、半市筒皮靴,既可冬季穿也可夏季穿,具有不受潮濕、不掛霜、不打滑等優點,深受赫哲人喜愛,延續時間最長,使用也最廣。冬季穿時,為了保暖,裡邊需套上狍皮襪頭或絮上烏拉草

工藝流程

赫哲(包括那乃)人及其先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不斷摸索、嘗試和總結,創造出來的奇特複雜的技藝與流程:選料、剝皮、晾乾、熟軟、剪裁、縫製、定型。
(一)選料
赫哲人及其先民在長期生活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根據魚皮的厚薄、軟硬等使用特性和自然為種的魚皮製作不同的衣物和器具。製作刁麻哈魚、鯉魚、鮎魚、草根、鰓條、白魚、鰱皮製成,也有用哲羅魚皮和狗魚皮等魚皮製作。夏主鰉魚皮製作,穿前用水泡軟,穿後掛起來。
(二)剝皮
剝離魚皮,是魚種選好後固定的首道工序。將整條不刮鱗的魚,先用刃器(木製小刀等,現代多用鋼刀)在頭身相接處橫向劃一周,再順魚腹豎向劃剝。這種劃剝,技術性極強,須只穿透魚皮,而又不刺人魚肉。然後用一隻手拽住魚頭、身、腹相接處的魚皮一角,另一隻手把木刮刀伸進皮肉之間,從頭身相接處到尾鰭之前,順次劃剝。剝完一側,再剝另一側,最後將兩側的魚皮一同沿魚脊背從頭至尾撕下來,剝製完畢。
(三)晾皮
晾乾魚皮,早年是把剝下來的整張魚木釘釘在屋內牆上,陰乾若干日,使其脫才就在火堆旁烘乾。後來人們常常將魚皮貼到倉房圍牆的陰涼通風處晾乾。
(四)熟皮
魚皮的鞣製熟化,經歷了漫長而漸進的發展過程,早年,熟魚皮是用木槌和木砧,赫哲語分別稱為“空庫”和“亥日根”。人們將晾乾的一張魚皮疊放在木砧上,用木棒或木槌或木斧(鐵器傳人後也使用無鋒的鐵斧)捶打。捶打過程中魚鱗自然脫落,魚皮逐漸變軟。無鱗魚皮,如鱘鰉魚、懷頭魚等;小鱗魚皮,如哲羅、細鱗、鰱魚、鰱條、鮭魚、狗魚、白魚、鯉魚等,都用此種方法。碰到大鱗魚皮,要先去掉魚鱗。把刀刃塞進鱗下皮上,用拇指把鱗片按在刀片上,連鱗帶刀一併提起,就可以揭下一大片鱗,以此方法將鱗揭光後再熟制。
伴隨著長久的使用,經驗的積累,人們對木砧和木槌進行了改進。木砧為“烏篷船”型,系由一塊獨木砍鑿而成,“船篷”中間斷開形成一凹槽。特製的木斧則有兩種主要形式,一種是形制與鐵斧基本相同,只是斧頭較之後者大出許多。另一種是斧頭呈扁鐘形,鐘底有一淺月牙弧,把手在鐘頂。19世紀中葉已使用經過精心加工的木砧和木槌。
赫哲族魚皮製作技藝串串發尤文鳳赫哲族魚皮製作技藝串串發尤文鳳
用木鍘熟制魚皮時,先將幾張魚皮卷在一起,並在每兩張魚皮之間撒上一層玉米面,以汲取魚皮上的油脂和魚腥味。一人坐在鍘軸一端的小凳上,將魚皮卷橫放在鍘床上,兩手各執魚皮卷的一端。另一人站在另一端,手執刀柄,像鍘草一樣用力鍘壓。每鍘一次,坐著的人將魚皮卷翻一下,使魚皮卷的每個面都被鍘壓到,使之受熱和熟制均勻。一般熟好一卷魚皮需要兩三個小時。木鍘的槓桿力的作用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效率,每次可熟制四五張魚皮,小張魚皮則可更多。熟皮時在魚皮之間撒玉米面汲取油脂的工藝應該是較晚期的發明,起碼是赫哲人普遍食用玉米面之後。據調查,早期解決去油脂的方法是使用鮮大麻哈魚籽,塗抹在魚皮裡面,捲起放一段時間,使其發酵,然後用白漿土把腐脂搓掉、擦乾淨。
(五)縫製
熟好的魚皮即可剪裁和拼縫了。拼縫前,先用刮皮刀將熟好的魚皮上的雜亂纖維刮乾淨;將不整齊的邊角剪掉;將魚鰭部位的開縫縫連起來。經過這樣的處理之後,再根據魚皮的花紋走向、顏色深淺,將數張魚皮拼連成大張。然後再根據穿用者的性別、身材剪裁成片。最後縫合成衣。也有的赫哲老人在做褲子時,隨意邊剪邊縫,看哪一塊魚皮合適放在哪裡就拼在那裡,並不先拼成大塊。
縫製魚皮服裝所用的線,最早是用魚皮線,狍筋線和鹿筋線。魚皮線多用胖頭魚(鰱魚)的魚皮。將皮子割去四周不整齊的部分,然後像疊切面一樣疊成一摞,用刀切成細絲。稍粗的一頭束起來,細的一端做線頭。魚皮線要用狗魚肝塗抹,因魚肝有油性,塗後既柔軟又不乾燥。用線時,一條一條拽下來,再勒一勒,使線更細一些,用起來就更流利了。
(六)定型
定型就是魚皮服裝的藝術加工。魚皮服裝製作的最後一道工序是藝術加工。藝術加工分染色和裝飾。
魚皮服染色是一項獨具民族特色的傳統技藝。據記載和老人們講述,是用帶有天然色澤的植物的花、葉或莖稈等染成。赫哲人喜歡色澤鮮艷的顏色。調查中,赫哲老人介紹,滿山遍野的映山紅、大芍藥、蘭草、苦菜花都是女人們的染料,她們盡情地把自己的衣服塗得五顏六色,鮮艷美麗。
緝縫圖案,即把各種紋飾圖案輯縫在衣服上。赫哲人的圖案,大概是從古代的鳥、獸、魚、蛇的動植物崇拜幾經發展演變,抽象成各種紋樣的圖形,如漩渦紋、螺旋紋、雲卷紋、幾何紋等。凌純聲記述:“花邊與堆花的做法甚精細,以狗魚皮染各種彩色,剪成花樣,另以本色魚皮一塊為底,即以花樣緝在其上。”現在我們見到的大多是把花樣直接縫在衣服面料上,而不是先緝到底皮上。原始的工藝,更多的是先縫在彩色的魚皮或布片上,再縫到衣服面料上。平時和節慶時穿的魚皮袍服有別於魚皮薩滿服,緝縫的圖案或紋樣都是較規則的兩方連續圖案,呈左右對稱。那乃人的魚皮服裝飾圖案以背部居多。俄人馬克曾記:“關於魚皮衣……現在只談一點,在這些衣服上,特別在背部,綴滿著也是用魚皮剪剔的花紋。”相傳是背部的鱗片裝飾,類似鎧甲,更具保護作用。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魚皮製作技藝是赫哲族一種獨特的漁獵文化,是赫哲民族歷史發展的縮影,也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赫哲族魚皮服飾包括魚皮袍、套褲、魚皮靴等種類。此外,一些年輕人利用傳統魚皮剪貼技術創製了現代魚皮技藝品及魚皮畫,使魚皮文化延伸到旅遊、藝術等領域。赫哲族魚皮製作技藝是赫哲族人積極適應並改造生活環境的歷史見證。

傳承現狀

隨著歷史的發展進步,絲綢、布匹的衣物漸次取代了魚皮服。遵循用進廢退的道理,傳統的失去使用價值的魚皮手工技藝逐漸發生了流變,很多原始的傳統技藝被人們淡忘。棉線代替了魚皮線,人們甚至不知道魚皮線是如何製作了。塗染的顏料從天然的花草植物的自然塗抹發展到了化學顏料的套用。20世紀40年代穿魚皮服的人已經很少了,60年代魚皮服飾作為實用品已經退出歷史舞台,能夠按照傳統工藝系統製作魚皮服的人也就寥寥無幾了。

傳承人物

尤文鳳,女,1952年2月2日出生,2006年當選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黑龍江省申報,項目:赫哲族魚皮製作技藝。

保護措施

為了保存和傳承這一技藝,赫哲族人民將魚皮製品從實用轉向審美,開發魚皮民族服飾、魚皮工藝品、魚皮剪紙藝術等,使魚皮製作技藝在當代社會找到了生存發展的新土壤。
赫哲族魚皮製作技藝赫哲族魚皮製作技藝
從20世紀90年代起,一些研究人員深入同江市街津口赫哲鄉、撫遠縣八岔赫哲鄉、饒河縣四排赫哲鄉和佳木斯市敖其赫哲村,對魚皮製作技藝的重要傳承人及其掌握的技藝進行搶救性的採錄,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04—2005年間,黑龍江省文化廳加強了魚皮製作技藝的搶救、挖掘和保護工作,成立了“赫哲族魚皮製作技藝”課題組。2006年,赫哲族魚皮製作技藝申報並被列入我國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尤文鳳被選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赫哲族魚皮製作技藝的傳承人。2009年,為了使這一民族文化傳承下去,尤文鳳和尤忠美到北京進行了赫哲族魚皮製作技藝展示,魚皮荷包等工藝品深受歡迎。

社會影響

重要展覽
2003年,赫哲族大馬哈魚皮服飾在法國中國文化年中展出,在香港文化博物館“中國少數民族服飾展”中,赫哲族的傳統魚皮服飾深受中外賓客的青睞,並進入了國際視野。
2014年4月4日,首屆黑龍江赫哲族魚皮藝術作品展在黑龍江省圖書館拉開帷幕。近400件造型各異、製作精美的魚皮藝術品在此進行為期半個月的展覽。這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赫哲族魚皮藝術項目在黑龍江的首次專題展覽。

文化軼事

赫哲族的喪葬中也需要使用魚皮。魚皮製作的結婚禮袍,實際上只在結婚過程中穿3天,然後就會收起來妥善保存。等到去世的時候,再穿上去另一個世界,在另一個世界仍從出嫁的時候起開始生活。狩獵套裝上的袖帶,通常也會被纏在袖口上,帶去另一個世界,以便在另一個世界繼續狩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