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利俄斯

赫利俄斯

赫利俄斯(Helios),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依據赫西俄德的《神譜》,是提坦許珀里翁忒亞之子,月女神塞勒涅和黎明女神厄俄斯的兄弟, 傳說他每日乘著四匹火馬所拉的日輦在天空中馳騁,從東至西,晨出晚沒,令光明普照世界。在後世神話中,他與阿波羅被逐漸混為一體。在羅馬他被稱為索爾(Sol)。

基本介紹

作品介紹,詞源探究,神話傳說,法厄同,向日葵,太陽神,巨像,族譜,

作品介紹

赫利俄斯(古希臘語:Ἥλιος,英語:Helios)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的人格化,荷馬在《伊利亞特》中常用“Ὑπερίων”來修飾或直接指代他,有時也用“Τιτάν” 指代他。而在《奧德賽》中,則稱他是"Ὑπεριωνίδης(許珀里翁之子)" ;赫西俄德的《神譜》和《荷馬禱歌 致赫利俄斯》中則稱他是許珀里翁和忒亞(歐律法厄薩)之子,月女神塞勒涅和黎明女神厄俄斯的兄弟。羅馬的奧維德在《變形記》稱為“lumina Titan(發光的提坦)”。神話將赫利俄斯描繪為高大魁偉、英俊無須的美男子。他身披紫袍,頭戴散發出無數光束的太陽金冠。每天當黎明女神厄俄斯用玫瑰色的手指打開天門,赫利俄斯便駕著由四匹焰馬所拉的日輦,開始至西之游,直到黃昏降臨俄刻阿諾斯的彼岸。這四匹焰馬分別是:皮洛斯、赫俄俄斯、埃同、佛爾工。在後來的神話里,赫利俄斯逐漸和阿波羅混同。儘管如此,他們通常也被視為兩個不同的神(赫利俄斯是提坦神,而阿波羅是奧林波斯神,但同屬奧林波斯神系)。赫利俄斯相當於羅馬神話中的索爾,特別是·“索爾崇拜”。
赫利俄斯頭雕赫利俄斯頭雕

詞源探究

Ἥλιος的本意就是太陽,源於原始印歐語的*sóh2wl̥ ,這和拉丁語的sol,梵語的सूर्य ,古英語swegl,日耳曼語的sunna,,威爾斯語的haul等詞同源。

神話傳說

法厄同

文引古羅馬奧維德的長篇神話諷刺詩《變形記》
法厄同為了證明自己是赫利俄斯之子,便向父親請求,得到赫利俄斯的發誓給他想要的任何東西。他於是要求:駕駛父親的日輦一天,從東方天邊日出處到西方日落處。日神百般勸解,說其無法控制日輦,這樣反會給自身和人類帶來禍害。法厄同不聽,駕日輦而去, 由於炎馬感到車子很輕,載重也平常輕,而導致升得太高,大地驟然變冷;這時法厄同已無法控制日輦 ,日輦極速下降,造成地上的草木被燒焦了,許多的山都燃燒起來,青泉祜竭,河流被燒乾。 利比亞成為沙漠,衣索比亞居民的皮膚也被燒成黑紅色。蓋亞更是叫苦不斷,向宙斯訴苦。,最後,宙斯不得不親自動手,用霹靂把法厄同擊死。屍體落入厄里達諾斯河。據說法厄同會葬身大海是因為赫利俄斯曾向冥河中的誓言之河斯提克斯立下重誓,如果法厄同提出無理要求,必將死無葬身之地,而對著斯提克斯立下的誓言是不可以收回的,最終法厄同應誓死無葬身之地,是厄里達諾斯河的神靈那伊阿得斯不忍他魂無依歸,這才用海水掩埋了他的屍骨,而她的母親和妹妹得知此事在埋葬他屍骨的大海處哭泣,眼淚變成琥珀,身體變作了白楊樹。

向日葵

文引古羅馬奧維德的長篇神話諷刺詩《變形記》
克呂提厄是一位海洋女神。她曾是赫利俄斯的情人,但後來赫利俄斯又愛上波斯公主琉科托厄。妒火中燒的克呂提厄向波斯王俄耳卡摩斯告發了琉科托厄與赫利俄斯的關係。俄耳卡摩斯下令將不貞的女兒活埋。赫利俄斯得知此事後,徹底斷絕了與克呂提厄的來往。痴情的克呂提厄不吃不喝,凝望著赫利俄斯駕駛太陽車東升西落,日漸憔悴,最終化為一向日葵。

太陽神

關於阿波羅是太陽神之說,是由於一些古希臘的詩人與戲劇家的添加而產生的說法。
自公元前五世紀後,太陽神赫利俄斯就與藝術神阿波羅開始嚴重混同。因此阿波羅被認為是赫利俄斯,既太陽神。不過由於赫利俄斯最終沒有完全和阿波羅混合,因此一些後世非希臘作家才寫了諸如“在泰坦之戰(Titanomachy)後,天神宙斯封賞眾神,光明神阿波羅索要司長太陽之職,宙斯忘記了正在值日的赫利俄斯,便允應了阿波羅的要求。另外有一種說法因太陽神赫利俄斯之子法厄同(Phaethon)因駕太陽車造成災難,宙斯把駕馭太陽戰車一職交由阿波羅。”的這些“神話”。
當然,這是後世的作家所謂,並不是古希臘人所著不能算是希臘神話。(赫利俄斯自出生起便是太陽神,並永遠是)
在古希臘晚期,人們常把阿波羅當做太陽神崇拜:--此外,阿波羅的別稱——福波斯(Phoebus,發光之意),其實也是赫利俄斯的別名,也成為阿波羅的別名,爾後又被拉丁語詩人們用到了羅馬太陽神索爾(Sol)之上。至此,人們對阿波羅與赫利俄斯的混淆已愈演愈烈到了隨處可見的地步。(關於赫利俄斯的名字,他的名字本意中即有“發光的”,“輻射的”,“明亮的”之意,故而可以確定的是,在古希臘神話中,太陽神的確是赫利俄斯。)
解說
阿波羅和赫利俄斯的不完全兼併早在古希臘時期就已經形成。在荷馬的筆下,太陽神的就是赫利俄斯。在古希臘較早期的文獻比如《荷馬史詩》中,沒有提到阿波羅駕駛太陽車的事情。《奧德賽》第八卷第265行開始至270行,300行至303行[4],兩次明確講述了太陽神是赫利俄斯。
荷馬生活的時代約在公元前8世紀,而到了公元前5世紀,希臘神話出現了一次很大的變革,阿波羅和赫利俄斯的不完全兼併就是在那個時期形成。關於阿波羅和赫利俄斯的不完全兼併,最早的記載應該是出自歐里庇得斯的悲劇《法厄同》[5],在尾聲部分,Clymene(克呂墨涅)悲嘆赫利俄斯毀了她的兒子,這裡,她將赫利俄斯稱呼為阿波羅,意思是destroyer(毀滅者),阿波羅的屬性當中的確有這樣的存在。《伊利亞特》中阿波羅因為克律塞斯的女兒克律塞伊斯被劫持,聽到大祭司的禱告之後立刻給希臘軍送去了瘟疫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福玻斯(Phoebus,光明之意)原是古希臘的光明神[6],隨著時間的慢慢演化,他最後完全和阿波羅兼併。在《伊利亞特》第二十四卷中,阿波羅就已經被稱為福玻斯·阿波羅。由此阿波羅【光明之神】的身份漸漸成型。
可以肯定的是,阿波羅與福玻斯之間的完全兼併發生得要比阿波羅與赫利俄斯的不完全兼併來得早,且早得多。

巨像

簡述
羅德島(Island of Rhodes)的太陽神巨像(the Colossus of Rhodes)曾坐落於希臘的羅德市(Rhodes City),在前292年由該島的建築師Chares of Lindos負責興建,並於前280年竣工,建設過程共13年。賽普勒斯王安提柯一世(Antigonus I Monophthalmus)曾於前305年對該島進行侵略,巨像正是為了紀念島民成功保衛家園而建,描繪的是該島在當時信奉的主要神祇——赫利俄斯高舉火炬指引人民的形象。像高107英尺(約30米),是當時世界上最高的雕像,後被世人評為“世界七大奇觀”之一。傳說中雕像手舉用作燈塔的火炬,兩腿分開站在港口上。過往船隻在其腿間穿行,非常壯觀而有趣。公元前226年,巨像不幸毀於一場地震中,此時距完工僅過了56個年頭。
詳細歷史
公元前323年,羅德島統治者,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駕崩,時年僅32歲。皇位空虛,後繼無人,內戰隨即在他的四位大將軍間展開。在各勢力瓜分其領土、地中海版圖新置的過程中,羅德島依附於托勒密(Ptolemy),即爾後埃及的統治者托勒密一世,並在其後與埃及結盟,控制了東部地中海的主要貿易。
鄰國的賽普勒斯王安提柯一世為了打破兩國的貿易壟斷,於前305年命其子德米崔(Demetrius Poliocretes)將軍率軍四萬進犯羅德島。但由於羅德市城高牆固,綽號“圍城者”的德米崔不得不搭建移動塔樓來令軍隊可以翻過城牆。他先搭建了一座由六艘船載運的巨大塔樓,但未等啟用便在一次暴風中翻覆;第二次德米崔選擇了一種更龐大的陸用的塔樓,但聰明的羅德島民讓城牆外的地面泛洪泥濘,結果破城器根本寸步難行。不等德米崔再施第三策,托勒密的援軍就在前304年兵臨城下,結果賽普勒斯軍丟盔卸甲,奪路而逃,大部分的圍城軍械都沒能帶走。
羅德島島民們為了紀念這一次偉大的勝利,變賣了繳獲的破城器及軍備,集資興建了該島守護神赫利俄斯的巨大雕像。而這座雕像的建築師,正是著名建築師萊錫浦斯(Lysippos)之徒,Chares。
公元前226年,羅德島遭受了一場災難性的地震。港口、城鎮主要建築毀於一旦,其中也包括建成僅56年的赫利俄斯像。太陽神的膝蓋處裂開,身體因失去支撐倒地不起,隨即開始了他長達800年的俯臥長眠。此期間托勒密三世曾提出幫助重建巨像,但迷信的島民受到特爾斐神使(oracle of Delphi)的蠱惑,認為他們已經不可挽回地觸怒了大神赫利俄斯,因懼怕遭到天譴而拒絕再去移動神像。
公元654年,伊斯蘭教哈里發穆阿維耶一世(Muawiyah I)率領阿拉伯人攻陷了羅德島。根據史料記載,巨像的殘骸被賣給了一位“來自埃德薩的猶太商人”(Edessa,古敘利亞城市,位於現土耳其與敘利亞交界,羅德島以東),後者更是誇張地動用了九百頭駱駝將巨像身上的銅塊運回自己的家鄉——然而這段歷史逸聞的成分遠大於史實,反映的是當時的宗教對人民對異教進行的仇恨灌輸,真實可信度不高。而羅德島巨像的真正命運,依然存在巨大的疑問與爭議。
展望
希臘已於2008年11月正式宣布啟動重建巨像計畫。新的巨像將在海港區聳立,預計高60至100米(即其前身的兩到三倍),可供遊人進入攀登。這項計畫的預算被定為2億歐元。

族譜

第一代:俄刻阿諾斯 -科俄斯- 克利俄斯 -許珀里翁- 伊阿珀托斯 - 克洛諾斯 -忒堤斯- 福柏 - 忒亞 -瑞亞- 謨涅摩敘涅 -忒彌斯
第二代:赫利俄斯 - 厄俄斯 - 阿斯特賴俄斯 -勒托- 珀耳塞斯 - 阿特拉斯 -普羅米修斯- 厄庇墨透斯 - 塞勒涅 - 阿斯忒里亞 -帕拉斯- 墨諾提俄斯
第三代:福斯福洛斯 - 赫斯珀洛斯 - 赫卡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